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3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28352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3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3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3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3 新人教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郭文卿刘灿章的书画,爽朗大气,厚重却不失灵动,技法娴熟,笔墨功夫深,以书写意,以画抒情,入古而出古,笔墨线条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隐约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感安时处顺的悠然自在。书画同源,先生书画相得益彰。书法千锤百炼的线条艺术、枯湿浓淡娴熟的用墨技巧,为绘画提供坚实的笔下基础及鲜活之气。书法亦融合绘画中的自然精神,显得灵动。先生书法兼具各体,尤以草书为盛。主要师法王献之、王铎、怀素、黄庭坚。草法烂熟于心,下笔如飞,自成一体,跌宕绵延,纵意肆流,一气数字,结成大势,颇具神韵。所用线条素简,随意流出,疏朗活泛,毫无拖沓之感,极具节奏;遵章法而不囿,自然流露的率真、质朴气质,耐人寻味。先生所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山水气势恢宏、苍茫浩渺,笔墨洗练,线条遒劲,布局有方,格调高雅,墨色变幻,让人感觉或空灵奇妙或浓重繁茂或温润亲和,有文人画求诗意的气质,却也有独特的笔墨语言。先生的作品气质万千,恐怕与他对艺术的态度不无联系。除却天分与勤奋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真诚、赤诚之心。他自幼喜爱书画,正是这种对艺术天然的热爱,促使年幼的他在墨与写字的笔结成冰碴儿的冬天,也不放下手中的笔。他绕村子跑几圈取暖只为写字,而那时的纸也只能是四处苦寻来的报纸或厕所粗手纸。在生命最青涩的年纪,这样的冬天一直陪伴着他,更别说春暖花开的季节了。18岁他参军入伍,他所到的部队恰恰是相对闭塞的一支。因其能书会画,获得了放电影的差事。彼时,放电影不仅要画海报、放幻灯片,还要背着沉重的机器四处跑,先生强健的体魄与那时的四处奔波锻炼有着莫大的联系。他心系读书,写字,画画。下连队放电影间隙,深入巴山秀水,深山老林,眼前景色成为他最好 的素描素材。放映任务结束,他的时间都被这些美事填满。对那些从城里来的字帖与画册,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爱恋,反复临摹,不知疲倦,这样的痴迷,深深潜藏在满是军规的军营里,竟然长达十几年。自助者,天助之,先生后来遇见了书法名家孙竹篱。孙先生博古通今,乃一代书画大家。先生受其艺术精神感染,从业余的苦磨苦练中走了出来,看到了悟性与勤奋拥有同样的闪光点,深化了其对艺术的认知。后来又遇到陆俨少、沈鹏两位影响深远的师长,他一直谨记他们给予的智慧。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未曾荒废文学、哲学积淀的原因,他们一致认定艺术始终是要有深厚的根基支撑,才能永葆生命力。他几十年如一日,闻鸡起舞,与书画虔心作伴,一直走在探寻的路上。若非对艺术的赤诚,何以走到今天?他的人生亦如他人,并非坦途。他总是默默接受,把一切幻化,融进他的艺术生命中,他作品里透出的厚重也许在诉说着什么“把一切想明白了,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了”,他说得不疾不徐,轻言却饱含力量。他的人和作品一样,说出的话,做出的事,让人感觉到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大情怀。不论是书还是画,先生已然有较明显的个人面目,但他对自己的期许也许更多。多次听他讲要用接下来的几年,潜心深入传统、经典,梳理调整创作,精进草书、隶书和山水,力求自我进一步跨越。(选自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刘灿章的书画,隐约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感安时处顺的悠然自在,这充分表现出他在书画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B因为喜爱书画,他小时候就专门在墨与写字的笔结成冰碴儿的冬天里练字,而用的都是四处苦寻来的报纸或厕所粗手纸。C因为放电影要背着沉重的机器四处跑,所以他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更利用放电影间隙,他发现了最好的素描素材。D陆俨少、沈鹏两位师长对刘灿章的影响深远,传授给刘灿章深厚的艺术根基,这些根基支撑着刘灿章几十年未曾荒废文学、哲学积淀。E不论是书还是画,刘灿章先生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为了能够深入传统、经典,他用几年的时间梳理调整创作,力求自我进一步跨越。 A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专门在墨与写字的笔结成冰碴儿的冬天里练字”错,文中只说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放下笔,强调其勤奋刻苦。D项,文中只说两位师长在艺术根基方面的智慧对刘灿章的影响,并没有说“传授给刘灿章深厚的艺术根基”。E项,“为了能够深入传统、经典,他用几年的时间梳理调整创作”错,“深入传统、经典”和“梳理调整创作”是并列关系,不是目的关系。2刘灿章先生书画艺术的特点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归纳。答: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求对刘灿章先生书画艺术的特点进行归纳,有效区间为第二、三两段,第二段讲其书法,第三段讲其绘画。这一试题难度不大,但答案不容易把握。在具体筛选时,要注意提炼关键语句,如第二段书法艺术共同的特点不能选,而要找到刘灿章先生个人的艺术风格。第三段在筛选信息时不能选择写感受的语句。答案书法艺术所用线条素简,随意流出,疏朗活泛,毫无拖沓之感,极具节奏;遵章法而不囿,自然流露的率真、质朴气质,耐人寻味。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山水画气势恢宏、苍茫浩渺,笔墨洗练,线条遒劲,布局有方,格调高雅,墨色变幻,有文人画求诗意的气质,却也有独特的笔墨语言。3作者说刘灿章先生艺术成就的取得“除却天分与勤奋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真诚、赤诚之心”,文中是怎样表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对文中传主的精神品质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在理解了这一品质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对其进行概括,得出正确的答案。答案他自幼喜爱书画,对艺术有着天然的热爱并为之努力。参军入伍后,他心系读书,写字,画画,对那些从城里来的字帖与画册,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爱恋。师从书法名家孙竹篱,受其艺术精神感染,从业余的苦磨苦练中走了出来,深化了对悟性与勤奋的认知。4文中引用刘灿章的话:“把一切想明白了,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了。”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请就此进行探究。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题目要求围绕“把一切想明白了,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了”这一句话进行探究。而这句话,是在分析刘灿章先生的为人与作品的关系时引用的。因此,在具体分析时,就应该把做人与艺术紧密地联系起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进行探究。答案生活,是一种态度。只要我们能够对生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能够明白生活的意义,就可以坦然地面对生活,并能够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刘灿章先生正是因为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理解了这一点,才最终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特有的风格,展示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大情怀。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以一种平常心去面对,并在不断提升自己境界的同时对生活有一种深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伟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1813年10月10日,朱塞佩威尔第出生于意大利布塞托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小威尔第生就少言寡语,一有空就喜欢跑到离家不远的教堂里,痴痴地听管风琴奏出的悠扬乐声。父亲看出这孩子喜欢音乐,在他8岁那年省吃俭用买了一台旧的斯比奈风琴,没过几个月琴就让他弹得彻底散了架。1832年他来到景仰已久的米兰音乐学院,但这所牛气冲天的学校在面试后就把他给拒了,理由是已经超龄,但最主要是他们认定威尔第不够出色。若干年后,米兰音乐学院想借他的名声改名为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时,他一口回绝了。他转拜斯卡拉歌剧院的指挥为师,但学艺三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学。威尔第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几乎背下多尼采蒂的全部总谱米兰爱乐协会一次排练海顿的创世纪,指挥突然缺席,伴奏的威尔第临时救急身兼指挥,他用右手指挥、左手弹琴,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令众人刮目相看。但他的生活始终困苦,曾经的恩师普罗维西和亲妹妹去世,他甚至都因没钱无法回家参加葬礼。1836年,威尔第当上了布塞托城教堂的管风琴师。但薪水微薄,生活千篇一律,离他内心深处宏大的音乐梦想差距太远。他终于在1839年毅然辞掉“铁饭碗”,凭着一无所知的激情再次来到米兰,天天奔波于各大剧院,寄望于老板能看上他写的歌剧。当时知名女歌唱家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尼,在听过威尔第弹奏他的处女作奥贝托后,将其引荐给了斯卡拉剧院经理梅雷利。在1839年,奥贝托在斯卡拉剧院上演,作曲家脸色煞白地等到了观众们的肯定和欢迎。首战告捷,梅雷利马上和威尔第签订合同,预订他之后的三部歌剧。事业刚有起色,威尔第便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变故,先是一年前小女儿夭折,接着是儿子在这年冬天患急病死去,妻子玛格丽塔承受不住接连的打击,1840年第三口棺材从他家抬了出去。威尔第一下变成孑然一身。悲痛无比的他提出和剧院解约,但没得到同意,被迫坐回桌前,“在可怕的精神痛苦下”开始创作一部喜剧!冰火两重天下诞生的一日王位质量可想而知,它毫无悬念地遭遇惨败,敏感的威尔第觉得自己被钉上了滚烫的耻辱柱。威尔第沉浸在控诉命运的阴郁情绪之中,离群索居,心灰意冷,甚至打算就此放弃音乐。如果没有梅雷利半是识才半以契约相挟,锲而不舍地追着他写歌剧,很难说还能成就后来的威尔第。他塞给威尔第一个被其他作曲家拒绝的本子,却没想威尔第随即被翻开的一行诗句打动,披衣一气读到天明。威尔第直觉纳布柯绝对将是不凡之作,他不过是新人,却执拗地要求脚本作家再三修改剧本。改动后的纳布柯风格雄健,气势磅礴,威尔第像着了魔一般,笔下的音符倾泻而下,壮美流畅。1841年岁末上演的纳布柯果然不负所望,受到观众和评论界的双双追捧,威尔第一举成名。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创作激活了威尔第的生命,他的信心得以恢复,开始重拾生活的意义。纳布柯最著名的唱段,当属合唱“飞翔吧,乘上金色的翅膀”,被奴役的犹太人齐声唱出这一自由的呼声时,让当时的意大利人都能感到强烈的共鸣。彼时意大利经历了几个世纪分裂的痛苦,告别拿破仑的铁骑,又迎来奥地利的强占,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酝酿着统一的契机。威尔第接下来创作的伦巴尔第人排练时,米兰大主教和奥地利警察当局曾企图阻止它的上演,为此还引发了政治示威运动。罗西尼评价威尔第:“这是个戴钢盔的作曲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剧作都同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威尔第在1867年里程碑式的歌剧阿依达后,沉寂了16年,在74岁高龄重披战袍,写出杰作奥赛罗。他亲自参加每一次的排练,帮助男主角塔马尼奥理解奥赛罗应当怎样死去,帮他分析独唱要求,逐音讲解,苛刻细致直到满意。1901年1月27日凌晨,威尔第因脑溢血在米兰猝然辞世。二十万人自觉聚集在米兰街头为他哀悼送行。所有车辆路过他逝世地点米兰旅馆附近的街道,都放慢速度,以便不发出声响。路面上是米兰市政府下令铺满的麦秸,“为的是不使城市的噪音惊扰这位伟大的老人”。(有删改)相关链接1朱塞佩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纳布柯,演出异常成功。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尔第人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选自“百度百科”)2威尔第的成名之作是他的第二部歌剧纳布柯。剧中的一首合唱曲“飞翔吧,乘上金色的翅膀”,经众口传唱,成为当时象征反抗奥地利统治和压迫的一支战歌。演出之后,米兰城里出现了“威尔第万岁”的标语。(选自“人民网”)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传主威尔第的出生年月、籍贯以及家庭状况等,并交代了他的父亲为他省吃俭用买了一台旧风琴的事,主要是为了表现威尔第父子情深。B威尔第成名后,米兰音乐学院想借助威尔第的名声把学院改名为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被威尔第一口回绝,说明威尔第到那时也看不起这个学校。C米兰爱乐协会排练创世纪时,威尔第一边弹琴一边指挥的出色表现成功奠定了他在米兰音乐界的地位,也帮助了他在布塞托城教堂找到了管风琴师的工作。D斯卡拉剧院经理梅雷利是个大胆、精明但又有些无情的人,比如他敢于使用没有任何名气的威尔第为自己工作,但在威尔第遭遇家庭变故时也逼迫他写喜剧等。E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了威尔第辞世后米兰人的表现,比如车辆到威尔第逝世的旅馆附近的街道就放慢速度以及在路面铺上麦秸等都表现了他们对威尔第的尊崇之情。DE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交代威尔第的父亲为威尔第买风琴的事情主要是说威尔第对音乐的爱好,因为他没几个月就把这个风琴弹散了架,当然也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B项,“到那时也看不起这个学校”错误,因为当年他十分景仰这个学校。C项,“奠定了他在米兰音乐界的地位”以及“帮助了他工作”于文无据。6文章第七段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把握:从内容上看,语段主要交代了威尔第创作纳布柯的过程以及纳布柯成功的影响等;从结构上分析,语段照应了上文威尔第的家庭遭遇以及引出下文对纳布柯的影响的表述。答案内容上:交代了威尔第的三位亲人去世后他的悲伤心情以及想放弃作曲的打算。表现威尔第对工作的严谨态度。他要求脚本作家再三修改剧本,他作曲时像着了魔一样。交代纳布柯的成功对威尔第的影响:激活了威尔第的生命,使他恢复了信心等。结构上:过渡作用。文段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交代威尔第在多舛命运下的思想情感,照应上文;后半部分写纳布柯的成功,引出下文关于纳布柯对意大利民族意识苏醒的作用的表述。7你是如何理解罗西尼评价威尔第“这是个戴钢盔的作曲家”这句话的?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作答时注意这句话的位置和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比如“钢盔”一词,从文中看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表现威尔第的勇敢,他像个带着钢盔战斗的武士;二是指威尔第的歌剧内容,体现了意大利的民族意识。答案高度赞扬了威尔第的音乐才能。赞美威尔第敢于表达自己的民族意识,不惧怕米兰大主教和奥地利警察。说明威尔第的歌剧纳布柯伦巴尔第人等剧作与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的密切关系。8朱塞佩威尔第在音乐上的成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探究。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所谓“启示”实际指的是传主成功的具体原因,回答问题时,注意筛选威尔第成功的具体原因即可。比如他小时候就十分喜欢音乐,学习指挥时能够全部背诵总谱,即便是到了74岁时还亲自参加排练等。由这些内容概括出传主威尔第的品格特征,并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即可。答案对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威尔第小时候就十分喜爱音乐,后来到米兰去学习指挥,到了74岁时还写作奥赛罗等。有勤奋、吃苦的精神。在学习指挥的三年中他十分贫穷,并且大部分时间自学,但他十分勤奋,几乎背下多尼采蒂的全部总谱。敢于打破平静的生活。担任教堂管风琴师的生活比较平静,但不能实现他的音乐梦想,于是他辞掉这个工作,到米兰去。对工作精益求精。如74岁写奥赛罗时,亲自参加每一次排练,帮助男主角分析独唱要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