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十八) 4.3.1形象、结构和主题专项突破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1291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十八) 4.3.1形象、结构和主题专项突破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十八) 4.3.1形象、结构和主题专项突破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十八) 4.3.1形象、结构和主题专项突破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十八) 4.3.1形象、结构和主题专项突破练一、(xx武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0分)青岛的树苏雪林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煌,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青岛是个美丽的仙岛,也是我国黄海上的一座雄关。百余年前被德国人强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攫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远镶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王冠上,放射万道光芒,照射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光华!青岛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铺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理由加以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强,或失之过弱,唯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绿成为主要的部分。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株两株的,而是森然成林的。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熏染,我的蛮性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我也思而生畏。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滉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子倚在树上。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簌簌地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而游于无垠之境。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使有几株树,也是枯黄凋萎,了无生趣,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青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您错了。”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株。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限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里说起的话!(选自苏雪林散文选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交代了青岛的地理位置,回顾了青岛屈辱的历史,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B.作者把青岛比作是“一片汪洋的绿海”,而“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出了青岛树多而密的特点。C.作者描写的内容是青岛的树,中间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而这一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D.“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E.这篇散文写了青岛的树,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青岛的树的喜爱。文章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笔诙谐而又细腻。【解析】选BC。A项,“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于文无据。D项,“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合文意,从文中看,“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的环境了无生趣。E项,“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文中并没有充分体现,本文的文笔也不“诙谐”。2.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本题的答题信息区为第2、3、6段中,第2段主要写青岛的树多、呈青绿色,特别茂盛的特点;第3段则指出青岛的树属于都市“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这一特点;从第6段可看出青岛的树能滋润心灵。整合以上信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即可。答案:茂盛、苍翠(多、密密层层、铺天盖地),(1分)多人工栽植,(1分)让心灵与自然契合(能滋润心灵)。(2分)3.文章题为“青岛的树”,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应考虑内容的安排与中心之间的联系。文章题为“青岛的树”,但却在第5段着力描写了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并突出了其静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这与下文作者归国之后所见“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形成对比,自然引出后文对青岛树的描写。答案:表达自己对静谧的茂密树林的喜爱之情和初回国时对所见荒废景象的失望之感,(2分)烘托(衬托)青岛的树,突出见到青岛的树时的惊喜。(2分)【知识链接】分析散文中物象的作用1.在艺术构思中起着线索作用,把众多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分析线索性物象的作用必须答出这一点,并结合文本简析)2.物象对内容的充实作用,要阐释物象的含义,还要结合文本多方位分析。(分析非线索物象的作用多概括相关内容)3.物象突出、强化、深化、升华了文章什么样的主旨,表达了什么感情。(重要得分点)4.物象有对比、衬托、虚实相生等作用,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文章中的次要物象最好答出这条)4.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8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在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作者内心情感矛盾而复杂:(2分)痛恨德国人的入侵,却又偏偏喜爱入侵者所植的树木。情感矛盾。(3分)入侵者炸山植树,我们有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痛惜而无语。(3分)二、(xx荆门调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0分)爱的信笺施倩母亲有个爱写信的习惯,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从1941年的冬天开始的。哥哥约尼自应征入伍后,一连数月没有音讯。母亲每天晚上都要坐在厨房的大桌子前给他写信。我弄不明白既然约尼从不回信,她干吗还要写呀写。“等着吧,我们总会收到他的来信的。”她总是那么自信。母亲常说,信同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神圣的上帝之光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她相信这束光芒能帮助她找到约尼。我不知道她说的这些话是不是为了让她自己或我们大家放宽心,但这毕竟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终于有一天约尼来信了他还活着,正在南太平洋上。母亲每次都在信末署上她的名字“赛西丽娅卡普契”,这一直使我有些迷惑:“干吗不写妈妈?”原来,她从来就把自己当作赛西丽娅卡普契,而不是妈妈。这使我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母亲,这位身材娇小、穿着不足5码的高跟鞋的意大利女人。母亲从不化妆,也不佩戴首饰,除了一只金黄色的结婚手镯。她有一头漂亮的头发,又黑又直,盘在脑后,鼻梁上架着一副轻巧的银丝边眼镜。每次写完信,母亲总是让父亲去发。然后,她端来咖啡壶,我们便边喝咖啡边回忆起以前一家10口人围坐在桌边时的美好时光爸爸、妈妈,还有8个孩子。那时,我们这5个男孩3个女孩中谁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离开这个家,去工作,去参战或者结婚,到最后只剩下我一个。到了第二年春天,母亲写信的对象中又加上了另外两个儿子。每天晚上她要写3封不同的信,然后让父亲和我在信上加上我俩的问候。母亲写信的事在村子里传开了。一天上午,一位瘦小的妇人找上门来。她颤着声向母亲问道:“你能写信,这是真的吗?”“我常给儿子们写信。”“你也能念信?”那位妇人又轻声问道。“当然可以。”妇人急忙从提包里拿出一叠航空信:“念请您快给我念念。”这是那位妇人的正在欧洲打仗的儿子寄来的。母亲还记得那个以前常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玩耍的红头发小伙子。她把信由英文译成意大利文,一封一封地念给那位妇人听。妇人听着,两眼闪着激动的泪光。“我得给他回信,”她说,“可怎么写呢?”“达菲,去做点咖啡。”母亲边吩咐我边把妇人领进里屋坐下,然后拿出钢笔、墨水和信纸开始写了起来。写好后,她给妇人念了一遍。“你怎么知道我想说这些?”她问母亲。“我常读儿子的信,知道一个母亲该对儿子说些什么。”不久,那位妇人又来了,还带来了一位朋友她们的儿子都在打仗,她们都想给儿子写信。于是,为街坊邻居写信几乎成了母亲的职业。有时她一整天都花在替别人写信上。母亲对这些信末尾的署名看得很重要。那位妇人请母亲教教她:“我想学会写我的名字给儿子看。”于是,母亲就手把手一笔一画地教她写,一遍又一遍。这以后,每当母亲为她写好信,她便开心地在信尾写上自己的名字。一天,那位妇人又来到我们家。母亲一眼便看出发生了什么事。妇人眼中再也看不到以前那种希望之光了。她们在一起久久地坐着,手拉着手。“也许我们该去趟教堂。”母亲轻声对她说。从教堂回来的路上,母亲脑海中一片空白,只想着那位红头发小伙子。战争结束后,母亲放下了纸和笔。“结束了。”她说。然而,她想错了。那些曾找母亲替她们给儿子写信的人又拿着她们亲戚的信来找她。母亲曾经说过,她曾一直梦想当一名作家。“为什么不去实现这个梦想?”我问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她说,“我的生活目标看来就是写信了。没有什么能够像信一样把人们凝聚在一起。它会让你痛苦,也能使你欢笑。”“最好的关心莫过于一封充满爱意的信笺,因为它可以让世界变得很小,可以让写信人和读信人成为自己的主宰。孩子,信就是生活!”母亲的信一封也没有留到现在,但受到过她帮助的人们却依然在谈论着她,把她写的信装进了他们的记忆之中。1.下面对文章的评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中由母亲每晚坚持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写起,由此引出所有爱子母亲的心声,并使那种爱如潺潺流水一般,缓缓从心田流出,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B.在一直收不到儿子约尼回信的情况下,母亲依然不停地写下去,依然坚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找到约尼,这是母爱,是信任,更是一种信念。C.母亲为村子里的人读信、写信,这主要表现了母亲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D.战争结束后,“那些曾找母亲替她们给儿子写信的人又拿着她们亲戚的信来找她”,是为了分享收到儿子回信的喜悦。E.本文以“爱”为主题,以“真”来取胜,通过“真”与“爱”赞扬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解析】选CD。C项,主要表现天下所有母爱的共性,是母爱的拓展和升华;D项,是为了继续进行爱的传递。2.文章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在文章的结构中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_答案:开头一段写母亲爱写信的习惯及缘由,总领全文的人物故事,既点明题意,又为下面故事的发展造成了悬念。结尾写母亲写的信一封也没有留到现在却装在人们的记忆中,既呼应了开头一段“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爱是永恒的,而传递人间真爱的书信也会永远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3.文中妈妈给自己的儿子写信,为什么在信末写自己的名字而不写妈妈?(4分)答:_答案:母亲在落款处不落“妈妈”,而是落上自己的名字,表明这封信表达的不仅仅是母爱,而且表明自己和儿子一样,也是战争中的一名战士,自己会尽一切力量支持远在前线的儿子,给其爱的力量。4.有人认为在“烽火连三月”的战争年代,像文中母亲那样用书信传达真爱,自然是“家书抵万金”了;但在现在的和平时期,网络、通讯技术如此发达,还用书信往来的方式来沟通感情,似乎落后时代了。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为什么?(8分)答:_答案:示例一:不赞成。正如文中母亲所说:“没有什么能够像信一样把人们凝聚在一起。它会让你痛苦,也能使你欢笑。”“最好的关心莫过于一封充满爱意的信笺,因为它可以让世界变得很小,可以让写信人和读信人成为自己的主宰。”现代通信技术虽然方便快捷,但缺少了在那一封封亲笔书写的信件里充满的未被浮躁时代洪流所淹没的亲切与温馨、浪漫与希冀。寄出的信件就是寄出的一份美好的愿望与嘱托,然后在无尽的期待中翘首以盼书信鸿雁回传。在手写书信这个载体上,我们字字推敲,款款深情,丰富细腻的情感在笔尖流淌,文字后面浮现的是面孔和情感。现代通信方式只是解决了符号传递的问题,但是不能真正解决人文交流的问题。示例二:赞成。时代变了,科技进步了,人们的通信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运用现代通信技术,顷刻之间,话语就能传到身边。可视手机、电话一旦接通,亲友之间就可化天涯为咫尺。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瞬息之间交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电子传媒有着书信无法比拟的优点,方便、快捷、费用低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呢?【误区警示】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无论是赞同还是否定,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得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占用做其他题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