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7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1606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7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7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7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7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 xx江苏泰兴高三期中亚洲许多国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韩国等国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特别重视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等方面的教育。其体现的思想是()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解析:修己爱人、诚信谦和体现了儒家的仁的思想,C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而法家主张集权、法治,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C2. xx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 老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解析:题干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仁,即是孟子“仁政”思想,B项正确;老子为道家,主张无为,A项排除;董仲舒是儒学思想家,然而材料中有“诸侯”等信息,故C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朱熹是宋明理学家,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3. xx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A.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B.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解析:材料意思是: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材料强调的是积善成德。A项强调统治者实行仁政,C项强调的是人的齐心协力。D项强调的是民本,以上几项都不符合题意。B项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就去做,强调的是做人讲道德,符合题意。答案:B4. xx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 墨家 B. 纵横家 C. 法家 D. 农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非乐”,不只是实践主义者,且具有高度的宗教热忱与救世精神。答案:A5. xx河北省邯郸市高三摸底考试易经文言中提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A. 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 B.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C. 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 D. 注重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解析:从材料中的“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等关键词可知古代文化追求与天地、日月、四季、鬼神的契合,也就是天人合一了,答案选择B项。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未能体现理性、科学精神,故A、C、D三项不正确。答案:B6. xx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A. 治之经,礼与刑 B. 唯同乎天和者为然C.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法家学说。A项是儒家思想家荀子的主张;B项是道家思想家庄子的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家韩非子的思想;D项是墨子的思想。故答案选C。答案:C7. xx河南洛阳高三统考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与阅读的能力。“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糅合道家思想;“以教化为大务” 糅合儒家思想;“正法度之宜” 糅合法家思想。答案:B8. xx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A. 加强集权 B. 独尊儒术 C. 推行教化 D. 顺应天意解析: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难于他,因此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天同”,顺应天意,故答案选D。答案:D9. xx河北邯郸高三期末“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A. 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析:材料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提醒君主遇到灾害怪异时要及时调整政策,否则会有丧邦失国的危险。故答案选C。 答案:C10. xx广东中山高三期末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代儒学的理解能力。 汉代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董仲舒,他主张天人感应和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故是错误的,他的出发点是适应封建专制统治。故答案选C。答案:C11. xx安徽黄山高三七校联考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 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 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 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D. 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的新儒学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董仲舒新儒学为“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服务,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为汉朝的大一统政治服务。故答案选A。答案:A12. xx广东省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B. 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 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 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解析: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焚书坑儒”体现文化专制,汉武帝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思想专制,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A、B、C三项说法正确。由“坑儒”到“尊儒”,反映统治者加强思想专制手段的改变,与政治制度无关,D项说法不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 xx益阳模拟儒家、道家、法家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学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个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材料二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材料三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则如前所述,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学说为什么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所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3)结合法家思想的相关内容,说明其为什么能被秦统治者所采纳。其实践效果如何?解析:本题考查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影响。第(1)问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孔子的学说的观点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第(2)问结合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对中国人的影响作答;第(3)问从法家思想对国家统一的作用进行分析,运用辩证的观点概括“效果”。答案:(1)未被普遍接受的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的需要。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2)儒家提倡“仁”“礼”“以德治民”;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和超然、潇洒的人生观。(3)法家提倡变革和中央集权,符合秦统治者的需要。一方面,秦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另一方面,秦短命而亡,使法家信誉扫地。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在理解三则材料的基础上归纳。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各时期是如何促进文化统一的。第(3)问,应运用辩证的观点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答案:(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3)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造成了不同的影响: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发展了儒学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