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我们身边的物质——食盐》教案 址沪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39894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我们身边的物质——食盐》教案 址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我们身边的物质——食盐》教案 址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我们身边的物质——食盐》教案 址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我们身边的物质食盐教案 址沪教版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在课本上并未单独列出,其涉及到物质的分类、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复分解反应、氯离子的检验、酸碱盐的一些性质、除杂等基础知识,在新授时学生都已经学过,但由于时间较长,遗忘率较高,在总复习时专门设计了这样的课题,即我们身边的物质食盐,把这些零琐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起到复习迎考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的理念。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及其类别和微粒构成,认识盐和食盐的区别。2. 掌握Cl-的检验方法,会设计实验除去、检验氯化钠中的可溶性杂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成员间合作设计实验进行除去、检验杂质的探究,体会具体除杂操作过程中加入“过量”试剂的做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复习,让学生从探究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真正地发挥。2.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Cl-的检验、会设计方案除去、检验氯化钠中的可溶性杂质。教学难点:会设计方案除去氯化钠中的可溶性杂质。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看,学生日常生活中对食盐并不陌生,知道食盐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离子的检验等基础知识,但如何除去食盐中一些可溶性的杂质这个问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不太熟悉,为此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先将问题简化,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操作实验。通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让学生体会具体除杂操作过程中加入“过量”试剂的做法,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标签破损的NaCl溶液、AgNO3溶液、稀HNO3、NaCl(MgCl2)溶液、NaOH溶液、NaCl样品的溶液、Na2CO3溶液、无色酚酞试液、pH试纸、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等。问题情境:“淮牌精制食用盐”是纯净物吗?(引出碘酸钾)多媒体展示:吃碘盐能否防护核辐射?交流讨论:氯化钠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哪类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食盐和盐是不是一回事?氯化钠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问题情境:出示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液体,猜想它可能是什么溶液?实验探究和小结:Cl-的检验过渡:如何除去粗盐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问题情境及实验探究:用什么方法可除去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问题简化:如何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MgCl2,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完成相关表格继续探究:验证氯化钠样品溶液中含有杂质MgCl2和CaCl2。领悟分析:所加NaOH溶液过量了吗?课后探究:1.如何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Na2SO4溶液,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2.查阅资料,了解工业生产中是如何将粗盐制成精盐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学流程图: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创设情境】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是“五味之首”。 出示一包“淮牌精制食用盐”(海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其包装袋的正面和背面。【提出问题】这包“淮牌精制食用盐”是纯净物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这包食盐是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其中还含有碘酸钾等物质。【创设情境】提到碘酸钾,我们不禁想起前段时间由于受日本大地震后核泄露的影响,国内出现了抢购加碘食盐的现象,试问吃碘盐能否防护核辐射?【多媒体展示,拓展视野】有消息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护核辐射,亦有人担心日本核事故把海水弄脏没盐吃,其实这根本毫无必要。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辐射监测室主任徐政强认为抢购食盐非常荒谬,“核辐射对于海水的影响,仅限于距离非常近的区域,日本核电厂泄漏的核辐射想把这么大的太平洋水搞脏根本不可能。必要时防核辐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碘化钾片),因为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而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每千克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 【提出问题】要提供100毫克的碘,至少需要食用这种食盐多少千克?【学生回答】至少需要食用这种食盐3.33千克,这么多的食盐人一下子是无法吃下去的,所以食用碘盐不能防护核辐射。【教师过渡】既然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那么氯化钠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哪类物质,它又是由什么微粒构成?【学生回答】氯化钠属于盐,盐是由金属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有Na+和Cl-。【创设情境】食盐和盐是不是一回事?【交流讨论,师生小结】盐是一类物质,是化合物,而食盐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食盐能吃,而盐不一定能吃,有的盐还有毒,如亚硝酸钠(NaNO2)、重金属盐等。【提出问题】氯化钠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学生回答】NaCl + AgNO3 = AgCl+ NaNO3,其中AgCl是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像这样的白色沉淀还有BaSO4。【创设情境】出示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请你猜想一下,它可能是什么溶液?【交流讨论,学生回答】可能是NaCl、NaNO3、NaOH、Na2CO3、Na2SO4等。【提出问题】你能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它是否是NaCl溶液?【思考交流,学生回答】取样,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如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含有Cl-,即是NaCl溶液。【学生操作,得出结论】这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液体是NaCl溶液。【教师过渡】在第6章我们已经学过海水晒盐,其原理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的盐我们把它叫“粗盐”。毫无疑问,粗盐是一种混合物。经过分析,粗盐中主要含氯化钠,另外还含有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学生概括】粗盐中的杂质: 泥沙(不溶性的杂质) 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教师讲解】粗盐中的氯化钠含量不是非常高,所以一般不能用于食用和工业生产,需要除去其中的杂质。我们首先想一想: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的杂质?【学生回答】把粗盐溶解,再过滤。【教师过渡】那用什么方法可除去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今天我们把问题简化一下:如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MgCl2,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呢?需要注意的是,平时我们除杂质时,一般都是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与杂质反应。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做到“适量”。要把杂质完全彻底地除去,需要加过量的试剂。但过量的试剂剩余下来又成为了新的杂质,这时应该如何处理呢?请同学们先交流讨论一下,再来设计方案。并把讨论的方案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实验步骤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本步骤的目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指导)【交流方案,进行小结】实验步骤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本步骤的目的(1)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2)取上述步骤得到的滤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3)将上述溶液蒸发结晶。2NaOH+MgCl2 = 2NaCl + Mg(OH)2NaOH HCl NaCl + H2O完全除去杂质中的MgCl2溶液除去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稀盐酸,得到NaCl固体。【教师评价】略 【学生操作】向NaCl与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教师提问】你加的NaOH溶液过量了吗?怎么验证?。【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生小结】方法一:取上层清液再滴NaOH溶液看是否产生沉淀,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或足量;方法二: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方法三:可以取滤液,测pH值,若pH7,说明NaOH有剩余等等。【学生操作】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提出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判断你所加入的试剂是否过量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小结】借助于指示剂、用pH试纸测pH值、取滤液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你加入的试剂,看是否有明显的现象。【继续探究】实验桌上有一瓶氯化钠样品的溶液,估计该样品可能还含有少量的杂质CaCl2和MgCl2。你会设计方案验证以上推测吗?【学生思考、交流方案】1.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滴入数滴NaOH溶液(检验有没有MgCl2)。2.再取样品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数滴Na2CO3溶液(检验有没有CaCl2)。【教师评价】略【学生操作,得出结论】实验证明:这瓶氯化钠样品溶液中含有的杂质是MgCl2和CaCl2。【师生总结】通过本节复习课,我们学会了:1.Cl-的检验:AgNO3溶液和稀HNO32.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将可溶性杂质转变为沉淀,如将MgCl2转化为Mg(OH)2沉淀,将Na2CO3转化为CaCO3沉淀。作业设计:1. 如何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Na2SO4溶液,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方案设计:实验步骤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本步骤的目的2. 通过查看书籍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工业生产中是如何将粗盐制成精盐。板书设计:我们身边的物质食盐Cl-的检验AgNO3溶液和稀HNO3二、除杂Mg(OH)2NaCl、NaOH溶液NaCl(MgCl2)溶液过量稀HClNaCl、HCl溶液溶液蒸发结晶NaCl固体过量NaOH溶液过滤验证杂质效果及反思:本节复习课从整体来讲,效果很好。上课伊始就向学生展示精制淮牌食盐一袋,让学生感受到这节课的研究对象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这样的创设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个课堂以问题入手,且环环相扣,体现了问题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尤其是将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联系上加碘食盐,这样的嫁接将原本平淡的化学知识现实化和真实化,充分体现了化学的真实性,同时也激活了化学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在引导学生探究时,首先设置了一个悬念,那就是投影出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液体,请学生猜想一下,它可能是什么溶液?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它是不是NaCl溶液?这样的设置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根据阴离子的不同猜想出很多的可能性,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相互之间还在合作、补充,更难能可贵的是,讨论后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当场做实验,让实验现象“讲话”,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尽力搜索自己的知识仓库的同时也提升了操作能力,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合作、探究理念,与此相应的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本节课在讨论时吃碘盐能否防护核辐射时,仇老师并没有直接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而是通过一段信息的阅读巧妙将其解决,这样的处理,回避了知识的直接传授,创造了学生阅读信息,提取信息,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通过这样的细节处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讨论判定NaOH 是否过量时,抓住细节,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多提方案,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随后的一些操作细节,都给予适当的纠正和提醒,并作了适当的总结和归纳,这些细节的关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发散能力。诚然,这一节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容量略大,部分学生可能理解有困难;学生的问题回答过于机械,一生一答,可以让学生回答多种方案,这样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可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又如,在验证NaOH 是否过量时,直接用pH试纸来测定,严密吗?还值得商榷。另外,教师所提问题也要尽可能明确,如“问我们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回答总感困难,不知从何说起。总之,这一节课还是成功的。以课标理念为本,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