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免疫调节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11585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免疫调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免疫调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免疫调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7讲免疫调节,考情分析备考导航,知识梳理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连线,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答案:,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1)防卫:抵御的攻击。(2)监视:及时发现机体的细胞。(3)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清除掉。,生来就有,有特异性,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病原体,衰老或变异,抗原,【深挖教材】(1)胃液中的盐酸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其属于人体的第几道防线?提示:胃液中的盐酸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2)免疫活性物质一定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为什么?提示: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重点透析剖析考点拓展深化,1.免疫细胞起源模型图分析,2.免疫细胞的功能,3.解读免疫活性物质(1)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球蛋白,与其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血浆、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2)淋巴因子种类较多,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有的是糖蛋白(如干扰素);由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属于信息分子,作用后被灭活。(3)溶菌酶是由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能溶解微生物的细胞壁,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均起作用。,【易错点拨】(1)正确区分吞噬细胞在不同免疫中的作用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不针对某一种抗原,故没有特异性。若吞噬细胞摄取并消化病原体、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若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会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2)理解免疫细胞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题组例练分类例练提炼方法,题组一,免疫细胞的来源及功能判断,1.(2016山东泰安二模)下列关于某同学体内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进而直接清除靶细胞中抗原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均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C.记忆细胞接受相应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D.吞噬细胞功能的发挥与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解析:效应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使抗原暴露,但是不能直接清除靶细胞中抗原;浆细胞无识别抗原的能力,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记忆细胞接受相应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吞噬细胞功能的发挥与其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2.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B.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C.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淋巴细胞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e和f有关,解析:各类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但功能不同,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表示T细胞,它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二次免疫的反应更强烈,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e和f),当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地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发挥更强的免疫效应。,C,题组二,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D.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属于特异性免疫,D,解析: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过敏反应是由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又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4.(2016四川成都模拟)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青霉素和唾液中的溶菌酶都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解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发生非特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青霉素能杀菌不属于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知识梳理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体液免疫(1)过程,考点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细胞或物质a.,b.,c.,d.。(2)结果:浆细胞产生的与抗原结合,形成,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体,沉淀或细胞集团,2.细胞免疫(1)过程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细胞或物质e.f.(2)结果:效应T细胞与被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最终被吞噬、消灭。,T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深挖教材】(1)体液免疫中,抗原的呈递体现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提示:抗原的呈递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2)如果切除胸腺,则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提示:体液免疫功能保留少部分,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因为T细胞需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切除胸腺,T细胞无法发育成熟,缺乏T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几乎丧失,细胞免疫全部丧失。,重点透析剖析考点拓展深化,1.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2.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分析(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可用图表示:,【易错点拨】(1)正确理解抗体和抗原的成分及来源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2)正确理解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的来源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的来源不同: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增殖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增殖分化,还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题组例练分类例练提炼方法,题组一,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分析,1.(2015山东高密月考)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短D.物质和物质都是蛋白质,可特异性清除抗原,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e为记忆T细胞,细胞f为浆细胞,细胞g为记忆B细胞。表示细胞免疫,表示体液免疫;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B细胞(c)、效应T细胞(d)、记忆T细胞(e)、记忆B细胞(g),吞噬细胞(a)能够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浆细胞(f)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细胞b和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所以周期变短;物质是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c)的增殖分化,表示抗体,可特异性清除抗原。,2.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有3种细胞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B.物质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C.物质和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C,解析: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其中吞噬细胞能识别大多数病菌,无特异性识别作用,浆细胞无识别病菌的能力,只有细胞B和细胞C可以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物质为淋巴因子,能促进细胞C增殖分化,细胞D为浆细胞,不具有增殖能力;物质为淋巴因子,物质为抗体,它们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而B淋巴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三看法”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法突破,题组二,二次免疫反应及其特点,3.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C,解析:由于小鼠两次注射抗原a,由图可知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该图不能比较小鼠对抗原a和抗原b的敏感程度,不能说明抗原a和b的破坏性强弱,不能说明小鼠对抗原a、b的反应快慢。,4.(2015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解析: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致病力下降,可作为抗原;第一次注射鸡霍乱病原菌时,使鸡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记忆细胞,而不是产生抗性变异;第二次注射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与分化,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也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C,题组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实验分析,5.(2016四川眉山一模)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若干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乙组损毁下丘脑,丙组不做处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同时移入寒冷环境中,隔离并接种某病毒使之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大鼠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也非常弱B.乙组大鼠最先死亡,是因为损毁下丘脑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C.丙组大鼠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增强其特异性免疫能力D.一段时间后,三组大鼠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会显著增加,并促进甲状腺激素增加,C,解析: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T细胞无法发育成熟,体液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功能缺失,而非特异性免疫不受影响;乙组损毁下丘脑,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的机能被破坏,但是免疫功能基本无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由于乙组损毁下丘脑,因此乙组大鼠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不会增加。,6.回答下列关于免疫的问题:实验:把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分为三组,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结果:实验小鼠体内的抗体含量从多到少依次为C组、A组、B组。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C组小鼠的处理。(2)从图可知,绵羊细胞R在本实验中作为,每次注射的绵羊细胞R应取自同一个体,理由是。(3)转入脾脏细胞的C组小鼠注射绵羊细胞R后,产生的抗体多于A组,据图分析其原因是能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去除T细胞作用有利于免疫过程的完成。(4)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解析:(1)实验中,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C组小鼠的对照处理。(2)从图可知,在本实验中绵羊细胞R作为抗原,为了排除抗原差异的干扰,每次注射的绵羊细胞R应取自同一个体。(3)转入脾脏细胞的C组小鼠中含有记忆细胞,再次注射绵羊细胞R后,记忆细胞能快速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C组产生的抗体多于A组。根据B、C组实验结果比较可知,去除T细胞作用有利于体液免疫过程的完成。(4)实验中:B组细胞没有去除T细胞作用,而C组去除了T细胞作用,结果C组产生的抗体明显多于B组,这说明脾脏细胞中的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免疫反应起抑制作用。答案:(1)对照(2)抗原排除个体差异造成的抗原差异干扰(3)记忆细胞体液(4)脾脏细胞中的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免疫反应起抑制作用,1.免疫功能异常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连一连),考点三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的应用,知识梳理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答案:,2.免疫学的应用包括、检测人体组织内的抗原、等。3.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1)完善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图解,疫苗,器官移植,T淋巴细胞,DNA,人染色体DNA上,T淋巴细胞,(2)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的表达式为:。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3)特点:因为遗传物质是,所以艾滋病病毒突变率,变异类型,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T淋巴细胞的核糖体,RNA,高,多,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与免疫缺陷病的比较,重点透析剖析考点拓展深化,【易错点拨】(1)正确理解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不同发生时间不同: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发生。抗体分布不同: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而过敏反应中抗体则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2)正确理解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2016天津南开区一模)研究显示“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免疫反应,防止因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组织器官。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图所示)。若Mcl-1蛋白活性缺失,最可能引发下列哪种疾病()数量减少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A.类风湿性关节炎B.囊性纤维病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D.艾滋病,A,题组例练分类例练提炼方法,题组一,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判断,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免疫反应,防止因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组织器官,而“Mcl-1蛋白活性缺失”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最可能导致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组织器官,即引起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囊性纤维病属于遗传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属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2.(2016河南新乡期末)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以下相关解释错误的是()A.人体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侵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B.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C.HIV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引起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大部分T淋巴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解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的遗传物质为RNA,经逆转录形成DNA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大部分T淋巴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故艾滋病患者易引发感染。,C,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功能异常病免疫错误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自身免疫病;免疫过强将“非病原体”即“过敏原”作为“抗原”过敏反应;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不足免疫缺陷病。,方法突破,3.(2016河南鹤壁模拟)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再次受到了a时间注射的疫苗的刺激,B,题组二,免疫学的应用分析,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没有连续,所以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不同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失活,每个抗体分子不能多次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甲、乙两曲线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差异;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同的抗原的刺激,人体进行了二次免疫反应。,4.(2016广西玉林模拟)图中的曲线表示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B.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C.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D.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解析:方法注射抗体,可使机体立即获得抗体,与体内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当人被狗咬伤,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注射抗体能尽快清除可能存在的病毒。方法注射灭活抗原,人体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包括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记忆细胞可存活更长时间,当遇到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比直接注射抗体获得的免疫力更持久,医学上一般用这种方法进行免疫预防。,A,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答题语句,知识网络,填充:.,免疫预防,监控和清除功能,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抗体,皮肤,吞噬细胞,要语强记,1.免疫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2.免疫系统的两个功能(1)防卫(2)监控、清除: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3.三个唯一唯一没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浆细胞。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唯一无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吞噬细胞。,4.三种免疫异常病(1)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引起。(2)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攻击引起。(3)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