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0595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考试试题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到先秦文献之版本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体”美。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没有制作过专用的文字载体。古代中国人也曾利用过天然材料,比如龟甲、牛胛(ji)骨之类,还利用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创造出了“甲骨卜辞”和“金石文本”。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易复制,不易储藏,不易递运,故很难成“书”,以供跨时空阅读、使用。到了两三千年之前,我国先民们开始用质地轻柔的缣帛来写字,这很美,但是太贵了;于是人们就剖开竹子,削成轻巧细长的竹片来写书。这竹片非常廉宜,叫做竹简。竹简(或木简)作为专用文字载体,是中国也是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首创。它廉宜,可以批量复制,可以传输,可以储存,一句话,可以成“书”了。我国周秦两汉魏晋两三千年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简书”。传世至今的上古经典文本,原本都出自“简书”。西周末年,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实现了一次空前的变革:时人有文,不再使用甲骨契刻了,也不依靠青铜器皿了,而是改用竹简与缣帛。春秋后期,郑国有位邓析,在子产“铸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简录写的国家刑典。邓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也说明早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论语中有“子轼负版者”的话,说是孔子向背负版籍的人行注目礼,这“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西晋时期,有个叫不(fu)准的人,盗掘了汲县的战国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一批殉葬品,光是竹简就装了十几大车,还被他当火把烧掉了不少。后经人整理,清理出了古本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好几种书,记载了炎黄舜禹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它的发现,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的存在。论语中又有“子张书(写)诸绅”的话,绅是丝织品,在丝织品上录文记事,看来已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另外,北魏时的齐民要术(贾思勰著)中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以丹书帛,臵(g放置也)于枕中,以为国宝”。加之考古发现先秦人手抄的帛书老子,这又证明那时节确有帛书的流布。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不无缘故。简的出现,使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这才有了专供“传授知识”的“书”的生产,这才为诸子著作的涌现准备了前提,也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条件,中国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文化学意义怎么估量也不算高。(摘编自陈洪彝闲话“简书”)1下列关于古代文献“文字载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中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句中“它们”既包括了外国古人的“泥板”“草纸”等,也包括了中国古人的“龟甲”“牛胛”“陶器”“玉器”等。B“甲骨卜辞”是将文字刻在龟甲、牛胛骨等甲骨类材料上,而“金石文本”则是将文字烧制或铸刻在陶、玉、青铜等材质的器皿之上。C两三千年之前中国先民找到新的书写载体,其中“帛”虽然轻柔美好但价格昂贵,相比而言,以竹木加工而成的“简”轻巧细长且非常廉宜。D竹简(或木简)拥有之前甲骨、金玉等文字载体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专用文字载体,也是中国甚至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创造。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周末年,人们开始以简书、帛书替代甲骨与青铜器皿契刻,这一巨大的转变是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B西晋盗墓者不(fu)准从战国魏襄王的墓中挖掘并整理出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从而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存在的事实。C论语和齐民要术中在织物上书写的相关记载,再加上考古发现的先秦时期老子手抄本,可以证明先秦时的确已有帛书流传。D专供“传授知识”的“书”的生产、诸子著作的涌现以及私人办学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简”的出现使得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周秦之后至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中一些成为传世至今的经典文本,这些“简书”具有极高的文化学意义。B邓析用竹简录写国家典刑“竹刑”、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等,都可以说明至迟在春秋后期,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C从论语“子轼负版者”以及“子张书诸绅”等话中可以看出,在木牍和丝织品上录文记事,几乎已经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D齐民要术上记载越国大夫范蠡以帛书为国宝,足见当时帛书的珍贵,由此大概可知为何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将姊俱行 将:带着B而人归趣乃尔 趣:奔赴,奔向C志用凡近 凡:平凡D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 抗:争斗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B. 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C. 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D. 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吴郡去,谢瞻也辞官跟了过去。B谢瞻有先见之明。向高祖要求对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结果高祖很爽快地答应了他。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变了原来评价别人的毛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5分)(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蝴蝶:用典。指梦境的美妙快乐。“是自”的意思。五湖:用典。春秋时,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泛五湖而去。8.颔联历来被名家誉为抒情佳句。试分析这一联是如何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5分)9.本诗除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外,作者还表达了那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披 坚执锐,严阵以待情形的句子是 , 。(2)蜀道难中引用了秦国开发蜀地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 。(3)虞美人中写故国宫殿物是人非的句子是 ,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正直(美)罗林斯在卡罗来纳的山地里,有一座孤儿院坐落在高处。隆冬时节,风雪交加,有时候积雪堆得老高,将孤儿院与山下的村庄乃至整个外界完全隔断。云雾遮蔽了重重峰峦,雪花飞旋着冲入山谷。在呼啸的寒风中,孤儿院的男孩们将一份份牛奶端到育婴房去,一天得跑两趟呢。当他们走到育婴房门口的时候,手指冻得僵硬,一点儿都不听使唤了。我秋天就到了那里。我需要安静,与世隔绝,好从事艰辛的创作。我需要山里的清风,把久居亚热带地区染上的疟疾吹散。我还想起家来,老惦着那十月间的枫叶如火,那一垛垛玉米秫秸,南瓜成堆,黑胡桃林子,还有隆起的山丘。我住在孤儿院的一间小屋里,距院农场有半英里,这一切尽收眼底。我住进去的时候,要求派个男孩或男人帮我劈柴烧壁炉。头几天还算暖和,我在小屋的四周捡了点木柴,没见人来,也就把这话给忘了。一个傍晚,我正在打字,猛抬头不禁吃了一惊:有个男孩站在房门口,而跟我作伴的猎狗竟在他身边默默呆着,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一声。这孩子大概有十二岁,不过个子没那么大。他穿着一条工装裤,一件破旧的衬衣,光着两脚。他说:“我今天可以劈点儿木柴。”我说:“可我请了孤儿院的孩子来劈。”“我就是。”“是你!可你还小呢。”“劈柴禾可不论个头儿。”他说,“有的大孩子还劈不好呢。我在孤儿院劈了好一阵子。”我想像中出现了砍得乱七八糟的树枝子,供不上壁炉烧的。我一心在写作,没有心思搭理他。话也说得有点生硬:“好了好了,去拿斧子吧。先劈劈再看吧。”我关上门,继续写作。起先听见他拽木头,闹得我心烦。后来他动手劈柴了。他劈得错落有致,不紧不慢,我很快就把他忘了,那斧声就跟一场绵绵细雨似的对我全无干扰。我估计他劈了有一个半小时吧,因为这时我歇下来舒展一下身子,听见他正走上门口的台阶,夕阳已渐渐沉没在远山的背后,壑谷间一片紫霭,颜色比翠菊还浓。这孩子说道:“我得去吃晚饭了,明晚再来。”我说:“我这就把你的工钱结了吧,”心想恐怕还得换个大孩子来。“一小时算一毛?”“怎么都行。”我们一起来到屋后。只见满地都是劈好了的结结实实的木柴,简直令人咋舌。其中有樱桃树的圆木干和杜鹃灌木的精根,就连盖小屋剩下的废松木和废栎木,也都劈成了大块的木柴。“你可是跟大人劈得一样多了,”我说,“瞧这么一大堆,太好了。”我端详着他,说真的,这还是头一回。他的头发呈玉米秫秸(sh ji)的颜色,两眼里一片率真,像是山雨欲来的天空灰暗中透出那奇异的天蓝。我正说着,忽见他周身一片光亮,仿佛落日那洒满群山的余辉也洒到了他身上。我给了他两角五分的硬币。“你明天来吧,”我说,“多谢你了。”他看着我,又看看硬币,好像要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就转身离去。第二天黎明时分,一阵劈柴声搅得我似醒非醒。那拍子依然不紧不慢,又把我带回梦乡。我早上起床,天很凉,这孩子来过又走了,只见一堆木柴整整齐齐码放在墙边。他下午放学后又来了,一口气干到该回孤儿院了才歇手。他叫杰里,十二岁了,从四岁就呆在孤儿院。我可以想像他四岁的样子,也是这双郑重其事的灰蓝色眼睛,也是这份自立?不,我想到的词儿是“正直”。这个词对我有特殊的含义,我用它来说明一种难得的品格。我父亲就有这种品格我相信还有别人,但是在我的相识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像一泓山泉那般清澈、纯朴和朴素地具备这种品格。然而杰里这孩子就有。他的正直植根于勇气,但又超出勇敢。他是诚实,但超出诚实。有一天,斧把断了。杰里说孤儿院的木工房给修。我掏出修理费,他不肯收。“这钱该我出,”他说,“我弄断的,我砍的不小心。”“谁都有个闪失的时候,”我对他说,“都怪木把不结实。我找卖斧子的去。”他这才肯把钱收下。他对自己的疏忽毫不遮掩。他是个有主意的人,干活就要认真干好,没干好,他就承担责任,绝不借故推诿。(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中写“我”来到孤儿院后老是想家,还惦念如火的枫叶、一垛垛玉米秫秸、成堆的南瓜、黑胡桃林子以及隆起的山丘,说明作者为写作来到这里,对环境并不适应。B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跟我作伴的猎狗竟在他身边默默呆着,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一声”,主要是强调小男孩以前经常光顾这里,为后文埋下伏笔。C小男孩接过两角五分的硬币后“看着我,又看看硬币,好像要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这里透露出杰里此时的内心世界,为得到这么多钱感到惭愧、内疚和后怕。D斧把被弄断,杰里执意要自己赔,而“我”想方设法劝说他,最后让他把钱收下,这一情节是为了表达“我”对幼小的杰里深切的同情。E这篇小说按照情节的发展来叙述,既顺理成章又颇有波折,语言凝练,娓娓道来,选材典型,叙述详略得当,为我们塑造了孤儿院小男孩杰里的形象。(2)小说的开头写孤儿院的冬景和“我”住进孤儿院的情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我”对小男孩杰里认识的感情变化过程。(6分)(4)结合对孤儿院小男孩杰里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李约瑟:他让世界发现“理性中国”王俊李约瑟,一个“中西结合”的名字,一位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研究孜孜不倦的英国大学者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尽管他已经辞世那么多年,但他和他主持编著的皇皇巨著剑桥版中国科学技术史依然在人们心目中闪着熠熠光辉。1937年夏日的一天,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约瑟尼达姆在自己的胚胎学研究之余,和跟随自己妻子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闲谈。尼达姆异想天开地提了一个问题:“你们中国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如此落后?”没想到,这个话题激起了鲁桂珍的强烈反应:“什么科学落后,这是西方中心论的偏见,中国古代科技比你们了解的要伟大得多!”这位在晚年成为他第二任妻子的中国女子如此咄咄逼人的回答,让他颇感意外,并萌生了对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兴趣。此时,37岁的尼达姆虽已是功成名就的皇家学会院士,却从未到过中国,不认识一个汉字,对于世界的另一面还有一种文明足以媲美希腊罗马,他毫无所知。他开始向鲁桂珍询问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话题。造纸、印刷、指南针,他吃惊地了解到,原来中国古代有着足以傲视世界的灿烂科技文明!于是,尼达姆开始学习汉语,并一笔一画地学写汉字的横竖撇捺,鲁桂珍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出于对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尊崇,尼达姆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李约瑟。从此,一位生物化学家渐渐将兴趣转移到充满未知领域的东方自然科学史中,成就了一段贯穿20世纪的文化交流传奇。1942年,粗通汉语的李约瑟随英国文化考察团首次抵达中国。在为期4年的这趟中国之旅中,李约瑟考察了大半个中国,东到福建,西至敦煌的千佛洞,搜集了大量古代科技史料,并结识了中国各行各业的学者,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他说,这次中国之行“注定了我今后的命运,除了编写一本过去西方文献中旷古未有的中国科学、技术、医药历史专书,我别无所求”。二战结束后,李约瑟回到英国,马上在鲁桂珍等人的协助下,开始了一部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撰写。1954年,他主编的英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很快轰动西方汉学界,被认为是20世纪完成的重大学术成果之一。这部计有7卷34分册的巨著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阐明了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所起过的、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即“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在公元1到15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于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却首先在西方兴起?为什么中国传统科学一直处于原始的经验主义阶段,而没能自发地出现近代科学?16世纪后,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样的疑问及研究,成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至今仍是科学史界热论并争执不下的重要话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李约瑟通观全局地研究中西科技史,理清其发展脉络,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和异同点;从科学社会学角度综合分析中西社会体制、经济结构、历史传统、思想体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考察中西商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他认为,中国与西方在科技方面的差距,主要是由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作为一个西方人,李约瑟在观照中国科技文明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角度,他采用多元化、实证式的研究方法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令人们惊奇的文明领域。从兼收并蓄古典文献及考古史料、实地考察生产和生活传统到模拟实验与技术复原研究,李约瑟的自然科学史治学方法被后世许多学人沿袭与模仿。(摘编自深圳特区报)(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约瑟尼达姆读了大量中国的哲学方面书籍,因受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李耳)的影响,将名字改为“李约瑟”,从而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中西结合”的人物。B鲁桂珍对约瑟尼达姆蔑视中国古代科学极为愤慨,义正辞言地对他进行了激烈的反击,这反而促使这位生物化学家转而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史。C李约瑟为期四年的中国之旅,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搜集了许多古代科技史料,为他回国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李约瑟难题”成为科技界争论的焦点,大家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这充分说明李约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并不十分完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E本文通过记叙李约瑟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历程,描写了他在研究过程中的伟大创举和突出贡献,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位外国科学家的感人形象。(2)促使李约瑟这位生物化学家“渐渐将兴趣转移到充满未知领域的东方自然科学史”上的原因是什么?请加以概括。(6分)(3)李约瑟在对中国科学技术研究中体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李约瑟是如何研究他提出来的“科学史界热论并争执不下的重要话题”的?这对你有何启示?(8分)第卷 表达题(共2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青年人经过专业化的学习,都会成为 ,所以不必鄙视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三人当初合资创办企业的时候投入资金多少差异很大,所以在年终分红之时就有人提出来不能 ,要有所区别。 清华大学偏工程性、技术性、应用性,所以清华大学工程院院士多;北京大学偏理论性、科学性、基础性,所以北大科学院院士多。两所大学都是国内顶尖级的, 。A春兰秋菊 各有千秋 平分秋色 B春兰秋菊 平分秋色 各有千秋C各有千秋 平分秋色 春兰秋菊 D各有千秋 春兰秋菊 平分秋色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3分) ( )A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B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以刺激发展为中心,并将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 C由于运用了从美国获取的1073张卫星遥感图片,这张南极陆地“景观图”的精度达到15米,这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南极地理环境的认识能力。 D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国家流感中心在日前成为第五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1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只填序号。(5分)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 。 。 。 。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A B C 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 。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 ,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 ,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息视或蔑视。17仿照例句,续写下文。(6分) 例句:张祜 曾说“浩然属襄阳 ”,我们可以联想到孟浩然的“山形观水胜,襄阳美会稽”。 我说“子美属泰山”,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说_ 我说_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间,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请以“给自己留出生命的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模拟考试3语文试题答案1A原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中的“它们”仅指古代中国人曾利用过的甲骨、金石等材料。2B“整理出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的不是不(fu)准。3C原文“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在木牍上录文记事,不能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4D 抗:匹敌,相当5A6. B(高祖没有爽快地答应。此,无中生有。)7.(1)(5分)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禁止、杜绝)他的言论。(译出大意给2分,“或”“语” “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办法。(译出大意给2分,“臧否”“患” “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文言文各段重要词语解释】1段:能属文:缀缉文辞,写文章。当时才士:德才兼备的人,有才华的人。叔母刘抚养有恩纪:恩情。2段:乃尔:居然如此,竟然这样。不愿干预时事:干涉。交游不过亲朋:(1)交际,结交朋友。(2)有交往的朋友。此处为结交的人。而汝遂势倾朝野:竟然。晦遂建佐命之功:辅佐帝王创立帝业。3段:吾得启体幸全:犹“启手足”,言善终。4段:灵运好臧否人物:褒贬人物,评价优劣。裁折:抑止;摧折。便商较人物:研究比较;便,比之现代汉语的“便怎么”,于上下句意,连得更紧,可以译成“立刻就”。参考译文谢瞻,字宣远,一名谢檐,字通远,是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三哥。他六岁时,就能写文章,写了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有才华的士人,没有人不惊叹他的奇异。他起初担任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他从小失去父母,婶婶刘氏抚养他很有恩情,谢瞻兄弟侍奉婶娘,如同对待亲生母亲。刘氏的弟弟刘柳调任吴郡太守,带着姐姐一同赴任,谢瞻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便辞去职务随同前往,在刘柳手下任柳建威长史。谢瞻的弟弟谢晦当时任宋台右卫,权势显赫,恩遇宠厚。谢晦从彭城回到京城接取家眷,一时宾客车马聚集,填塞门巷。此时谢瞻正在家中,(见到这种情景)很是惊骇,他对谢晦说:“你的名位不高,而士人归依奔向你竟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家以清淡谦退为家风,不愿干涉政事,结交的人不过是亲戚朋友,而你现在竟然势倾朝野,这难道是家门之福吗?”谢瞻于是用竹篱隔开门院,说:“我不愿意见到这种场面。”等他回到彭城,就向高祖说:“我本来是寒素之士,父亲、祖父的官位也都是没有超过二千石的职位。弟弟年纪刚刚三十岁,志行浅薄,能力平庸,但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职任清显重要,福气失去灾祸来临,恐怕应该不远。我特地请求你把他降职贬官,来保住我们这衰微的家门。”前前后后屡次向高祖陈请。高祖命谢瞻任吴兴郡太守,谢瞻又亲自陈情请求辞退,于是改任豫章太守。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禁止、杜绝)他的言论。谢晦终建辅佐帝王创立帝业的功劳,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谢瞻更加担忧害怕了。永初二年,谢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医治,希望就此死去。谢晦听到他生病的消息急忙赶去,谢瞻见到他,对他说:“你是国家大臣,又掌管军机大事,老远地到我这里来,一定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当时果然有人禀告谢晦反叛。谢瞻病重,回到京城。高祖因为谢晦掌管禁军,不可出宫住宿,就叫谢瞻住在晋南郡公主夫婿羊贲的旧宅,地点在领军府东门。谢瞻说:“我有祖先留下的旧房子,为什么住在这里!”谢瞻临终的时候,留下遗书给谢晦说:“我能够善终,侥幸保全,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家,也为国。”于是死去,死时三十五岁。谢瞻善于写文章,辞采之美,可以与族叔谢混、族弟谢灵运相匹敌。谢灵运父亲谢瑛,没有才能。做过秘书郎,早年就死了。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办法。谢混对谢瞻说:“不是你的话没人能做到(制止他)。”就与谢晦、曜、弘微等一起游玩,让谢瞻与谢灵运坐一辆车;谢灵运一上车,就开始评价人物,谢瞻对他说:“你父亲死的那么早,谈论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谢灵运沉默不言,评价的言论从此停止了。诗歌。以下之译文及注释,评讲时参考:作者:佚名译文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注释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怀迂客夷陵夜泊等诗。首二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胡蝶:即蝴蝶。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子规: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子规(即杜鹃)夜啼切“春夕”,与“家万里”联系。动:动辄、每每之意。经:一作“多”。绝:一作“别”。华发:白发。唯:一作“移”。满镜:一作“两鬓”。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这两句说:我现在还没有归去,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言外之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有自嘲意。8颔联运用虚实相生(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上联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家园,“蝴蝶”状梦境美妙和归家的快乐,下联写梦醒后三更半夜听到子规(杜鹃)鸟的哀啼,营造了一种悲苦凄凉的意境。梦中归乡是虚,子规哀啼是实,虚实相生(虚实对比)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思乡的悲苦(3分)。扣住下联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思乡的悲苦给(2分)。9.“故园书动经年绝”表明作者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家书,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家书,了解家乡和亲人情况的思乡感情(或表达作者因收不到家书的孤独愁苦之情)(2分)。“华发春唯满镜生”表达了作者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2分)。“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表达了作者归乡还是漂泊、归隐还是宦海苟且的矛盾心理(2分)。答渴望辞官归隐之情,给1分。10(6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11(1)BEA项,“对环境并不适应”有误;C项,“感到惭愧、内疚和后怕”与原文不符,“后怕”无中生有;D项,“对幼小的杰里深切的同情”不正确,这一情节的叙述,主要是为突出杰里“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特点。(2)解析:理解句段的作用,应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入手。开头段本来就有交代背景的作用,还有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奠定基调的作用。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分)表明作者对安静、温暖生活的喜爱;(2分)为下文写杰里劈柴这一故事情节作铺垫。(2分)(3)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梳理。解答此题,要注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和细节描写不断挖掘小男孩杰里身上的优秀品质,而“我”对他的认识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答案:从情节上看,先写“我”对小男孩的不信任,即使对小男孩的描写也只是简笔勾勒;(2分)等发现小男孩劈柴之多“令人咋舌”时,开始变得亲近起来,并且增加了工钱,对他的描写也细致起来。(2分)接下来小男孩的表现更令“我”刮目相看,这时已变成喜爱和赞颂,对他的描写也精雕细刻起来。(2分)(4)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探究能力。要从文本出发,结合人物形象,谈自己获得的启示,紧扣文本,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人物形象:勤劳,正直。杰里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执著地把木柴劈好,从而得到认可;得到报酬后,内心感到愧疚,又在第二天黎明就来劈柴。有勇气,诚实。在被“我”质疑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去劈柴。勇于承担责任。斧把断了,执意要求自己赔,对自己的疏忽毫不掩饰。(6分)启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执著精神。为人处事要真诚,树立正直的品格。在生活中,要有责任意识,一旦有了过错,勇于承担。(2分)12(1)CEA项,“读了大量中国的哲学方面书籍”在文中无依据;B项,“蔑视中国古代科学”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误读;D项,“李约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并不十分完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这只是想当然,文中对李约瑟的研究方法持肯定的观点。(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找准文中有关信息内容,然后进行准确概括。前两点比较容易答出,第三点需要通读全文才能找出。答案:因为对中国古代科学史并不了解引发出强烈的好奇心;(2分)鲁桂珍咄咄逼人的回答,使他萌生了对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兴趣;(2分)作为科学家,责任感起到了重要作用。(2分)(3)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理解并择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答案:对未知领域保持着狂热的兴趣。当发现对中国古代科技一无所知时,下决心去努力探索,这与那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密不可分。(2分)执著的追求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四年中国之行,克服重重困难,搜集大量史料,执著一念,才使他最终取得成功。(2分)科学家的责任感。为了向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他甘冒其险,实地考察,一种神圣的责任意识在支持着他。(2分)(4)解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的条件和要求。分析李约瑟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最后两段,说明启发时,要结合现实,从整体上作出理性分析。答案:研究方法:对中西科技史进行通观全局的比较研究;从科学社会学角度综合分析;采用多元化、实证式的研究方法;兼收并蓄、实地考察、模拟实验与技术复原相结合。(4分)启示:对科学研究不能局限于狭隘的思维方式中,要居高临下,找出最为有效的方法。比较、多元化、实证式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要有缜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4分)13 答案 B 解析(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14选CA 说“其他学科”不妥。谓语“有”表意含糊,应改为 “养成”。B项,“围绕”与“以为中心”重复,造成句式杂糅。D “第五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语序不当,应为“世卫组织第五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15答案:16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发布的信息往往无法证实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说服人17、示例:乐天属杭州,我们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东坡属岭南,我们可以联想到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18作文提示:要注意审题。诸如给自己的心灵留出空间、宽容、虚纳万物、在忙碌的生命旅途中要给自己的心灵放一个假、善于接纳他人,等等,均可入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