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早期中华文化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8579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早期中华文化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早期中华文化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早期中华文化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早期中华文化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案例说明甲骨文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同时,这一部分内容特别适合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教学过程承上一课目的过渡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xx年版)强调在课堂上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根据这样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利用大量历史图片在课堂上创建“参观殷墟博物苑”的场景,将“甲骨文”和“青铜器”两个子目串联起来,“搭建”为两个独立“展厅”,将汉字演化过程作为串联参观的一条暗线,利用图片、文字资料等设计具有阶梯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在“神游博物苑”的过程中达到“感悟历史”的目的,理解知识,发展历史想象力,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在导入环节,教师首先提问:围绕殷都的兴衰,你知道哪些史实?学生思考并回答出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等商周政权更迭与社会生活的史实。教师根据回答简述殷从商都到殷墟遗址再到博物苑的演变过程。接着,教师出示殷墟博物苑大门的照片和甲骨文的“门”字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二者非常相似,再通过想象古人造字的情景,初步感受到商朝人创造甲骨文的一种方式。教师过渡语:下面,就让我们穿过这扇大门,走进博物苑,去了解辉煌灿烂的商朝文化吧。1.初识甲骨文教师出示“殷墟博物苑甲骨文馆大厅中刻有甲骨文诗句的青石板龟甲”图片,解释“日入林中初入暮,风来水上自成纹”诗句分别是哪个甲骨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通过阅读和分析诗句,感受甲骨文字形的特点,体会中国文字之美。2.甲骨文的作用教师出示图片“殷墟甲骨文窖穴”,介绍殷墟出土的甲骨情况以及现存甲骨文单字解读情况。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资料,了解甲骨文的考古发掘现状。设计意图:用考古现场图片和数据创设真实情境,解说殷墟考古的情况,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甲骨文的探索欲望。教师引领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商朝龟甲卜辞”,介绍龟甲与牛肩胛骨是商周时期最常见的刻写甲骨文的载体。引导学生思考:甲骨文究竟能够传达给我们哪些信息?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学生直观感受甲骨文,了解“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利用设问,进一步激发探索欲望,并引入下一环节。师生共同观察教材插图“商朝牛骨刻辞(拓片)”,教师将这段甲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请同学朗读。教师提问:这段话描述了什么事?(学生:遭受外来入侵。)是谁在占卜?(学生:专司占卜的人。)是谁授意进行占卜?(商王。)教师依据课文,简要介绍商朝人占卜的方法和卜辞内容,提问:甲骨文的发现与解读对今人来说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小组间相互补充,得出结论:商朝人生活中的几乎一切事情都要进行占卜。所以,甲骨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而且让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时代。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本子目的重点,也是后面突破难点的必要知识准备。面对学生并不那么容易掌握的知识,教师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利用层层设问,不断引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伙伴间的相互补充,推断出商朝甲骨文的用途,突破“甲骨文发现与解读的现实意义”这一小难点,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启发和提升协作意识。3.甲骨文的特点师生一起进行“猜字”的游戏。由教师展示三个分别用象形法、会意法和指事法构造的甲骨文单字“羊”“家”和“上”字的图片,请学生猜字义。学生纷纷猜测,教师适时展示答案,结合学生回答情况点评,并引导思考:为什么象形字好猜,其他两种不好猜?学生思考、讨论:因为除了象形这种构字法之外,还有其他构字方法。教师补充介绍甲骨文的六种构字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设计意图: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开阔历史想象力。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落实“为什么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这一知识要求,为突破难点做准备。4.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教师出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现代汉字的图片,简述汉字演变过程。接着展示古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图片,介绍它们都是已经消亡的古代文字。教师提问: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来自哪里?为什么汉字是唯一“活着”的古代文字?学生回答:先人对汉字的不断加工改造对文字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从甲骨文到今天使用的文字是一个演化过程,甲骨文是汉字的渊源。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几乎同一历史时期出现的古代文字的不同命运,理解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感受中华文明的智慧与生命力,产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5.本课目小结即向下一课目的过渡。师生共同进行“冲关”的游戏。教师介绍:在进入下一展厅之前,学生必须越过一道门,就是概括甲骨文定义。学生通过讨论、相互补充,完成最终定义。设计意图:用游戏形式激发参与热情;锻炼提炼概括能力,对甲骨文内容作总结。案例课件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