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2848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师:宁波在放赤壁,同学们看过吗?生:有!师:今天我们走进三国,他们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猜是谁,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师:出示谜面。生:诸葛亮、曹操、刘备师:可惜都不是,他参加过赤壁之战,而且获得了胜利。生:孙权(以播放的电视剧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同时以谜语来激趣,学生较感兴趣)师:接下来我们学一学孙权劝学,同学们把文学常识画出来,你能不能说一说,文学常识中哪些知识需要注意的。生:记住选自哪里,以及哪个地方的。生:本文选自 师:是谁编撰的。生:北宋时期司马光。(让学生自己归纳需要注意的地方,加深学生的印象)师:内容不太熟悉,你们对哪个词语不太了解呢?生:编年体不知道。师:有很多种体裁,编年体主要是按年代的前后顺序来写,我们在学左传和史记后会有更多的理解。师:孙权,字什么呢?师:我们下边进入课文,首先请大学一起来读读看,尽量的读准字音,不读破音,对文本有初步的印象。同学们把声音读出来,自由的朗读。生:自读课文。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然后用一二句话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生:集体朗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比我想象中的要好,那么说说看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呢?生:孙权、鲁肃、吕蒙。师:同学们能否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生:孙权劝吕蒙学习。师:如果把文章一刀两断的话,应该从哪里断开。生:鲁肃发现吕蒙不再是以前的吕蒙。师:鲁肃对吕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有了质的飞跃,文中出现了几个重要人物,我们可以揣摩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小组朗读一下,一位同学演孙权,一位演吕蒙,一位演鲁肃。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并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大家不要忘记,体会一下人物的身份噢!看看同学们读得效果。(老师虽然提了要揣摩人物性格特点的要求,但是在教学时并没有得到落实,)师:(教师在小组中指导)揣摩一下人物的语气,身份不一样,语气也不一样。孙权这么读,还能做君王啊!你是读什么呢?鲁肃有一句话,表现了什么呢?生:惊奇!师:所以要读出惊奇。师:大多数学生都读了一到二次了。哪一个组先来展示一下。我们来评点一下,听两点:语气是否读出来了,他们朗读怎么样(到底在哪些方面怎么样,可以指导一下,比如人物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是否反应人物的性格)大家揣摩一下。生:学生分角色朗读。(孙权、吕蒙的语气没有读出来)师:掌声鼓励一下,他们有没有把人物的语气读出来了。那么分个人来评点一下,好吗?生:读鲁肃的,可以再把鲁肃惊讶的语气读出来。师:鲁肃有一种惊讶的语气,他有可能体会到了,只不过可能还不能一下子发挥出来。(这些鼓励的语言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他也不会因为没有读好而觉得不自然)生:孙权对吕蒙的语气,没有体现出他的关心,亲切。师:孙权发现吕蒙有武功方面的能力,但文学方面很欠缺,所以要表示对他的关心。接下来哪一组同学读一下。生:第二组学生朗读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读到鲁肃时,加了一个语气词,是一种创新之举,把一种惊讶完全的展现在眼前了。等于说他不敢相信,因为吕蒙有着一个质的飞跃。吕蒙的话读到了一种高兴,得到了鲁肃的赞扬,相当的不容易,吕蒙此时的心情相当的激动、得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情感。通过指点,学生都能读得非常好,老师非常欣赏,接下来请同学们自选一个人物,再来读读。(学生在此加入了一个语气时,表达的效果的确不一样)师:大家读得感觉慢慢体会出来了,是吧!大家大概也读出了人物的语气,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自己翻译文章。借助课文的注释,特别注意以下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将课文口头翻译成现代汉语,小组内可以交流。教师出示重点字:以:用 但:只 孰:谁 论议:谈论 结友:结交为朋友。(既然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出示重点字可以放在合作讨论之后,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这几个字,可以通过老师提问的形式出示这几个字)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小组指导。“士别三日”是一个成语,可以不翻译。师:同学们讨论的差不多了,这样吧,有什么疑难可以举手,有没有问题。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什么意思?师:哪位同学能回答?生:难道我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在此可以解释一下博士的古今异义,在注释中没有,学生不太会理解的)师:“耶”是我们学到的第十二个通假字,请同学们圈点出来。(老师在此并没有解释也没有讲到它的用法)生:“但当涉猎”什么意思?师:刚才我们用原文读,现在根据自己的翻译,用现代汉语来读一下。请大家体会一下,用现代文读了一下,有什么不同?你们有什么感觉?不仅要评点朗读,还要看看有没有读错。(这儿老师的表述是否妥当,是否可以表述为:我们来翻译一下全文,但翻译时仍要读出人物的语气)生:学生用现代文来读课文。师: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翻译将课文用现代汉语来朗读。并且也是请四个人分别扮演四个角色,请大家体会一下用两种语言读的不同感受。(这两种感受没有可比性)生:(学生用现代汉语来朗读)师:掌声鼓励一下,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几乎完全准确的把它读出来了,但有一点结结巴巴,但已经非常不错了。生:另一组朗读翻译。师:翻译的非常不错,把情感也能体会进去。忘记了一句话的翻译。经过两个组的朗读,同学们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学们再来齐声朗读一下。(在学生翻译时,有个别句子没有翻译出来,但老师没有发现)生:学生齐读课文。师:经过同学们的朗读和体验,你们从文中读到了什么感受,体会是什么?生:活到老,学到老。生:对待朋友不要总用一个眼光去看待他。师:来自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要用变化的眼光对待你的朋友和身边的人。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吗?生:时间少不是理由,要挤出时间来学习。师:每个人都忙,读书可以随时挤出时间来,要善于把握时间。生:读过书的人和不读过书的人是不一样的。师:是不一样,那什么不一样呢?关键是素质,读了书素质就会提高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你们如此静静坐在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读到要抓紧时间,要学习新知识,让我们的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请同学注意一下,相信同学都能得到一种体会。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一种体会。在桌子上有一张练习纸,请大家课后把它完成。好的,我们今天就上到这里。课例评析 看到年轻而具有很强亲和力的张老师,我们以为他教学只有二三年,未尝想到他竟有十三四年的教学经历了。课堂上老师很有激情,与学生的关系也很融洽,这是这堂课最大的亮点,但是就文言文教学而言,这篇文章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1、朗读这节课老师的侧重点放在朗读上,但是每一遍的朗读并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每一遍的朗读并没有加深文本的理解,而是只停留在角色朗读的基础上,与文本的理解有割裂之感,对文本整体感知并不强。在学生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分角色的翻译,但是在表述时却用“现代文来朗读”,不可是否可以如此表达。2、翻译课上对于字词的落实是不够的,老师要求学生交流字词前先出示了几个重点字词,但是学生之后也没有具体的补充,而事实上学生掌握的并不好,所以在翻译文章时,有个别字词学生并不会翻译。在翻译时碰到“博士”、“耶”等古今异义词和语气词时,老师并没有讲清楚,所以一般情况下,学生以为博士就是如今的博士。还有学生在翻译句子时,有一句说到:鲁肃与蒙母拜别。老师也许是没有听到,也给予了肯定。储树荣老师把文言文教学定位为文字、文章、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如此看来,张老师的课只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只解决了文字层面,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上,但是有欠缺的是,在文字教学时,对于几个重点字,学生仍没有理解,老师在讲解时也没有重要分解。以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但是如果单纯的停留在读上,不如在提了明确的目标之后的朗读。在起初要求学生朗读时,老师提了如下要求:在朗读时要求揣摩人物的性格。但是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落实,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也算是解决了第二个层面,对文章有了一定的把握,但是同时还可以充实其它的内容。如何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第三个的层次,也是需要在课堂上用心着力的,它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使学生课后能更多的去关注文学。如果在课上老师能讲述一些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情节,以及对这些人物的相关评论,促使学生去关注相关的内容,那也是这堂中的收获了。毕竟语文的外延是广大的,而课文中的篇章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吸引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