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饮食与营养》教学实践报告 苏科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24922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饮食与营养》教学实践报告 苏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饮食与营养》教学实践报告 苏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饮食与营养》教学实践报告 苏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饮食与营养教学实践报告 苏科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作用与地位“饮食与营养”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第1节内容。饮食与营养的关系是贯穿第3章的一个重要内容,理清了食物中蕴含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能量,就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饮食(吃饭)的道理,进而也就理解了人与环境,人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为后面学好“营养物质的作用”、“合理的膳食”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从“选购三餐食物”这一亲身体验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讲出安排的理由,从中发现学生的饮食取向和饮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讨论、归纳并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和动手实验去探索未知。这种带着学生从已有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走进教材,再从运用所学知识走向生活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驱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阐明人为什么要饮食的原因。说出人体需要(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能力目标:进行三餐食物的案例分析,尝试解读表格数据。完成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的实验,交流表达学习收获和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营养,认同人类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3教学重点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人需要饮食的原因。4教学难点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及原理进行分析。二、设计理念:1.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生物学科,我们既要关注科学前沿,也要贴近生活。只有贴近生活,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才能引起或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就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例。2、“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语。“即今天的教学生会学。”所以,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体验。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教师不多赘言。在关键处或提醒或强调或质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独立思考、思辨、质疑、合作;循序渐进:带着问题学,从学中发现问题,从自学中得出要点或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看、听、说、想和做等多种学习行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3、开发和运用好课程资源。用好用足教材资源;本节课,我把信息库及DIY都充分运用起来,有的在课内,有的安排课后探究。而小资料“有机物与无机物”根据课堂设计我把它安排在了第2课时。食物的分类我也把它安排在了小组实验之后。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是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反思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从而改善生活,创造生活,热爱生活;密切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学以致用,学会分析和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例,增强学好生物的自觉性。(1调查餐馆,2了解家庭饮食安排状况,3询问父母和长辈安排的理由或“人为什么要饮食”,4说出生活中一些与食物有关的营养品或佐料。);重视培育和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教师只有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课前精心预设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独立、自由、适度的紧张状态,思想自由,思维活跃,有效思维时间长,这样学生才会提出极具开放性、挑战性、深度性的问题。自身经常的潜心锤炼:教师对灵动课堂的调控、把握能力才会不断得到锻炼,才会富有越来越多的教学智慧,才会积淀更为丰厚的教学经验。现在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总有一个“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师生互动环节,也是开放的环节,不管学生有哪方面的问题(当然最好是与本课有关),时间久了,敢于提问的同学就渐渐多了,同学们生成的问题也越发理性和有质量,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本身也是锤炼教师教学机智的重要途径。三、教学过程1.引出话题,导入新课引入的方式可多样,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解小区周围大约有多少家大小不等的餐馆。课堂上设置一组丹阳城区餐馆数据让学生选择,由于挖掘的是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身边的事,所以学生很感兴趣,同时10001500家餐馆的数据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击,也引发学生理性的思索,对“民以食为天”有了更深的感受,产生了饮食对我们人体很重要的强烈共鸣。2.体验生活,纸上谈兵教材编排“选购三餐活动”,是从学生生活经历入手,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指导学生从自己日常生活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我认为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兴趣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启发学生从安排方案中去思考和感悟,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得出饮食与营养的内在关系,并为合理膳食章节作好铺垫。所以在这一环节,还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资源,安排学生课前用心关注家庭饮食安排状况几天,询问父母或长辈这样安排的理由,同时布置学生课前独立思考并完成一日三餐食物选购方案及理由;课内先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案及搭配理由;再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师生互动,评价,教师建议。小组内交流期间教师积极参与,鼓励他们相互质疑,补充完善自已选购的方案,并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则由教师组织。理由:为什么这样安排,1是时间紧,利用家庭生活资源是为了带动家庭,促进家庭反思饮食习惯,。2是小组内交流,让每个孩子有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并参与其中。3是锻炼学生,用学生去“培训”学生,提高教学效率。4是课前要培训指导好学科组长,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的进行交流,设计好表并记录,为下节课作好铺垫。针对“你怎么安排三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三餐?”的问题,学生一般会回答“有丰富的营养”“味道好”“我喜爱”“习惯”等等。教师在组织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可通过三种饮食习惯或观念(只求吃饱只吃自己喜欢的讲究吃好。考虑营养的搭配均衡)来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对照自己的“三餐方案”(尤其是早餐单调,晚餐太丰盛),发现问题(单一;只吃喜好的;求多量大等),寻找规律(一般包含谷类、蔬菜水果、鱼肉类、蛋奶类、油脂类等等营养均衡丰富),达成共识。我觉得,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析三种饮食习惯的过程,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过程,未曾预约的精彩很有可能在这一环节出现,所以教师要特别用心,留足空间,好好把握。最后归纳给出建议:不仅考虑食物的色、香、味,更要注意营养搭配;不仅注意“样”的选择,还要注意“量”的控制(均衡)关于饮食的安排上有没有科学的标准呢?这个话题将在第3节继续展开。3.问题引读,初识成分在学生初步得出饮食与营养的内在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究竟含有我们人体需要的什么成分呢?安排阅读探究寻找答案。多媒体投出阅读范围和4个问题。即什么是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同一种食物中各营养物质的含量相同吗?同一种营养物质在不同食物中含量是否相同?食物中除了含有营养物质外,还蕴含着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自学?倡导教的方式,学的方式转变。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应让学生自学获得,教师只起组织、引导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出4个问题导读,是因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尚在培养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地思考问题,学习从数据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2、3两个问题,主要是加深学生理解食物选择与营养的关系。即食物选择上要多样化,均衡化。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提高阅读效率,逐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问题引读针对性强,易于学生理解知识,因而顺利解答了 “我们为什么要饮食?”的重要话题。即:人的生长和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而食物中含有我们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通过阅读探究,学生初步知道了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成分是指哪些。4.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初识(重点)基础上,那六大营养物质在食物中是否真的存在呢?这一环节安排实验来验证。在阅读探究的基础上,安排实验来鉴定成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由简单抽象到具体形象,由感性认知到理性体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也较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在实验前提出:首先熟悉实验材料;其次熟悉实验方法(过程)、原理;第三要求学生按方法去操作,注意规范,认真观察现象记录现象并思考原因。而后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由于涉及“淀粉遇碘酒变色”“蛋白质遇高温变性”“脂肪在纸上能留下油斑”三个特性,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其原理,所以在难点突破上,通过设置“方法、提示与思考”,帮助学生快速熟悉实验方法,理解实验原理,同时安排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与记录,从而化解难点。如“1.方法:在馒头屑上滴加碘酒,观察馒头屑是否变颜色。提示:淀粉是一种糖类,它有一个特性: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思考:如果馒头屑上滴加碘酒,馒头屑变成了蓝色说明了什么?2.方法:在鸡蛋清中放入开水,观察鸡蛋清是否发生变化。提示:蛋白质遇热会凝固。思考:如果鸡蛋清凝固了,说明了什么?3.方法:在纸上按压熟花生,观察纸上形成了什么。提示:油脂能形成油斑。思考:如果纸上出现了油斑,说明了什么?”由于让学生带着提示和思考去实验,因而鉴定实验完成顺利,交流现象及原因分析便也迎刃而解。之所以安排分组实验,是因为本实验内容多,时间紧,原理多,难理解,分组有助于相互提醒,督促规范操作,有助于讨论化解难点,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5.激疑设疑,加深理解这一环节,在我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是一个常态化的程序,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批判地学习获取知识,形成一种学习品质”。通过三个鉴定实验,学生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上都知道了食物中确实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但考虑到学生对于鉴定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何分别对应选择馒头、鸡蛋清、花生等材料不甚理解,因而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或困惑?如果有,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解决。”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设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提出“馒头中是否只含有糖类而不含蛋白质、脂肪等其它营养物质?”“在鉴定食物是否含有糖类的实验中,为什么选择馒头等食物,而不选择花生或鸡蛋清等食物呢?”等问题启发学生辩证思考,从而引出主要营养物质这一概念。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拓展。“一般来说,每一种食物都含有一种或几种含量相对较高的营养物质,我们把含量较高的营养物质称之为该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如糖类是馒头等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脂肪是花生等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是鸡蛋清的主要营养物质。” 再一次运用主要营养成分表并观察糖类、蛋白质、脂肪分别含量较高常见食物(展示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据此,教师可引出根据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对食物进行分类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常见的4或5大类分类法(即谷类、蔬菜水果、鱼肉类、蛋奶类、油脂类)。 6.运用所学,走向生活本环节主要也是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去解答一些生活事例,感知知识在改造和创造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力和对知识的敬畏。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否相同对食物进行归类,以便于我们更合理搭配膳食。另外,也根据食物中一般都含有主要营养物质这一特点,对一些食物进行加工、提炼、处理,制成营养品保健品,或加工做成了佐料。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吗?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联系生活。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 “豆奶粉”,“色拉油”,“肥猪油”“红糖、白糖”“鸡精?”生活事例纷纷呈现。7.畅谈收获,理性反思让我们理清思绪,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呢?引导学生静思并适度讨论说出: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分别是:每一种食物一般都含有主要营养物质,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各不相同。我们为什么要饮食。通过动手实验鉴定营养物质,知道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特性特点最后引导学生理性反思:有没有想过我们吃过的各种食物都来源于哪里呢?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呢?提醒人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关爱生物。 教学反思本节课体会之一是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能联系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例。其二是做到积极培育和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在阅读探究,分组实验,表达交流,实施情感教育等环节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辩证思考,处处体现重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想,实现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目的。整堂课,学生兴趣高涨,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