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35497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课程标准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1-2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学要求1.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2.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3.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4.感悟、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构分析本课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世界不同地区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既包括他们丰富的物质世界,也有他们多彩的精神家园。课文沿着时间顺序,勾划出先民生产、生活变化的轨迹。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步进入新石器时代,并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在西亚和中国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村落。先民农业村落的生产生活状况体现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课文不仅反映了当时先民生活的物质世界,而且透视了他们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各种文物向后人展示了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畏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人类在那时所取得的文化艺术成就。教材采用中外混编的形式,同时采用了以时序为主、专题为辅的叙述方法,在专题中穿插世界与中国的历史进程,力争从时间、空间、生活三个维度上去重现人类逝去的岁月。本课反映了几种基本观点,即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这些基本观点,教师不要直接灌输给学生,最好通过设计适当的问题,将其渗透在教材提供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体会。 课时安排教学2课时。新课导入情境导入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言:“通过学习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人猿揖别,人类便踏上了自己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工取火的成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大家是否知道,在此之后,人类在史前时代又取得了哪些巨大的进步?”引导学生稍加讨论后进入新课的学习。导入新课。石镰与陶器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组织学生讨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图1-11,结合图例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选择其中一个地区,了解那里的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主要有哪些;了解这个地区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最后,可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指出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虽然不同,但世界各地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地区间的互通有无,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新石器时代引导学生阅读“磨制石器”,并结合本课相关内容和第一课所学知识,组织学生讨论: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有哪些区别?(制作工艺不同:打制石器只需将石块打制成所需的形状;而制作磨制石器时,还需要将石块磨光,多数磨制石器还被磨出了锋利的刃部。)比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古老的村落1.最早的村落为了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在进行西亚农业村落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的图2-3新月沃地,了解课文内容涉及的地理范围。这样,也可以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些有益的铺垫。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1-12古代西亚村落想象图,然后提出以下问题。这个村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那里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村落由长方形的围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那里的房屋是用泥砌成长方形房屋,屋顶用草覆盖。)那里的人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从画面上可看出他们驯养哪些动物?(那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造陶器。他们主要驯养牛、羊、猪等动物。)图中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他们的家具比较简陋,只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生活中,他们已大量使用陶器。)村落居民与外界怎样沟通、往来?(他们的村落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获取村落所需要的东西;有时他们也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活动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2.我国半坡人生活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图2-5,让学生熟悉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尤其注意让学生把它们同黄河流域联系在一起,然后提出问题。看图1-14,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阅读图1-15、1-16、1-17,能看出半坡居民的生产活动有哪些?(制作磨制石器、从事渔猎和原始的纺织业。)观察图1-18,体现了半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在陶器的造型与色彩搭配、图案的绘制等方面)3.我国河姆渡居民生活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图2-5,让学生熟悉河姆渡遗址的地理位置,尤其注意让学生把它们同长江流域联系在一起,然后提出问题。看图1-19,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阅读图1-20,可以看出河姆渡居民主要以什么为食?从中还反映出什么?(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种植水稻,这也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观察图1-21,体现了河姆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制作黑陶、造型、绘画)活动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的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造成其不同之处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精神家园先民的精神世界体现在艺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科学萌芽等方面。1.欧洲岩画教师最好能收集到更多的一万年前欧洲岩画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图中所画事物主要以什么为主?(姿态各异的不同种类的动物)这些画面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当时人们生活以狩猎为主,对动物非常了解。)这些动物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动物形象有没有什么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当时人们对他们熟悉的事物描绘得细致逼真,艺术水平高超。)2.图1-24先让学生看图,阅读相关课文,然后提出:这条项链是用什么做成的?(兽牙、海蚶壳、碎石)这种项链的出现反映出什么现象?(原始的审美意识萌芽)3.小口尖底瓶让学生观察图1-27所呈现的小口尖底瓶,然后回答:当把它放入水中汲水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当把它放入水中汲水时,它会口朝下;汲满水后,口会朝上。)这说明了什么?(先民们积累了许多生产和生活经验,初步懂得重力平衡原理,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学完本目内容之后,可让学生讨论、归纳: 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艺术:绘画、音乐、舞蹈、饰物;初步的科学知识;宗教信仰的萌芽;图腾崇拜等)。自我测评1.生产方面: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生活方面:生活用具新,主要使用陶器。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自然环境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河流较少长江流域,气候比较湿润建筑样式半地穴式干栏式种植的农作物小麦和粟(小米)水稻驯养的动物猪牛制作的陶器彩陶黑陶3.因为原始人使用最简陋的工具,能加工出适合生产的石斧等各种促进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工具,体现了高超的制作工艺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