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上册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72038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上册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上册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上册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上册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案 苏教版第六课第一课时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能力目标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理解爱心是博大的,但爱心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础上的,分清是非后的爱心才更加可贵和真实可靠。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才能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课时的地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重点之一课前准备:生活在线。知识体系第一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1.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2.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意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什么?为什么?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出示第一课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入新课:生活在线(教材P53)讨论1:读了“生活在线”中的有关材料,大家有何体会呢?提示:这里主要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甚至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素质。雨天公共汽车座位潮湿的问题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中年妇女的行为发现,公共汽车座位的潮湿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但大家常常不太注意,中年妇女的行为表明人们的素质有待于提高。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其实,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讨论2:这是我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看到的极不和谐的事情。象这样不和谐的事情你有没有遇到或听说过?提示:给别人起不文明、侮辱性的绰号;乱扔垃圾;因自己不满,向别人乱发泄;用自己的喜好衡量别人(特别是父母)讨论3:综合上述例子,你认为出现上述不和谐事情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社会上一些人不懂得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是社会缺乏“爱”引起的。过渡: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都把“让世界充满爱”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xx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围绕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公民个人应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板书)活动内容:名言赏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讨论: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提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对此理解也可能有所不同。但从词面上来说,也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希望、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他人”。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简单。应将它放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来理解,它是“仁者爱人”的一个方面,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之一。现代社会对它的理解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愿,尊重个性自由,这也是当代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小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它的核心就是“爱人”,实质就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板书)过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容易,但要做到还有一定的难度。活动内容:生活实例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因为爱,所以往往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子女,造成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大人都喜欢逛商店,特别是妈妈。但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讨论1: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提示:其实很简单,大人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讨论2:你在生活中父母有没有因为他们的喜欢或不喜欢强加于你?当时你的心境怎么样?讨论3:你有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欢或不喜欢强加于你的父母?你父母当时作出了怎么样的反映?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一是为了说明生活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一定的难度;二是讨论2和讨论3分别让学生体验“当别人把己所不欲强加于你时的心理感受”和“当自己把己所不欲强加于别人时别人的心理感受”,来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再者,实例和讨论中选用把喜欢或不喜欢的事强加于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己所不欲”“己所欲”都不能强加于人。把“己所不欲”“己所欲”强加于人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最后,选择亲缘关系最近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来说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父母与子女之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况且与他人。活动内容:辨析明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请你发表你的观点。提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别人的感受出发,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集体、社会和自然漠不关心的利己思想,这种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现实意义结合活动内容“辨析明理”,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种古老的道德规范,今天有怎么样的现实意义?教师小结: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板书)活动内容:感悟爱的意义依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句式,描述你不想被人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世界就会;你不想受人冷落,就不要冷落别人。世界就会;你不想受人轻视,就不要轻视别人。世界就会;你不想被人伤害,就不要伤害别人。世界就会;你不想遭到战乱,就不要侵略别人。世界就会。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板书)活动内容:阅读感悟在我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家里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经过13年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大禹治水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到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河水流到邻国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了吗?”讨论:比较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两则故事,说说你的感想。提示:从白圭谈治水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没有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难免要害人害己,而大禹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难,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做到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小结: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活动内容:身体力行同学之间如何才能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让我们共同分享。提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应该提高个人的素养,学会同情人,让自己能够具有宽容心,能够容纳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学会换位思维,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如:“假如是你会不会这样?”“如果不这样会怎样?”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宽容他人,谅解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