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综合检测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72211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综合检测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综合检测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综合检测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综合检测新版新人教版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 ) A.氢氧化钠B.氯化钠C.浓硫酸D.硝酸铵2.室温下,将5.6g氧化钙投入到94.4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问后恢复列原来的温度(不计水份蒸发),参考右图,下列关于所得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最是7 .4gB.溶液的质量是100gC.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63.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 g甲 和w 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温度降低到t1时,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C.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可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植物油B.面粉C.高锰酸钾D.酒精5.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B.t时B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后仍然饱和C.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D.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D.浓H2SO4稀释后,溶液温度升高7.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B.t2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MgSO4的饱和溶液在t1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9.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蛋白质、油脂和糖类在人体代谢中是能释放能量的三种必须的营养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日常生活中的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实验室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B.C.D.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B.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C.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1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B.蔗糖C.植物油D.面粉12.下列用途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盐酸除去水垢C.用酒精配制碘酒D.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13.为了使蔗糖快些溶解,小明根据生活经验和学到的知识采取了下列做法,其中不会加快蔗糖溶解速度的是() A.研成粉末B.用热水溶解C.用筷子不断搅拌D.多加水14.下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D.在30 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16.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17.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 A.两种物质组成的B.无色透明的液体C.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1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19.(xx漳州)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1时,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g溶液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20.将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l0%的蔗糖溶液稀释到5%,需加水的质量为( ) A.20克B.100克C.180克D.200克二、填空题(共5题;共17分)21.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 ,碘酒中溶剂是_ 2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乙(填“”“”“=”)(2)t1时,把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温度升高到t2时,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_(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其变为饱和溶液23.A、B两烧杯中均盛有100克水,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物质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现象如图所示此时,B 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要将B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最好的方法是_。24.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温度为_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填字母代号);(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g该溶质25.从右图中,可以获得多项与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有关的信息:(1)在t2时,向50mL水中加入18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到溶液_g,是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如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可以用_方法提纯;(3)两曲线的交点A表示_;(4)你还能获得的一项信息是: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0分)26.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 (3)浓的a溶液中混有少量b物质,要获得a物质用_方法 (4)t2时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 2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P点的含义_。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写出一种)。当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的方法提纯甲。 (3)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精确到0.1)。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t3(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4)t2时,在含有50 g水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mg甲和mg乙,升温至t3,甲完全溶解,乙仍有剩余,则m的质量范围是_。 四、综合题(共3题;共11分)28.实验室用已配置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步骤为:计算、_、混匀 (2)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_mL(结果取整数) (3)某同学在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体积时俯视读数,则实际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9.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问(填序号) (1) 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 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 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硝酸钾,对一定盛有饱和溶液的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 30.爱探究的聪聪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将盛有部分雪碧(碳酸饮料)的饮料瓶的瓶盖上插入一根长吸管,吸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杯子里,将饮料瓶放在一装有NaOH固体的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杯子中的现象是_,其反应方程式为_; (2)说明:NaOH固体溶解时_(填“吸”或“放”)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 【解析】【解答】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2.【答案】D 【解析】【分析】将5.6g氧化钙投入到94.4g水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计算生成7.4克氢氧化钙;但这么多氢氧化钙不能全部溶解;因为室温时,100克水只能溶解0.15克氢氧化钙;故可知答案【解答】A、溶质的质最是7.4g,说法错误,因为室温时,100克水只能溶解0.15克氢氧化钙,故A错误;B、溶液的质量是100g,说法错误,因为7.4克氢氧化钙只溶解了很少,故B错误;C、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因为氢氧化钙大大的过量,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D、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6%,说法正确,因为因为室温时,100克水只能溶解0.15克氢氧化钙,质量分数很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溶解度曲线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学会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处理问题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升温或降温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解答】A、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C、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都大于w克,当把溶液降低到t1时,甲仍为不饱和溶液,而乙会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在降温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D、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w克,而甲的溶解度大于w克,因此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g甲和wg乙,甲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而乙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C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还要注意形成的是无色溶液。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错误;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错误;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该溶液呈紫红色,故错误;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该溶液呈无色,故正确。故选D5.【答案】B 【解析】【解答】A、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即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为40g,t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8.6%40%,故A错误;B、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时B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后仍然饱和,故B正确;C、由图可知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故C错误;D、没有指名温度无法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故D错误故选:B【分析】A、根据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进行解答;B、根据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解答;C、根据由图可知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进行解答;D、根据没有指名温度无法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解答6.【答案】D 【解析】【解答】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错误;A不符合题意;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弄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不符合题意;C、汽油洗涤油污利用了汽油的溶解功能,错误;C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溶液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温度升高,正确。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没有直接关系;汽油洗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氯化钠和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有两个交点,说明其溶解度相同时有两个温度,故错误; B、t2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错误;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MgSO4的溶解度在t2最大,所以饱和溶液在t2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D、t2至t1,硫酸镁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所以t1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正确;故选:D【分析】A、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B、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D、t1至t2,硫酸镁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所以在此温度范围内降低其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8.【答案】C 【解析】【解答】A、溶解的过程实际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故A正确;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B正确;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故C错误;D、增加溶质,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形成饱和溶液,所以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C【分析】A、根据溶解的过程实际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进行分析;B、根据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进行分析;C、根据汽油是溶解油污进行分析;D、根据增加溶质,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形成饱和溶液进行分析9.【答案】D 【解析】【解答】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同时能够隔绝同氧气接触;蛋白质、油脂和糖类在人体代谢中是能释放能量的三种必须的营养素;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日常生活中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实验室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着火点是物质的特性,是改变不了的;洗涤剂作为乳化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实验室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10.【答案】C 【解析】【分析】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以把大油滴分散成小液滴,随水流走,故错误C、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选项正确;D、搅拌不能增大溶质的溶解度,故错误故选C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所得溶液为紫红色的,故选项错误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形成的溶液是无色的,故选项正确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B、盐酸除去水垢,是盐酸和水垢反应,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C、酒精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碘易溶解于酒精,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是利用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A、根据油污易溶于汽油解答;B、根据盐酸除去水垢,是盐酸和水垢反应解答;C、根据酒精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解答13.【答案】D 【解析】【解答】A、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研成粉末增加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蔗糖的溶解速度,故选项错误B、用热水溶解,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度,能加快蔗糖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蔗糖的溶解速度,故选项错误C、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蔗糖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故选项错误D、多加水,增加溶剂的量实际上是影响溶解溶质的量的多少,与溶解速度无关,故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只要能改变固体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固体的溶解速率;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主要有:搅拌、加热、磨成粉末等,其中研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加溶质溶剂的接触面积14.【答案】C 【解析】【解答】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不符合题意;B、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所以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B不符合题意;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的过程中,硫酸钠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C符合题意;D、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在30 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解度最大,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运用.1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由于在45时,甲的溶解度是60克,故A不对;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C、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故C不对;D、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若把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故D不对故正确答案为:B【分析】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及固体的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16.【答案】C 【解析】【解答】A、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氮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硝酸钾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了溶液,所得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称取氯化钠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水的质量为50g7.5g=42.5g(合42.5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分析】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了溶液,进行分析判断D、由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由所需水的体积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17.【答案】D 【解析】【解答】A、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植物油和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水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C、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水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D、蔗糖水是溶液是因为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溶液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一种物质是否属于溶液做出正确的判断1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 100%=2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和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因为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分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1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0g溶液,故C错误;D、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确定,故D错误故选:B【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于溶液在加水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需加水的质量为: =200g,故选D 【分析】溶液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加入的水的质量就是稀浓溶液质量之差二、填空题21.【答案】蔗糖;酒精 【解析】【解答】蔗糖溶液是将蔗糖放到水中,所以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是把碘放到酒精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所以答案为:蔗糖;酒精【分析】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在溶液中只要有水,不管量的多少,水一定是溶剂22.【答案】;饱和;1:2;加入甲(或恒温蒸发溶剂)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2)t1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所以把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还有10g甲不能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时,溶解度变为60g,则剩余的10g甲可溶解,仍然不饱和,所以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50g:100g=1:2;(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温度不变,可采取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饱和;故答案为:(1);(2)饱和;1:2;(3)加入甲(或恒温蒸发溶剂)【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2)据不同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所得溶液是否饱和,从而可确定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23.【答案】饱和溶液;加水使剩余的甲物质全部溶解。 【解析】【解答】因为两个烧杯中的水都是100克,加入不同质量甲物质充分溶解,B中有剩余固体,说明B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要将B烧杯中剩余固体完全溶解,方法有加溶剂和升高温度,但不知道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加水使剩余的甲物质全部溶解。所以答案为:饱和溶液;加水使剩余的甲物质全部溶解。【分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判断,一定要注意指明的条件,如同样的溶剂,同种溶质,同温度,根据不同质量的溶质的溶解情况来作判断。24.【答案】t1;CAB;A;30g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在t1时AC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表示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由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所以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析出晶体为饱和溶液,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C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观察图示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3)t2时A的溶解度是80g,B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AB物质放入100g水中,B恰好是饱和溶液,A不饱和,若要饱和,还需加入溶质30g;故答案为:(1)t1;(2)CAB;(2)A;30g;【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结合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3)据t2时AB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25.【答案】65;饱和;冷却热饱和溶液 (或降温结晶);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解析】【解答】由溶解度曲线知,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在50mL(也就是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5g形成饱和溶液,还有3g不溶;(2)由由溶解度曲线知,甲物质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较为明显,乙物质相对不明显,所以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 (或降温结晶);(3)由图知,A表示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4)答案不唯一,较为灵活,可以填“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也可以填“随温度变化甲乙两物质溶解度变化随温度改变相差较大”。【分析】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属于中考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必考,一般在双选题里出现,属于较难的题目,需要考生多做题多总结规律。三、实验探究题26.【答案】(1)在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2)abc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33.3% 【解析】【解答】(1)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的曲线在最上方,此时物质a的溶解度最大;c的曲线在最下方,此时物质c的溶解度最小;(3)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可以采取蒸发溶剂或降温的方法(4)由图可知t2的溶解度是50g,30 g a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只能溶解25g,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7.【答案】(1)t1,甲与丙的溶解度相等(2)加甲物质(或蒸发水或降温);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3)33.3%;、(4)5gm30g 【解析】【解答】(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甲与丙相交与P点,即t1,甲与丙的溶解度相等;(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有:加溶质或蒸发水或降温;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故要提纯甲那么要采用降温的方法;(3)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该温度下50g甲溶解在100g溶剂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50g水中只能溶解25g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5g75g 100%=33.3% ;t3时,甲的溶解度为110g,即100g水中溶解110g甲形成饱和溶液,那么50g水中能溶解55g,未溶解的甲完全溶解,甲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发生了变化。(4)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在含有50 g水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解的甲和乙的质量相等,50g水中甲的质量为25g,乙的质量也为25g;t3时,甲的溶解度为110g,乙的溶解度为60g,分别加入m g甲和m g乙,甲完全溶解,乙仍有剩余,故5gm30g 。四、综合题28.【答案】(1)量取(2)24(3)偏小 【解析】【解答】(1)已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再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混匀;(2)设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50g3%=1.04g/cm3x6% x=24cm3=24mL;(3)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体积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小,则实际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小故答案为:(1)量取;(2)24;(3)偏小【分析】(1)根据用浓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3)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体积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9.【答案】(1)AB(2)C(3)D(4)B 【解析】【解答】解:(1)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由图示可知A和B中都有固体溶质的不溶物,所以都为饱和溶液;(2)由于C中没有固体溶质不溶物,有两种可能:有可能刚好饱和,也有可能不饱和,所以C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3)D中也没有固体溶质不溶物,按常规考虑有两种可能:有可能刚好饱和,也有可能不饱和,因为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C中可能饱和或不饱和,D中溶质比C中少,所以D溶液一定不饱和;(4)对一定盛有饱和溶液的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含溶质少的,由于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所以B中比A中溶质少;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B 故答案为:(1)AB;(2)C;(3)D;(4)B【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考虑;(2)根据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考虑;(3)根据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考虑;(4)根据溶液中溶质的多少考虑30.【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2)放;升高而减小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汽水中的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浑浊;(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二氧化碳从汽水中逸出,说明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答案为:(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2)放;升高而减小【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溶于水的能量变化及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熟练正确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