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上课用的.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4241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上课用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上课用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上课用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种居支配地位的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基础的构成,旧的经济关系,当前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关系,未来经济关系,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经济基础,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社会有机体,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3.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体系中的核心,国家同原始氏族组织不同。它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国民的,而不再以血缘关系来划分;它要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赋税来维系。,(1)国家的特征,世界地图,(2)国家的职能,国家的对内职能政治统治: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职能,包括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犯罪活动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两个方面。社会管理职能:国家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和调节,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接组织经济建设等等。,(2)国家的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3)国家消亡,阶级消灭是国家消亡的前提,国家消亡是阶级消灭的必然结果。国家和社会完全统一之日,也就是国家消亡之时。国家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里所谓国家消亡,是指无产阶级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是不会自行消亡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消灭。而无产阶级国家则不同,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后一种国家形式,它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逐渐失去作用,自行消亡。,(2)国体和政体,马克思主义依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国体和政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国体,政体,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组织政权的形式,决定,服从,奴隶主阶级专政国家,封建主阶级专政国家,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法西斯制,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经济基础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特征。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更,并决定着其变更方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产生,性质,变更,18世纪法国大革命很好地阐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观点。,18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传统的封建经济让法国低等级人民惨遭博讯,生活极端贫困。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成熟。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热衷革命,迫切要求政府改变社会贫困落后的现状。利益决定立场,法国社会第一二等级的僧侣和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竭力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矛盾与压迫下,1789年7月14日,法国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经过四、五年的不懈努力,推翻了封建专职的同志,建立了新的资产阶级国家。人类历史上,几乎每次经济基础的提高都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动荡。人类文明的四次转型,都引起国际社会巨大变动。而人类文明的进步又是基于经济基础之上,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反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促进作用,适合,适合,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不适合,适合,不适合,阻碍作用,15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圈地运动”很好的阐明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此观点。,15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圈地运动”很好的阐明了以上观点。政府的血腥统治,让很多人民流离失所,但是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大跃进,浮夸风,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应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会有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也会发生矛盾;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落寞时期时,上层建筑同经济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这里所说的状况,既包括经济基础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也包括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学习掌握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谢谢大家,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