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8511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I)教学内容第6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统编课时:NO.教学目标学 习 目 标教 学 目 标1.能说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用途。2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用途。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热爱化学3.了解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改变生活。重点难点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物质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教学环节学 生 学 案教 师 导 案预习一、独学( 分钟)阅读课本P106P108页内容,小组回答出以下问题:金刚石石墨 物性外观光泽硬度导电性用途一、高效导入、激发参与( 分钟)2、 互学( 分钟):【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做吸附剂?2、 调控课堂、个别点拨( 分钟)展示3、 质疑( 分钟)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三、任务分配、精选展点( 分钟)四、点拨( 分钟)1由小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总结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用途;讨论并总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2)某物质经鉴定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A肯定是一种单质 B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C肯定是纯净物 D可能是化合物2其它小组发表意见,帮助解决问题四、激励评价、点拨追问( 分钟)反馈五、小结( 分钟)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五、指导方法、建构体系( 分钟)六、拓展( 分钟)1最近科学家确认,存在着一种具有空心,且类似足球结构的分子N60,这一发现将开辟世界能源的新领域。下列关于N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60是一种化合物 B.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C.N60属于单质 D.N60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的2.现有含碳物质:金刚石、石墨、CO、CO2、Na2CO3,已见报道的还有:C60、C3O2、C4O3、C5O2、C12O9等。其中属于碳的单质有(填序号) ,属于碳的氧化物有(填序号) 六、分层布置、帮扶跟踪( 分钟)板书设计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1金刚石(C)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2石墨(C)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教学反思链接资源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内容第6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统编课时:NO.教学目标学 习 目 标教 学 目 标1能记住碳的化学性质。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模块。3能从得失氧的角度定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1.了解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单质性质认识其不同用途。2.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碳的化学性质的活泼和稳定都是相对的3.通过对碳的单质有不同用途的探究,体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重点难点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碳的还原性及还原反应。教学环节学 生 学 案教 师 导 案预习1、 独学( 分钟)碳与氧气的反应阅读课本P110P111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2回顾木炭燃烧的实验,说出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写出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一、高效导入、激发参与( 分钟)3、 互学( 分钟):1观看演示【实验62】,(1)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该反应中碳的化学性质;(2)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什么?(1)现象:分析:化学方程式:(2)集中火焰:实验结论:木炭具有还原性。2碳能还原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Fe3O4等),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铜: 焦炭还原氧化铁: 4、 调控课堂、个别点拨( 分钟)展示5、 质疑( 分钟)从得,失氧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3、 任务分配、精选展点( 分钟)四、点拨( 分钟)1由小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方程式写现象,根据现象写出方程式)2其它小组发表意见,帮助解决问题四、激励评价、点拨追问( 分钟)反馈五、小结( 分钟)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五、指导方法、建构体系( 分钟)6、 拓展( 分钟)1.木炭燃烧时,若有12g碳参加反应,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 )A.44g B.28g C.24g D.33g 2.某物质在氧气在燃烧后,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 ( )A.一定只含C、H元素 B.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C.一定含C,可能含H D.一定含C、H、O元素3.两份质量相同的碳,分别生成CO2和CO时,消耗O2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1:2 D.3:2六、分层布置、帮扶跟踪( 分钟)板书设计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 O2 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 2CO 3.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 (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小结:还原剂: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内容第6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统编课时:NO.教学目标学 习 目 标教 学 目 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操作步骤、检验、验满方法。2能说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3提高和锻炼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装置及鉴别方法2.通过筛选二氧化碳你的实验室制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分析比较,总结深化,迁移运用,探究新知,建构新知。在教师引导下潜移默化行成科学的学习方法4.在探究中,是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选择。教学环节学 生 学 案教 师 导 案 预习一、独学( 分钟)观察并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药品实验现象反应剧烈程度石灰石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钙粉末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稀盐酸一、高效导入、激发参与( 分钟)4、 互学( 分钟):1.【交流学习】想一想,凡是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吗?找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并说明原因。药品: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酸;原因见上表。2 自学课本P113P114,练习写化学方程式。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1通过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阅读课本P114,找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并说明原因。2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6、 调控课堂、个别点拨( 分钟)展示7、 质疑( 分钟)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步骤小组内交流并进行实验: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和验满方法。药品: 实验装置:教材115页反应原理: 操作步骤:参考过氧化氢制氧气。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2小组之间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三、任务分配、精选展点( 分钟)四、点拨( 分钟)1由小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石灰石稀硫酸 碳酸钠粉末稀盐酸 2其它小组发表意见,帮助解决问题四、激励评价、点拨追问( 分钟)反馈五、小结( 分钟)将氧气的制取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对比记忆(从原理,装置,实验步骤,检验和验满)五、指导方法、建构体系( 分钟)六、拓展( 分钟)六、分层布置、帮扶跟踪( 分钟)板书设计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药品:石灰石与稀盐酸不能用H2SO4 与CaCO3反应的原因: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2 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3装置图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大理石或石灰石:CaCO3 CaO+CO2教学反思链接资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内容第6单元 课题3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统编课时:NO.教学目标学 习 目 标教 学 目 标1能记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用途。3关注温室效应,倡导“低碳”生活。1. 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试验方案,能够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识方法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相对应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环节学 生 学 案教 师 导 案 预习1、 独学( 分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2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你知道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和用途一、高效导入、激发参与( 分钟)5、 互学( 分钟):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实验63】现象: 分析: 【实验64】现象: 分析: 。1.填写P117最后面的表格2二氧化碳只是简单的溶于水吗?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吗?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学性质【实验65】(石蕊是一种色素,与不同性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现象: 分析: 思考: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2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8、 调控课堂、个别点拨( 分钟)展示9、 质疑( 分钟)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阅读课本P119P121内容1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3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减缓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温室效应:危害:措施:三、任务分配、精选展点( 分钟)四、点拨( 分钟)1由小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点燃高矮不一的蜡烛,罩上一个大烧杯,观察蜡烛是否熄灭?哪只先熄灭?为什么?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常形成一层白膜,这层白膜的主要成分是 (写名称),它是由于 而生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层白膜用水 (填“能”或“不能”)洗去,因为 ;应用 洗去,再用清水冲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其它小组发表意见,帮助解决问题四、激励评价、点拨追问( 分钟)反馈五、小结( 分钟)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五、指导方法、建构体系( 分钟)六、拓展( 分钟)按下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试验它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B瓶中装石蕊试液,C瓶中装澄清石灰水): B瓶中的现象 , 化学方程式 C瓶中的现象 , 化学方程式 D瓶中的现象 ,思考上述实验说明了CO2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六、分层布置、帮扶跟踪( 分钟)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 教学反思链接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