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第3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学设计 川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3497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第3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学设计 川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第3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学设计 川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第3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学设计 川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第3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教学设计 川教版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知道天工开物,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标准要求简单,川教版教材把本课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三个子目:一是科技巨著部分,分为两个子目: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二是史学巨著部分,一个子目:资治通鉴。重点是明朝两部科学巨著及其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对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史学成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过渡时期,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观点。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太高,且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设计思路: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本课的设计思路:在教学流程上,为“出示学习目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总结、点评升华情感”;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方法上,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来体验历史,掌握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医学家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理解这些科技、史学巨著在各自学术领域的地位与价值。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列表总结中国古代医学、手工业技术和史学的成就促使学生会知表解法,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科技巨著、史学巨著的编写情况及价值影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讲述和编写李时珍等科学家、史学家的故事,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传统科技的杰出成就,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认识到在近代自然科学方面,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培养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历史情感;通过对李时珍、宋应星、司马光的学习,激发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李时珍、宋应星、司马光等人的贡献,认识人生的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明朝两部科学巨著及其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二、难点:对天工开物的评价;对“编年体”含义的理解。传统科技的先进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落后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 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外阅读。 教学资源: 课本,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活动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上学期,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上)的学习知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课件展示:上册学习的科技、史学方面的文化成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隋唐以来的历史,了解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在科技和史学方面还有哪些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感悟其中的真谛。(展示课题:科技巨著和史学巨著) 学习新课:(视频播放李时珍片段引入) 一、本草纲目(课件展示李时珍与图片) 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注意本草纲目的作者、编写时间(朝代),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它有哪些主要特点?有什么重要成就和影响? 生:阅读教材后,从课文提供的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请几个学生发言。从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点评归纳。本草纲目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此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以毕生精力,亲身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历时近三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我国古代医、药并称,但医和药有区别,医学包括药学。医是治疗的方法和手段,药是给病人服用以消除或减轻病痛的物品。(要求学生注意李时珍是医药学家,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 师:(课件展示:李约瑟的评论) 议一议本草纲目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赞誉?(提示从成就和影响方面思考)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大字和小字资料、讨论回答。(生发言。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达到情感的升华。) 师:(小结归纳) 特点一:是一部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共52卷,约190余万字,收入药物1800余种,比前人增加了370多种,记载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增加4倍,纠正了前人的错误,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医药学成就。 特点二:图文并茂,绘制了大量的插图(1100多幅)(课件展示书影。形象直观地说明此特点)。 特点三:“纲目分明”,分52卷、16部(纲),每部又分若干类,共62类(目)。改进了中国传统和分类方法,格式比较统一,叙述也比较科学和精密,对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师:李时珍为什么能编著出如此恢弘的巨著?(课件展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图片) 生:教师提示参照课本小字资料与课件介绍讨论交流总结。(在活动中,使学生形成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善于总结前人经验、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认识人生的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师:归纳: 1)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喜爱医学。2)不追求功名利禄,毕生钻研医药学。 3)意志坚强,不畏艰辛的精神。 4)实事求是、科学求实的态度。5)创新的精神。6)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7)亲自品尝药物的献身精神。8)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结合课文及补充资料分析得出以上结论) 二、天工开物 师导入:(课件展示一段史料引入)提问:这一本书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是什么书呢?它的作者是谁呢? 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天工开物;宋应星。 师:(视频播放宋应星片段)后(课件展示书影)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并简述生平事迹、编写时间(朝代)、主要内容和地位。 生:阅读后,发言(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天工:大自然造就的资源;开物:开发为物质资料。天工开物是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的代表作,被称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为什么天工开物会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生:看书后从课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教师提示并最后小结) 师:天工开物的特点:1)总结性: 2)内容先进 3)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4)具有美学价值(插图)(课件展示插图) 三、资治通鉴 师导入:在中国古代史学界有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并称为“二司马”,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屏幕显示“司马光像”) 生:阅读教材,讲述司马光的小故事,找出主编的史学巨著及体例、成书时间(朝代)、内容范围和价值。 (生回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概括、归纳能力。师点评归纳) 师:强调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即“以史为鉴”。(课件展示史料)比较资治通鉴与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学生看书与回忆,思考回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史记资治通鉴作 者 或 主 编司马迁司马光写 作 时 代西汉 北宋内 容记述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记述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体 例纪传体通史编年体通史价 值 创造了史书新体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课堂小结: 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基础知,同时使学生认识到: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这种领先局面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明朝。 让学生思考三位历史人物有哪些共同点?讨论他们有哪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讨论,答案是开放性的;如不畏艰难险阻的冒险精神、献身精神、创新精神等等。时间有限可作为课后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升华情感。) 布置作业:(巩固本课所学重点基础知识) 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收获。首先,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其次,学生素质有所提高。课堂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体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再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以开发。最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形象、直观,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同时,课堂教学也有一些不可掩饰的缺点,如学生活动中,学生由于自身知识面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以及部分同学缺少积极思考,有部分教学效果未能达到;多媒体的运用技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遗漏,要使自己少些遗憾,就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