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实验班零班5.6)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4555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实验班零班5.6)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实验班零班5.6)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实验班零班5.6)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实验班零班5.6) 含答案一、选择题 (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2、雍正帝曾令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耕织图册,图里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都被画成他本人及其家眷的容貌。这一做法体现出的经济思想形成于 A西周 B战国 C秦代 D清代 3、“岭南寸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虚市。”墟市在两广地区称之为草市,一般在交易之后便四散回家,到明清之际逐渐演变为“定市”,即稳定的地区性商业中心,这一推演说明( )A官府开始重视商业发展 B市民阶级在两广地区崛起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瓦解 D商品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4、自注云,“按、三犁共一牛,若今三脚耧矣”。然而耧种之制不一,有独脚、两脚、三脚之异;今燕赵齐鲁之间,多有两脚耧,关以西有四脚耧,但添一牛,功又速也。材料说明( )A各地区间农业发展程度不同 B当时农业生产力低下C当时农业耕种主要是靠畜力 D农业生产受地域限制5、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6、陈锋、张建民主编的 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 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近代化商业群落开始形成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A B C D 7、吕氏春秋孟冬记载:“是月也,工师校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反映了当时A.民营手工注重质量信誉 B.官营作坊主要生产祭器C.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巧 D.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8、管子国蓄第七十三上说:“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作者认为国家不能与民争利 B作者认为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C作者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税收 D作者认为应由国家垄断商业9、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10、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11、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商人等阶级共同统治的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12、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 ) A趋同性 B全球性 C多样性 D整体性13、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A 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 B 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C 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 D 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14、世界体系霸权周期是不断更替的,霸权国家也是不断更迭的,而世界体系结构本身也一直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在历史上,世界体系曾存在三个中心。它们是 Al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 Bl7世纪的西班牙、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 C17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 D17世纪的西班牙、19世纪的荷兰、20世纪的英国15、下列关于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 歼灭“无敌舰队”,使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英国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殖民地 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了武力后盾A B C D16、“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17、对英国工业革命过程概括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革命生产组织形式革命生产动力革命交通运输革命 B生产动力革命生产组织形式革命生产工具革命交通运输革命 C生产组织形式革命生产动力革命交通运输革命生产工具革命 D交通运输革命生产动力革命生产工具革命生产组织形式革命 18、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书中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这种主张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A B C D19、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 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劳动人民改善处境20、据湖南口岸贸易情形的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纵,尤为畅销。业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各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近代民族纺织业发展缓慢 B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销售C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进口洋纱在中国销售萎缩2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致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2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手和工业遭到严重破坏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外国商品倾销内地拥有免税优势23、 洋务运动期间,有人指出:“兹局之设,所重在学造西洋机器以成轮船,俾中国得转相授受,为永远之利也,非如雇买轮船之徒取济一时可比。”这里的“兹局”指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发昌机器厂24、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25、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 BCD二、材料题(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5分)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Z-X-X了了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起到的积极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8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影响。(9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一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一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丰城中学xx学年下学期高一第8次周考答题卡历史 (实验班、零班) 班级: _ 姓名:_ 学号:_ 得分:一、选择题 (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解析题(50分)26.题(35分)(1)(8分)(2)(18分)(3)(9分)27.题(15分)丰城中学xx学年下学期高一第8次周考答案历史(实、零)1-5 BBDAA 6-10 BCBAC 11-15 DDAAD 16-20 BACDC21-25 BCCCA二、非选择题26、(35分)【答案】(1)作用: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8分)(2)趋势: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增多;出国做工的增多。(9分)原因: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衰落;中国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变化。(9分)(3)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资源;日本“国策移民”便于日本侵华,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9分)【解析】27、(15分)【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论述方面: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6分, 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2分)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论述方面: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6分, 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论述方面: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6分, 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