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7440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考点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解读1.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2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D。3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F。名师微课传记阅读指导学生用书P178一、传记的有关知识和阅读要求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又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情感,采用了一定的艺术手法,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传记的分类如下: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等。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从篇幅的长短看,可分为大传和小传。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爱国科学家邓叔群。2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规定,传记的阅读要求是: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二、人物传记的整体阅读方法 从传记阅读的命题看,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还要求阅读者要能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因此,对传记的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2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传主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思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3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情感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读者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4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另外,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自主体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陈众议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略萨(xx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xx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上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它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有删改)相关链接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xx年,两人和好。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报恩,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C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D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百年孤独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E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阅读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解析:选CD。A项,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就开始声名远扬,而不是等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是所有的拜访者都不怀好意,马尔克斯要躲避的也不仅仅是不怀好意的拜访者。B项,材料中说房东只是放了马尔克斯一马,选项中“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夸大事实。E项,在中国,马尔克斯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不再被年轻人关注,不能就理解为“拉美文学后继乏人”,更不能说“这个只需要浅阅读的时代”。2文中说“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除作品外,他还留下了什么?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此题考查对传主精神品格的分析,这句话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具有领起下文的作用,要注意从全文寻找对马尔克斯精神品格的介绍,然后加以归纳分析。答案:对写作的执着,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对荣誉的淡然态度,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对“恩人”的感恩、对“仇人”的宽容,显示了马尔克斯的美好德行;始终坚持对本民族、对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3文章写了马尔克斯请略萨写序、补交房租、拜访嘉宝三件事,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解析:这三件事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传主的形象,表现了传主的人格魅力。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和作者的议论分析。答案:请略萨写序,凸显了马尔克斯的胸襟洒脱;补交房租,凸显了马尔克斯的知恩图报;与嘉宝的交往,凸显了马尔克斯的凡人心态,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4作者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文章内容看,马尔克斯的不孤独是世人对他功成名就的关注、热炒,马尔克斯的孤独是真正懂得他内心需要的人太少。能从这个角度理解这个问题即可。答案:(示例)不矛盾。自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功成名就,各色人物、各种荣誉蜂拥而至,马尔克斯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成为世界上最“热闹”的人之一。但是,那些关注他的人都怀着各自的目的,他们并不关注马尔克斯内心的需求和内心的孤独,他们需求的只是马尔克斯头上的光环;马尔克斯的一切都暴露在公众的耳目之下,作为平凡人的幸福一去不复返了。先做真题写写你的感悟学生用书P180一、(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科学巨人玻尔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解析:选BE。本题考查对传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不够贴切。B.记述玻尔的贡献,正确。C.“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不正确,文中是说“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D.“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不正确,原文中说是“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E.记述了玻尔的重要贡献,正确。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事情的原因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确定答题区域,仔细分析该答题区域,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即可。从文本的前四段寻找答案。答案: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以传主为代表的团体的优秀特质的概括。紧扣该团体与众不同的特点,特别要在与爱因斯坦的比较中思考该团体的特质。答案: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解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在结合文本的同时,答出自己的见解。答案: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二、(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解析:选CD。本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使邓叔群深受伤害”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B.“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的说法不正确,导师“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E.“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错误,文中是说“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6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现实因素”在文章的第五段,“思想基础”在文章的第五段及相关链接。答案:现实因素: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深感失望;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思想基础:从小受外祖母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愿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生。7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在文章的第一段、第五段、第六段都有信息。答案: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8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与概括。回答时应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描写邓叔群“爱国”的“突出表现”的相关语句,再归纳概括。答案: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三、(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5分)“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1942年(原卷如此。应为“1941年”。编者注)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相关链接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解析:选CD。本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中“当即决定”,说法不正确,由原文第二段“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可知陈纳德先进行了考察,并未“当即决定”。B项中“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说法不准确,根据原文“相关链接”,“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可知B项应是“最宝贵表现之一”。E项中“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的是陈纳德,而不是飞虎队,由原文倒数第二段“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可知。10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答此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紧扣“作为军事家的表现”这一点;其次要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相关内容应在文章的第三至六段;最后要分条概括,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如:“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志愿队组建成功”“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仰光的连续空战”等。可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实战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二是理论方面,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答案:“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11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人物的分析评价。答题时要紧扣“人格魅力”四个字,从一系列具体事件中概括出陈纳德的精神特点。同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包括“相关链接”部分。从多角度分析,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答案: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12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解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从“半个中国人”入手分析,说明陈纳德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答案: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四、(xx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xx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解析:选BE。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传记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不准确,原文仅仅是说“有人劝告”;C.“对此也不感兴趣”说法不当,原文说“她对此谈不上内行”,并非不感兴趣。D.谢希德画的示意图是供小品文作者参考用的,并非增补,这一说法无中生有。14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从原文中筛选信息并整合归纳的能力,文章第二段从几个方面详细叙述谢希德从事表面物理研究的原因,主要包括实际需要、个人品质、鼓励年轻人等几个方面,归纳并整理相关信息即可。答案: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15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从原文中筛选信息并整合归纳的能力,文章第二、六段分别体现了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注意这里指的是“科学工作中的求真”,不是生活中、管理中的求真。归纳并整理相关信息即可。答案: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16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解析:这是一道看似探究实则仍为信息筛选并整合归纳的题目。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对亲人、对工作、对国家、对科研、对名利,归纳并整理相关信息即可。答案: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1课标卷传记阅读具有怎样的特点?答:2你有做错的题目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答:1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课标全国卷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上,全部是传记阅读,考查的能力点相对固定,4个题目:第(1)小题是五选二的分析概括题;第(2)小题是对介绍传主某一特点的材料筛选整合;第(3)小题是对传主品格、形象的分析;第(4)小题是探究性题目。考虑到试卷的相对稳定性,xx年高考复习中,也应把传记文本的阅读作为重点,但同时也要兼及新闻类文本和科普文的阅读。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