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0课 论修身课件2 语文版必修5.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12268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0课 论修身课件2 语文版必修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 论修身课件2 语文版必修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 论修身课件2 语文版必修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修身,一、文学常识1走进作者,文学常识掌握,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_,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_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仲尼,论语,2有关知识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_,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和格言。,二程遗书,二、整体预知,文本内容探究,1如何理解选文的第一节中的第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提示】第一段话,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表现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思考、奋斗的过程,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逐渐转化的过程,直至最终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是一个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的境界。今天看来,这段话仍然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人的一生,学习、思考、道德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2孔子生前颇困窘,被讥、被逐,甚至在陈曾因断粮而几日未食。面对子路的责问,孔子仍平静以待,坦言“君子固穷”。你是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观点的呢?【提示】孔子讲的“君子固穷”,是说君子在困窘时能坚守自己的道义。这里的困窘,既包括政治上的失意,又包括经济上的贫困。在孔子看来,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穷与道义发生矛盾的时候,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并不是不求富贵,只维护道。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表明孔子虽“固穷”,但并不是拘泥于“穷”,只是求仕爱财取之有道罢了。或者说,在那个时代,正因为有道,不阿世,不变己,孔子才一生穷困潦倒。孔子的坚守换来的是后世的推崇。,从新的时代角度来看,“君子固穷”仍是可贵的,但也应“穷则思变”,不是变节、变志,而是改变思维方式,有长远眼光,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丰收,让孔子的“君子固穷”演变为君子固富,为富且仁。,3如何理解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呢?【提示】孔子所说的“内省”,即自我省察,也就是凡事多向内看,不要外求。当自己的努力或才能不为人认可时,先省察自己是否有不到位的地方。遇到外在的阻力时,先反省自己,有过则改,继续努力,失败了不怨天尤人;无则加勉,持之以恒,等待时机。这样穷则思己过,达则持己见,不自满不菲薄,坦然处世,还有什么忧惧可言呢?,4如何理解第四节第四段话(“樊迟问仁”)?【提示】第四段话,是说君子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做人准则。“居处恭”,应当就是儒家提倡的“慎独”。君子即使在无人监督的独处情况下,也要谨受规矩,严格自律。“执事敬”,是讲做事要认真,一丝不苟。“与人忠”,是讲与人交往、共事的基本原则,要忠诚、守信。“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即使到了荒蛮之地,也绝不改变做人的准则。“不可弃”三个字,表现出孔子对信念、对道德行为准则的坚定不移。,5孔子是如何看待“忠恕”之道的?【点拨】这是孔子“仁”的学说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忠”就是忠于原则,“恕”就是以宽容的心态待人。正直而宽容,就是“忠恕”之道。关于“恕”,传统解释有“如心”之说,即“他人之心如己之心”的意思,实际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讲“忠恕”之道,自然反对“巧言令色”。此外,篇中还涉及“信”,这也是孔子十分重视的德性范畴。论语中有所谓“民无信不立”之说等。讲“忠恕”的孔子,并不是主张一味忍让,他很讲究“直”道。“以德报怨”是老子的观点,道家尚弱,故有这样的主张。孔子则不同,孔子的态度是,如果“以德报怨”即以德对待那些亏负于自己的人,那么又拿什么回报那些对自己有德的人呢?所以他讲一个“直”道,就是以公正、公平之道来对待他人。“以德报德”实际也是一个公平之道。,6“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请从内容出发说说学习它有什么现实意义。【点拨】课文写有关修身的内容、态度及方法等,主要讲修身做人之道。“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德修养,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睦稳定。,7.古语有:“半部论语平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有人深信不疑,有人表示怀疑,请谈谈你个人的看法。,【点拨】(1)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了我国的正统思想,历代统治者就是靠着这一思想理论体系不断加强对人民的思想与精神的控制,强化统治阶级的统治,可以说历代封建统治者靠论语治天下。,(2)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自此取得历朝的官学地位,其间虽有反复,但大体如此。但又何曾有过王道呢?无非是“儒表法里”,不以“万物为刍狗”就不错了。到了金、元及清,江山却落入异族之手。所以儒家政治思想从来就没有平过天下,也不可能平天下,到现代社会就更不合时宜了。,(3)平天下靠兵家,治天下靠儒家。因此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则可,平天下就欠妥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每逢社会变革,改朝换代,无不靠军事家的谋略,以武力平天下定乾坤,而儒家提倡“仁”,提倡爱民养民,对百姓虽然有利,但对统治者取得政权则缺少帮助,因此说论语不能平天下。但到了社会安定时期,生产需要恢复与发展,儒家提倡的与民休养生息,对于政权的稳定,对于统治者巩固统治是有利的,因此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道理。,写作技法借鉴,比喻的运用论语只有几万言,却有30余处使用了比喻。这些比喻或赋形或喻理,无不恰当新颖、生动形象。在文明初开的春秋战国时期,对比喻就有着如此精深的了解,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着实难能可贵。比喻论证是论语用喻的最显著特点。在全书30余处比喻中,除“,趋进,翼如也”(乡党)和引用诗经中的成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泰伯)几处用来状写情貌之外,,大多是用来说理的。论语中的比喻,根据说理或行文的需要变化不拘、形态各异,当无不切情切景,恰到好处。恰切地运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随堂练笔以“安静”、“倾听”、“宽容”为话题,写一段文字(片断),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字数在1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