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25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3993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25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25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25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25 新人教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罢市”“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物价一律降低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 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衍生行为。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能已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节选自文史知识xx年第2期)1下列对于“罢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B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C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D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的说法无中生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历史上,普通市民罢市时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衍生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B唐宋时期的法典中缺乏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致使市民群体很活跃。C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会产生一些损害和影响,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统治。D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着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城市罢市及其衍生行为的困境的难题。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强加因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时期,市民群体罢市的衍生行为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事态的压力和影响政府的决策与措施。B与唐宋时期相比,清朝的罢市及其衍生行为愈演愈烈,而统治者相应的治理手段也趋于全面和严厉。C明清大中城市发生的罢市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中,具有行业特点的冲突主体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D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变化,频繁和激烈地促进了市民的抗争向有组织和形成相关利益群体的转化。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信息嫁接错误和无中生有。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46题。“城镇化”近年来似乎成了一个热词。所谓“城镇化”,亦即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说白了就是“农村人”转为“城里人”的一个历史进程。中国作为世界上传统的农业大国,城镇化其实一直在进行之中。中国最早的“城里人”出现在何时?上查三代,现代的“城里人”大多是农村人。中国最早一批“城里人”出现于何时?学术界较主流的观点为,城里人的诞生时间与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由于商品交易形成,出现了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商人,“城”“乡”首现分离,由此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波原始城镇化运动,即学术界所说的“城市革命”。中国最早的一批“城里人”是商人。早期商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只有贵族才有用剩余物品参与交易的可能。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第一批“城里人”的出现,不会晚于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代,距今至少4000年。根据对史记等史料记载的分析,当时应该有过多轮原始城镇化运动,其中最著名的一场城镇化运动,应该是由夏禹主导的。他把全国划分为徐、冀、兖、青、扬、荆、豫、梁、雍等九个“州”级行政区。“九州”中的每一州都应该建有一个地区性中心城市。商朝因祖上分封于“商”这个地方而得名,商朝的人善于交易,其灭夏前在财富上的原始积累,就是通过用“绣”这种纺织品与夏做粮食贸易完成的。商建立后,做生意已成为商朝人的社会职业,“商人”概念因此而来。古代第一轮城镇化高潮是在哪个时期?进入东周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国民生产和经济都得到了极大发展,社会变化剧烈,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大兴土木,构筑城池,“都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镇数量剧增,古代中国的城镇化运动,因此迎来了第一个高峰。这期间,城镇化运动开展得最好的,应该是齐国。齐国都城临淄规模很大,有几十万常住人口。当时的临淄十分富有殷实,“GDP”应该远高于其他诸侯国城市。临淄城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更为有趣的是,那时齐国已有球迷一族,临淄因此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人类足球发源地。据史记战国策诸史书记载,齐国至少有大小城镇81个,以每城万户、每户5口人来算,平均每座城镇有5万常住人口,并不逊于现代县城规模,可见齐国城镇化程度之高。中国古人如何“农转非”?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对城镇化进程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古代原则上是限制“农转非”的,这与人头税的收取和提倡农耕的“重农抑商”思想有直接关系。然而,古代的户籍制度同样浇不灭古代农村人进城的热情,特别是在饥荒年间,由于城里赈济及时,农民纷纷背井离乡,跑到城里谋生,于是形成“流民”云集的情况。怎么处置这些没有户口的“流民”?各朝采取的措施并不一样。南宋朝廷一般是分别对待,积极救助,疏堵并用。一方面为“流民”建立临时户籍档案,发给其相当于现代的“暂住证”一样的“收执”,作为领取福利(钱、米等)的凭证,“流民”离开时销毁“收执”。另一方面接收“投资移民”,有钱有条件的“流民”可转为“坊郭户”。因宋代户籍划分和变更登记三年进行一次,当时一般三年办一次“农转非”。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户部曾上奏:“西北流寓之人候合当造簿年分推排施行。”一批“西北流寓之人”遂被划分户口等级,“农转非”成为“坊郭户”。4下列各项中,关于“商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商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只有贵族才有用剩余物品参与交易的可能。中国最早的一批“城里人”是商人。B商朝的人善于交易,商建立后,做生意已成为商朝人的社会职业,“商人”的概念因此而来。C商人是随着商品交易形成而出现的,他们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中国最早的商人的出现,不会晚于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代。D春秋战国时期,国民生产和经济都得到了极大发展,社会变化剧烈,城镇数量剧增,城里人越来越多。商人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D“商人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于文无据。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城镇化”,亦即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说白了就是“农村人”转为“城里人”的一个历史进程。B齐国城镇化程度很高,因为当时的齐国都城规模很大,有几十万常住人口,十分富有殷实,城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C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大兴土木,构筑城池,城镇数量剧增,因此迎来了古代中国城镇化运动的第一个高峰。D学术界较主流的观点为,城里人的诞生时间与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B不能形成因果关系。6下列关于中国古人“农转非”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饥荒年间,城里赈济及时,农民纷纷背井离乡,跑到城里谋生,于是形成“流民”云集的情况。这些流民“农转非”,在城里居住下来。B古代原则上是限制“农转非”的,这与人头税的收取和提倡农耕的“重农抑商”思想有直接关系。C宋代户籍划分和变更登记三年进行一次,一般三年办一次“农转非”。“流民”被划分户口等级,有的“农转非”成为“坊郭户”。D对于城里的“流民”,南宋朝廷一般是分别对待,积极救助,疏堵并用。有钱有条件的“流民”可转为“坊郭户”。A“这些流民农转非,在城里居住下来”错误,并不是全部流民都能“农转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