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2940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2 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3 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4 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5 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多种诵读方式,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2 通过对比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3 通过点拨、讨论等方式,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和作者使用神话的深意。(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教学重点难点】(一) 重点1 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2 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3 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二) 难点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1 走近巴金在xx年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入选名单中,有一位世纪老人获此殊荣,评委们为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 由学生介绍巴金巴金(1904.11.25 xx.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他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3 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这两篇文章都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二) 整体感知1 出示课题:日月两个字共同构成了一个“明”字,从而想到“光明”“明亮”等意思,在教师提示下,学生先对课文的题目有初步认知;2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把握两篇短文的感情基调(语言特点)日:激情彭湃 月:细腻幽深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这两种不同的情感?(请学生回答,朗读,学生评点,教师点拨)3 分组朗读两篇短文。(三) 比较阅读,分析研讨1 复习比较阅读的相关知识:我们以前曾经学习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对两篇文章作出比较呢?(体裁、内容、主题、语言、文风)2 研读分析(从文章的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和写作目的等方面比较两文之异同)【解读分析日】请同学们默读日这篇短文,说说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篇短文借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的故事,表达了作者“为着追求光和热,轰轰烈烈地去死”的愿望。)思考:作者把为什么要把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写?(因为这两件事有联系。飞蛾和夸父都是为了追求光和热,并且为了这种追求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它们共同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一般来讲“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里作者对飞蛾却进行了赞美,为它作出了新的诠释,这种写作手法的文章有哪些?(象征,紫藤罗瀑布、爱莲说)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对比分析月】齐读月这篇短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在写作的内容上与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日主要写光和热,而月则主要写出月的冷,日和月都引用了神话传说,月引用的是姮娥奔月的故事)请学生简单说说姮娥奔月传说的故事大意,并思考:巴金在这里对这则传说作了什么样的改变,为什么要做这种改变?(巴金在这里作了全新的解读:嫦娥是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她才去奔月的。神话传说中的嫦娥是被动而无奈地奔月的,而巴老笔下的嫦娥是主动奔月的。作者也在姮娥的身上寄托了自己为理想而甘愿放弃自己的精神。)从上面对两篇短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篇文章虽然在写作手法、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上都有不同之处,但由于作者写作的时间十分相近,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因而它们在写作目的上有相同之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目的呢?(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热切期盼光明的心情。)3 小结。从刚才我们对文章的对比分析中,我们知道,同一作家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往往反映的是作家在当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尽管可能会在文章的体裁、写作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但是我们只要互相联系牵引,对比分析,完全可以找到其在文中所表现的精神实质,把握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四) 拓展延伸自读巴金的另一篇短文星,联系比较课文,说说它们在主题上有何异同。(星文和课文的两篇短文写于同一时期,因此在思想感情上三文有其相通之处,星文通过“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是黑暗中的希望,也是作者希望的象征,意寓着作者的希望不灭。它们共同表达了作者期盼光明,向往光明的心情。)(五) 作业设计课后完成填写下表日月同体裁情感表达异引用资料语言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