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阶段综合检测4 苏教版选修《 论语 孟子 选读》.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0591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阶段综合检测4 苏教版选修《 论语 孟子 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语文 阶段综合检测4 苏教版选修《 论语 孟子 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语文 阶段综合检测4 苏教版选修《 论语 孟子 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阶段综合检测4 苏教版选修 论语 孟子 选读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坚韧(rn)淬火(cu)怯弱(qi) 书声琅琅(ln)B底蕴(yn) 胆略(l)负笈(j) 光明磊落(li)C隽永(jun) 跻身(j)迸射(bn) 真知灼见(zhu)D不啻(ch) 擘画(b)信笺(jin) 忧心忡忡(chn)【解析】“擘”应读b。【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辐射高粱秆受益匪浅九州方圆B欠收天然气百味具陈励精图治C凑和炮筒子金榜提名怀瑾握瑜D埋单一柱香鸦雀无声浮光略影【解析】B项,“欠”应为“歉”,“具”应为“俱”;C项,“和”应为“合”,“提”应为“题”;D项,“柱”应为“炷”,“略”应为“掠”。【答案】A3(xx山东高考)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解析】本题考查顿号、书名号、引号、问号、括号等标点的用法。A项,第一、二、五个顿号应改为逗号。“黄淮、江淮、汉水流域”是低一级的并列,中间用顿号;三大流域与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贵州等地又构成高一级的并列,中间应用逗号。B项,报刊名用书名号,正确;“报”上面加引号,表突出强调,正确。C项,把问号改为句号。这是一个陈述句,没有疑问的意思,因此不能用表疑问的问号。D项,把括号及里面的内容移至“腹白”后面,括号内是对哪部分的解释说明就应紧跟哪部分之后。【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有业内人士称:“如今的家庭剧已进入一个比例失衡的时代,一些剧目过度戏剧化,与现实差距甚远,另一些剧目又过于平淡,让人看得百无聊赖。”B近日,上海白天出现雨雪天气,在一些地区和一些时段,雪花沸反盈天,扑面而来。C把房地产炒成了中国最暴利产业的开发商,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必将走投无路、自食其果。D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个子差不多高,都喜欢运动,都精明强干,都矢志振兴俄罗斯。【解析】A项,百无聊赖,意思是精神上没有依托,形容非常无聊。B项,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不合语境。 C项,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D项,精明强干,形容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答案】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都市热报每周一至周五出刊,在轻轨和地铁线闸口机内免费发行,其主要读者对象是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每天依赖轻轨(地铁)出行的年轻上班族。B在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国内经济相对稳定,人民生活受影响较小,这与一些企业发挥了对市场波动的抑制效果直接相关。C永慧很聪明,就像她的名字“永久的智慧”,几乎所有的女红她都会:烹饪,刺绣,织毛衣,做绢花和洋娃娃,编中国结和跳交谊舞。D在汽车社会的滚滚车流中,校车如此重要却又如此脆弱,无论是社会管理者、教育者,还是司机、行人,都有责任合力构筑校车安然前行的坦途。【解析】A项,“平均”和“左右”互相矛盾;B项,“发挥效果”搭配不当;C项,并列不当,烹饪、跳交谊舞不属于“女红”。【答案】D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9题。(20分)家学渊源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幸运的是,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字武之),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杨振宁10个月大的时候,他考取省官费负笈(j)美国,历时五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于1928年归国。归国后,先后执教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学校。杨武之先生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感情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不畏艰苦、努力读书、正直做人的一生。他9岁丧母,12岁丧父,寄于亲戚篱下,阅尽人间冷暖,从而发奋读书,坚持不与纨袴(wn k)子弟和不求上进者为伍。他常以此告诫和教育他的孩子。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中国历史,讲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让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他本人颇具中国古典文学造诣,也常让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令他们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中国大地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学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会亲任家庭教师,从一切可能之处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家里的客厅时常挂着一块黑板,那是父亲和孩子们讨论难题,传授知识的工具。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他主张凡教育者,首要处就是要知人,认识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克制短处,才有成大器的可能;他还主张教师除了教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应教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品德和道德修养。毫无疑问,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将首先对自己的儿女实施。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贤惠、克勤克俭的妇女,为了一家七口人的冷暖温饱,她日夜操劳,凡事亲力亲为,把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她也颇有见识,反复嘱咐儿女奋斗万万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杨振宁从小就成为聪颖好学、品行端正、奋发向上、兴趣广泛的孩子。尽管由于父亲工作的变换、战乱的影响,杨振宁的中小学转换了好几所学校,但他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小时候的杨振宁就有远大志向。有一次,父亲给他讲历史、数学、诺贝尔奖,他认真地对爸爸说:“我长大了也要争取得诺贝尔奖。”父亲慈祥地笑了,“好好学吧!”父亲欣喜地看到孩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智慧超群,见识过人,热情而有毅力,他从心底里盼望儿子能成为一块好料,一个有出息的人! 中学时代,杨振宁的数学学得非常好。父亲是研究数论和群论的数学家,他便从父亲那里接触了群论初阶。他常常被父亲书架上一本群论书中美丽的插图所迷住,引发了许多遐想。这一切对他日后醉心于物理世界对称性的研究,不能说没有一种潜在的启蒙作用。1937年,抗战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昆明,合并办学,称为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科学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南迁,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父亲也随校南迁。杨振宁跟随父母辗转跋涉,先回合肥三个月,然后又取道汉口、广州、香港、越南的海防和河内、云南的河口,最后到达昆明。在父亲的鼓励下,只读过高中二年级课程的杨振宁,以同等学力参加了大学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两万名考生中,他以榜上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注】负笈:指游学在外。笈,书箱。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整数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属于数论的范畴。研究群的性质的理论称为群论,它是抽象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群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指的是只具有一个运算的抽象代数结构。6为什么说从出身来看杨振宁是幸运的?(4分)_【答案】因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而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7杨振宁的父母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杨振宁的成长和发展各有哪些影响?(8分)_【答案】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是一位留美数学博士,大学教授。他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情感的人。他对杨振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常告诫和教育孩子发奋读书,不与纨袴子弟和不求上进者为伍;经常给孩子们讲述中国历史知识及重要历史人物,让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凭着自身的古典文学造诣,引导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国家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亲任家庭教师,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他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并首先运用这些思想教育自己的儿女;研究数论和群论,尤其是群论研究,引起杨振宁的兴趣和遐想,对他日后醉心于物理世界对称性的研究具有潜在的启蒙作用。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位坚强贤惠、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妇女,并且也颇有见识。她对杨振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反复嘱咐儿女奋斗万万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8杨振宁的父亲有着怎样的教育思想?请联系现实,谈谈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何启发。(4分)_【答案】他的教育思想是:凡教育者,首要处就是要知人,认识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克制短处,才有成大器的可能;主张教师除了教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应教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品德和道德修养。这种教育思想直至今天仍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他启发我们: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其个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教师教学中必须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关注学生的感受,要目中有人(学生),而不应目中无人,唱独角戏,搞满堂灌;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博专结合;教学中除了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承担授业,即教授学生学业的任务之外,还承担着传道和解惑的任务,即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任务。(只要意思对即可)9从选文可以看出,杨振宁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除了深厚的家庭渊源外,还有什么有利的外部条件?(4分)_【答案】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南迁昆明联合办学,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只读过高中二年级、随父亲南迁昆明的杨振宁在父亲的鼓励下,以同等学力参加了大学统一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南联大,这一高手云集、名教授荟萃的全国高等学府和最大的科学教育中心,无疑为杨振宁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外部条件。(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沈从文传凌宇沈从文辞别父母,从常德乘船,越过八百里洞庭湖,经武汉,到达郑州。因黄河涨水受阻,遂转徐州,经天津,到达北京。一个“乡下人”,从偏处一隅的蛮荒之地,突然置身于大都市,眼前的一切都使他感到新奇。同时,又有点手足失措,心里空落落的。沈从文来北京的本意是求学,想找机会进一所大学读书。然而,读大学必须通过入学考试,这对只有高小毕业程度的沈从文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沈从文独自住在酉西会馆里,开始来北京后第一阶段的自学。他每天早上吃三两个馒头、一点泡咸菜,然后就一头扎进京师图书馆,直到闭馆时才返回住处。到了冬天,北京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沈从文仍然穿着薄薄单衣。所幸图书馆里有火烤,有水喝,使他得以坚持下去。逢图书馆不开门的日子,他便呆在会馆里。冬天屋里没有火炉,他就钻进被窝里读随身带的史记。在酉西会馆住了半年后,他搬到靠近北京大学的银闸胡同公寓。新住处是由原先一个贮煤间略加改造而成。房间仅可安膝容身,地面潮湿,墙上临时开了一个窗口。沈从文坦然地住下,还特地为这个房间取了一个名字,叫“窄而霉小斋”。公寓里住满了全国各地来北京求学的年轻人。这时,正值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由于他的远见卓识,北京大学向一切人开放,对不注册的旁听生也毫无限制。因此,北京大学的旁听生比正式注册的学生多好几倍。因缘时会,沈从文也成了北京大学不注册的旁听生。尽管有了听课的自由和权利,沈从文仍想成为正式学生,获得一张大学毕业文凭。这一年的秋天,他曾参加过燕京大学二年制国文班的入学考试。可是,考试时却一问三不知,得了个零分,连预先所缴的两块钱报名费也被退回。从这时起,沈从文对正式入学死了心。于是,他一面时断时续地在北大听课,一面在公寓那间“窄而霉小斋”里,开始无日无夜地伏案写作。文章写成后,就壮起胆子分别向北京各杂志和报纸文学副刊寄去。然而,这些文章却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沈从文却没有气馁。这个“乡下人”确信别人能办到的,没有理由认为自己就办不到!然而此时的沈从文经济来源完全断绝。冬天零下十多度的严寒,屋内没有火炉。一身单衣、两条棉被,就是沈从文的全部过冬之物。吃饭更成问题,常常在有一顿没一顿情形中,支持着最初阶段的学习。1924年冬,沈从文于百般无奈中,怀着一丝希望,写信向几位知名作家倾诉自己的处境。这时,郁达夫正受聘在北京大学担任统计学讲师,沈从文也想到了他。11月13日,在接到沈从文的来信后,郁达夫到公寓里来看望沈从文。这一天,外面正纷纷扬扬下着大雪。郁达夫推开那间“窄而霉小斋”的房门,沈从文身穿两件夹衣,用棉被裹着两腿,坐在桌前,正用冻得红肿的手提笔写作。听见门响,沈从文回过头来。一位年约30的年轻人,身体瘦削,面庞清癯,正眯缝着双眼站在门边。郁达夫打量着那间破庙般寒碜的屋子,再瞧瞧沈从文冻馁交加的虚弱相,他一切都明白了。他邀沈从文一道出去,在附近一家小饭馆吃了一顿饭。结账时,共花去一元七毛多钱。郁达夫拿出五块钱结了账,将找回的三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并要他“好好写下去”。从沈从文住处回去的当晚,郁达夫便挥笔写下了那篇题为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的著名文章。在文章里,他称赞了沈从文“坚忍不拔的雄心”,也诧异于沈从文的“简单愚直”。末了,还给沈从文献了摆脱目前困境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到外面找事做,或者去革命,去制造炸弹。中策是想法弄几个旅费,返回湖南故土。下策又有两种办法,一是应募当兵;二是做贼去偷。郁达夫以这样一种特别的形式,写出了对一个有志青年在这个社会的遭际的极度愤懑。同时郁达夫把沈从文介绍给了晨报副刊主编徐志摩。从此沈从文经常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散文。他的遥夜诉说自己在北大的困窘与坚持,引起北大知名教授林宰平的注意。林教授不仅撰文赞扬沈从文是“天才少年”,而且主动约见,给予诸多鼓励与帮助。后来徐志摩将这位文学青年推荐给上海公学校长胡适之,胡适之聘任沈从文做了中国公学的国文教师,沈从文从此开始了极富创意的人生。1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只有高小毕业程度的沈从文只身到北京求学,希望能考进大学读书,但他很快就知难而退,改为到京师图书馆自学,希望走自学成才的路子。B沈从文参加过燕京大学国文班的入学考试,得了个零分。这反而使他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地进行文学创作,他坚信努力不会白费,理想定能实现。C四处碰壁的文学青年沈从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试着给郁达夫写信求援。他相信郁达夫是一个具有温情和道义的师长,会在患难中伸出援手。D郁达夫踏雪专程看望尚不知名的沈从文,他看到了沈从文生活的窘迫,明白了沈从文为何在北京忍受如此的艰苦生活,所以勉励他“好好写下去”。E沈从文之所以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恰恰和他在北京求学时艰难的生活磨炼出来的吃苦精神有很大关系,这个“乡下人”有一种倔强的个性。【解析】选E项得3分,选B项得2分。A项,“知难而退”错误。C项,“相信郁达夫是一个具有温情和道义的师长”文中没有相关信息。D项,“明白了沈从文为何在北京忍受如此的艰苦生活”没有根据。【答案】BE11为什么郁达夫在称赞沈从文“坚忍不拔的雄心”的同时,诧异于他的“简单愚直”?请简要分析。(4分)_ 【答案】 窘境中,不改变理想;通过求学获得文凭,解决生存问题;通过写作改变命运。(答出两点即可)12沈从文在北京求学期间,哪些人曾给予他怎样的帮助?他们帮助沈从文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5分) _【答案】郁达夫的关怀、林宰平的赏识、徐志摩的提携、胡适之的聘用等。(2分)他们看到了沈从文身上的文学才华;同情沈从文的不幸遭遇;赞叹沈从文的奋斗精神;愤慨当时社会扼杀青年的不公平。(3分)13沈从文在极为简陋的“窄而霉小斋”的读书和写作生活,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6分)_【答案】(示例一)不惧环境艰难的超脱精神。由“窄而霉小斋”这个名字便知道沈从文生存环境的艰难,也可见他那种善于自嘲,不惧贫困的超脱精神。(示例二)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努力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虽屡遭挫折但仍积极生活;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虽艰难窘迫但不改其志;敢于挑战任何艰难困苦的勇气,使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气馁,不放弃。(示例三)耐得住孤独寂寞的精神。为了实现理想,他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忍得住轻蔑和侮辱。三、语言表达(15分,每小题5分)14读故事,回答问题。(不超过30字)据说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去参观一所学校时,有一个小学生摸着他的长胡子,天真地问他说:“于爷爷,请问您晚上睡觉时,这把长胡子是放在棉被里还是放在棉被外呢?”于右任一时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晚上当他上床睡觉时,不管把胡子放在棉被里或棉被外,都觉得很不自在,整晚为这个问题辗转难眠。不过后来他终于找到了最好的答案。他的答案是:_【解析】解题时,要准确把握故事内容,提炼出故事的内涵。【答案】(示例)平时根本不必在意,胡子有时在里面,有时在外面,一切顺其自然。15仿照下列比喻句的形式及特点,另选本体和喻体,写一组比喻句。湖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_【答案】山是大地的眉黛,望着它无人不会荡漾心的涟漪。山上的小屋是美人眉梢上的一点痣,而通往木屋的小路是美人头上的飘带。16“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xx年4月25日至10月25日举行,主题为“让生活走进自然”。下图是xx年青岛世园会会徽,会徽名为“七彩花艺”(原图为七种色彩),请从图中找出表现其主题和地域特征的部分并简要说明。_【答案】(1)会徽核心图形符号是一个人手拿一棵树,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2)在会徽中有“中国青岛”四个字的篆刻;另外,河流与大海的造型设计也表现了青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四、写作训练(50分)17阅读下面一首小诗,然后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苹果树没有什么大本事就是孕育了苹果并砸在了牛顿头上根据你对这首小诗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是一首哲理诗。诗的字面意思浅显易懂,但是,考生要能够透过诗的字面意思把握住诗歌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哲学道理。在审题时,考生要仔细品读诗歌,这是写作的前提。诗歌的第一句“没有什么大本事”,不是对苹果树的贬抑,而是说明了苹果树的平凡与普通。诗歌的第二句“就是孕育了苹果”,是第一句的延展,说明“苹果树”孕育的“苹果”也同样平凡与普通。从内容上来看,前两句都不是诗歌的核心,都是为第三句“并砸在了牛顿头上”做铺垫的。因此,考生对第三句的理解是正确立意的关键。如果说苹果树与苹果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事物的话,那么,苹果砸出了一个世界级的物理学家牛顿却是不普通的。苹果树、苹果、牛顿这三者可以让考生联想到很多人,比如,靠种地为生,却能够告诉林肯“解放就是自由”的林肯的母亲;把又聋又哑又盲的海伦凯勒培养成著名的作家与教育家的莎莉文老师;创建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的每一个人总之,考生的立意可以确定为“伟大皆出于平凡”“基石的牺牲精神”“甘做人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