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8741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信息的本质概念。难点: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出信息的概念1、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是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子)你们从这些图片中能了解什么东西?你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2、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教材没有给出信息的标准定义,你能通过网络找找别人是怎么给“信息”下的定义吗?多找几个,并写明你最喜欢哪个定义。提出信息的概念。 信息指的是用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它涉及人类所有的活动。3、信息的形式我们刚刚看到的有哪些形式的信息呢?学生回答:有图形图像信息、有声音信息、还有影视信息等等。二、阅读P4知识窗五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诞生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出现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三、引导探索信息的特征1、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学生回答:依附性 可存储性特征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一传十,十传百。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学生回答:可传递。对了,信息具有传递性。特征三:提问: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各一个。再次提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学生回答:两种思想。我们在交换思想时也即在交换信息,信息在我们之间传递着。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中一个特征:共享性。总结:所有的信息都具有这三种特征,是哪三种呢?学生回答: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除此之外信息还具有可转换、可处理、可利用等特征。讨论信息的作用下面有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讨论,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例子1:明天是星期天,小明一家计划出去爬山游玩,但是今天一直下着小雨,小明一家不能确定明天是否依然维持着今天这样的天气或者下得更大。他们看来天气预报说明天艳阳高照,是个出行的好天气,小明一家第二天放心地依计划行事,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例子2:一种新品种的苹果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刚开始一斤能卖十几二十块钱,这个信息传递开来,很多果农争相在自己的苹果园里都载上这种苹果,结果几年后,苹果成熟了,价格却跌到一斤几块甚至几毛钱,绝大部分果农都亏了血本。学生讨论两个例子的不同作用。看来,正确的信息能够给我们带来好的正面作用,为我们服务。相反,错误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让信息为我们服务。四、知识应用进行讨论活动 完成下面的题目:要求: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回答下面6道单选题。把你的答案填写在下方的答题表格中。1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上下迅速动员,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开展了紧急有序的救灾工作,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不完全性 D真伪性 2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的是 A赶赴灾区的解放军战士 B在现场报道的电视台记者 C救灾指挥部的总指挥员 D新浪网滚动播出的地震伤亡情况 3通过广播和电视跟踪报道北京奥运圣火在福建的传递盛况,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有 A声音和文字 B声音和视频 C文字和动画 D声音和动画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实况视频在因特网上传播,世界各地都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会议情况。这主要归功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 A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B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C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D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5用计算机制作模拟汽车碰撞的全过程,这里应用了信息技术的 A虚拟现实技术 B语音技术 CGPS 全球定位 D生物技术 6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是 A飞鸽传书 B移动电话 C烽火狼烟 D动画制作教学反思:第二节 信息编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编码。2. 了解常见信息编码方式。3. 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过程。4. 知道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是用二进制表示。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对生活中常见编码的讨论,了解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体会信息编码活动的过程,感受信息编码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是用二进制表示。(2)了解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教学过程一、知道什么是编码: (1)游戏1:热身活动1、听口令做动作:教师通过喊口令,请学生做动作。2、看符号做动作:请学生看电脑屏幕上的符号做动作。3、归纳:什么是“编码”。(2)通过生活中的编码实例,体会编码给社会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二、了解编码的基本过程: 游戏2:“识别动物”游戏1、给出8种动物,请学生根据动物的特征(有角、长尾、食肉、大体型)填写动物特征表。2、给出动物的特征,让学生“识别”出是哪种动物。3、归纳:(1)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在“识别动物”的游戏中,第一步,我们选择和组合代表动物特征的一组数字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编码过程;第二步,通过查看编码表,识别出该动物就是解码的过程。(2)编码对信息处理的意义: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三、了解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的方式: (1)了解计算机可以处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的信息,无论什么形式的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这样计算机才能判别信息、处理信息。 (2)游戏3:“手指”游戏: 1、学生从小手指开始,在每个手指上分别标注1,2,4,8,16,然后通过伸手指来表示数值。2、归纳: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方法,和二进制的特点“逢二进一”。(3)了解除了十进制数有二进制编码外,字符也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每个汉字也有个二进制编码,叫汉字国际码。(4)游戏4:“猜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信息”1、分组查看ASCII表,全班拼出二进制编码表示的I know,I can的信息。2、归纳:计算机中所处理的一切信息都要转化成二进制才能进行传播和交流,用二进制表示各种信息,也就是计算机内部信息的编码。计算机编码和解码都是通过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完成的。四、小结。(1)通过游戏和对生活中常见编码的讨论,了解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2)通过游戏体会信息编码活动的过程,感受信息编码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学反思: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2、认识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3、认识技术的两面性,形成对待技术的正确方法。过程与方法: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2、体验信息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3、能够用辩证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的);难点:学生通过讨论体验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的有利影响。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看神州七号发射升空,体验使用到的技术;网上下载视频神州七号发射升空并演示整个升空过程;过程中要突出火箭发射升空原理:倒计时结束前,导流槽已注满水,以减少火箭火焰对发射架的损害。在倒计时归零后,点火口令发出,火箭尾喷口喷出的燃料被点燃,火箭缓缓离开发射架。火箭起飞后,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火箭将完成程序转弯,由垂直飞行转为向东南方飞行。随着火箭的高度越来越高,可以抛掉已经用完燃料的箭体以减轻重量。四个捆绑式助推火箭最先被抛掉。然后第一级火箭发动关机,失去动力的火箭在惯性作用下继续上升,紧接着第二级火箭开机,火箭重新加速冲向太空。在这期间,火箭飞行轨迹下方的各个测控站都密切监视着火箭的运行轨迹,并与理论轨迹相比对。如有偏离,则将向火箭发出指令,做出姿态修正。当火箭到达入轨点时,飞船与第二级火箭分离。飞船进入轨道。从这以后,发射场系统的工作就结束了,后续的工作交由测控通信系统和地面指挥控制中心来完成。 二、新课1、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导出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神七发射升空整个过程中如果应用信息技术的,得出: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利用信息的技术”;2、信息技术的发展(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给他一张纸条写着“你吃饭了吗?”请他先用肢体语言表达,在用语言表达(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在用文字表达(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最后把复印好的纸条信息给所有学生(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请学生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的利弊,导出信息技术的前3次革命;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认识第四次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最后提出信息技术还将继续发展并导出下一话题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3、请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的)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总结出:远程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交通便捷;虚拟现实技术等。三、拓展延伸:调查信息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技术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在让人类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新问题,信息技术了不例外。因特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传送和获取信息。但是这种开放的特征也面临者病毒、黑客、网络陷阱等安全问题。请问同学们你们的计算机是否曾感染过病毒?是否造成了损失?又是如何解决的?学生:。除了“开放”与“安全”这对矛盾外,还有“共享”与“尊重”“自由”与“规则”“虚拟”与“现实”等矛盾,请同学们发表自己对这些矛盾的看法。学生:。通过交流,同学们相互分析存在的不安全、不符合网络道德规范或礼仪、不利于心理和生理健康的行为或习惯。学生:。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信息处理工具第一节 认识计算机硬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件特点、功能及其基本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展现一类硬件从过去到现在的各种产品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设备的发展历程,看到最新、最时尚的产品。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微机各部件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2、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难点:如何形象地说明微机部件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场景:用数码相机立即给同学们拍照,并马上显示到屏幕上。老师: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些朋友,看,我们这些朋友长得十分可爱,大家都认识他们吗?学生:认识,老师:拍摄照片的最大乐趣之一是立即和我最至爱的同学们分享快乐时光。拥有数码相机,我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所拍摄的照片通过计算机立即显示出来。“数码相机”仅仅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一个小部件。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还有好多其他部件,也像“数码相机”一样好用,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它们?学生:想。二、讲授新课一、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1、请学生讲述人体各部位的作用与功能老师: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又称为“电脑”,这是一种比喻,就好像用电的人脑一样,是人脑的延伸和扩充。因此,要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老师: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计算,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学生:是人脑;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记忆,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学生:是人脑;老师:人脑不仅具有运算和记忆功能,还具有控制功能,它能向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发出命令,让它们协调活动,可以说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人脑,它是整个人体的中心。那么一个人光有大脑行不行?学生:不行。他无法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东西,也无法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别人。老师:是啊!人脑再重要,也必须依靠四肢和五官将自己的功能发挥得尽善尽美。2、将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人体各部位的作用建立形象对照。老师:计算机也同人一样,有相当于大脑的中心部件,也有相当于四肢和五官的外围设备和辅助部件。我们先来介绍外围设备。老师:(指键盘)这是什么?学生:键盘老师:(指显示器)这是什么?学生:显示器老师:有谁能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输入到计算机中?(学生上前操作)老师: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她是通过键盘将她的想法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就像我们手一样,因此称键盘为“输入设备”,显示器将计算机中的内容传递给我们人,就像我们嘴巴一样,因此称显示器为“输出设备”。在二、三十年前,键盘是计算机的惟一输入设备,显示器是计算机的惟一输出设备,可是人类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起点上,现在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中除了键盘,还有很多更方便更好用的产品,有谁能告诉我还有哪些输入设备?学生:老师:科技创新源于我们的需要!我们需要写得更快,因此有了手写板;鼠标,可以快速的选中和激活;扫描仪,将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输入到计算机中;数码相机,可以重温生活精彩的瞬间;有了这些设备,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丰富的输入设备虽然精彩,但时尚的输出设备则更令人激动人心,除了显示器,还有什么?学生:打印机、音箱老师:有了彩色打印机,可以立即感受创造的快感(当场演示,将前面同学利用画板制作的作品打印出来);有了音箱,可以享受音乐的美妙(马上播放交响音乐)(让同学们立即能亲身感受计算机硬件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人类的智慧,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给我们人类带来无尽创造的空间。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虽然精彩,但它们不是计算机系统的中心,计算机的中心在主机箱里。计算机中的大脑和心脏都在这里了。这就是计算机的主机箱,计算机中最主要的部件都存放在这里。(先简单介绍,然后再请同学们看实物)主机:CPU、内存、硬盘CPU:全称为“中央处理器”,我们一般听到的Pentium就是CPU。CPU是电脑世界中最大的司令官,就像是我们大脑一般,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CPU运算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台电脑性能的发挥,速度决定一切。因此,CPU的发展关键就是如何使运算速度加快。从1971年11月15日问世的第一块CPU,Intel4004,它的运算速度为每秒钟可进行十万次的加减法运算,到现在的奔腾II,运算速度达每秒钟四亿次,到1999年5月17日,推出的奔腾III,运算速度达每秒钟五点六亿次。短短三十年的历史,CPU的运算速度提升几千倍,尽管如此,CPU的运算速度仍在不断地加快。内存:如果说CPU是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用于计算和控制的功能,那么计算机中用于记忆的部件就是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即插在主板的内存插槽的内存条。CPU是运算速度越快越好,而内存则是容量越大越好。内存又叫RAM。具有易失性,当计算机突然断电后,内存内的数据全部消失。它的作用就像人的大脑具有记忆功能。外存:为了补足内存的不足而设计,全称为外存储器。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可移动大容量设备,如优盘等。活动百闻不如一见,请同学们进行分组操作(八个人一组),打开机箱,观察主机箱内的部件,观察CPU的位置,内存的形状,及硬盘的形状。(注意安全,有序)二、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上由四大部件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内存、CPU。输入设备负责接收外界信息后,输送给内存进行暂时存储和记忆,然后由内存将有关的数据传递给CPU,数据经过CPU运算处理后,再传递给内存进行暂时存储,最后由内存将数据传递给输出设备显示、打印,或者传递给外存储器,以便长期保存。三、 总结(结合书本P22图,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四、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今天,我们简单了解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这只是刚刚掀起计算机世界的一个角,计算机从开始诞生到现在不过短短五、六十年,但它的发展速度却不是任何一个其它产品所能比拟的。几乎,几个月,便有一个新的硬件产品产生。“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用这句话来形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最恰当不过的。请大家阅读书本P23知识窗。五、小结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未来的世界会有更多的精彩等待同学们去体验和感受,只要同学们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并有正确的科学方法辅助,我相信未来的世界是永远属于你们的!教学反思:第二节 认识计算机软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什么是软件,计算机为什么必须用软件? 2、软件基本分类(建议分两类即可)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使用正版软件的意识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软件 难点: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设备组成,但有了这些设备,计算机就有了我们想要的功能了吗?我们来看一个演示 (准备两台配置相同的电脑,其中一台装入一种软件(以金山打字通为例,也可用其它软件),另一台不装。) 教师演示:两台计算机中一台可以使用金山打字通,而另一台不能。 提问:为什么两台完全一样的电脑,其中一台能使用金山打字通,而另一台不能?(需要安装软件)。今天,我来就来认识认识计算机的软件。 引入课题 2、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软件 从上面的例子,同学们可以体会到,要让计算机正常工作,就需要为计算机安装软件,那么软件是什么呢?计算机为什么需要安装软件呢?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 小游戏: 你能说说下面事物中什么和计算机硬件类似,什么和计算机软件类似吗?用线连一连。 二、软件的基本分类 1、出示Windows启动时图案,提问:你见过这样图案吗?你知道这是什么软件吗?你知道这个软件的作用吗?请阅读课文P26“操作系统”小节后回答。 你知道Windows操作系统先后有哪些“兄弟姐妹”吗?请在互联网上寻找答案。(探究活动4小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搜索引擎中查询) 2、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2小题) A、上网查一查,下面的软件有什么用途?WinRAR、ACDSee、金山词霸 B、上网查一查,如果我们希望电脑具有下列功能,可以使用什么软件?打字练习、听MP3音乐、制作幻灯片 想一想: A、这些软件的作用和操作系统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把这些软件叫做什么软件?阅读“应用软件”一小节 B、通过以上活动,我知道了:如果想让计算机做更多的事,就需要为计算机_。 教学反思:第三节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2、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法、情景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难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教学过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所有实体部件的集合,通常这些部件由电路(电子元件)、机械等物理部件组成。直观地看,计算机硬件是一大堆设备,它们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计算机软件发挥作用、施展其技能的舞台。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有关资料。所谓程序实际上是用户用于指挥计算机执行各种动作以便完成指定任务的指令的集合。硬件系统由五大部件组成:(1). 运算器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LU,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2). 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人们预先确定的操作步骤,控制微机各部件步调一致地自动工作。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3). 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储信息的重要功能部件。内存储器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若干二进制代码,该代码可以是数据或程序代码。内存容量的大小通常用字节(Byte)表示。(4).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5). 输出设备将存放在计算机中的信息(包括程序和数据)传送到外部媒介,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将上述计算机硬件的 5大功能部件用总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的软件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系统工具软件和高级语言系统。应用软件分为专用型应用软件和通用型应用软件。这些内容我们上节课有学过1、操作系统UNIX、Z-80、DOS、Linux、Windows/X 、Windows NT、Novell Netware等2、应用软件Office系列、ACDSee、Authorware、Flash、DreamWeaverMX、FireWork等四、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呢?(一)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设计思想:1、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指令2、将编好的程序事先存入计算机内存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的顺序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3、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二)计算机工作过程:工作流程如图: 教学反思:第四节 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Windows XP、桌面和“开始”菜单。2、掌握Windows XP的启动和关退出方法。3、了解鼠标指针的含义。4、初步掌握鼠标器的五种操作方法(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5、学会设置桌面背景。教程与方法:能根据问题去探索性学习,能总结出探索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树立在实践中得出真理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Windows XP,掌握启动、退出的方法。难点:鼠标器的操作,Windows XP桌面和“开始”菜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了解了计算机有这么多的功能和用途,现在应该再也坐不住了,大家都想打开计算机去看够究竟。今天啊,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瞧瞧!二、新授1、Windows XP的启动我们首先来学习怎样打开计算机,打开计算机的步骤是:打开显示器打开主机电源”学生试一试打开计算机,向学生说明显示器和主机电源的位置。2、Windows XP是什么(1)Windows XP的作用打开计算机后我们发现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了Windows XP,那么Windows XP是什么呢?Windows XP是美国微软(Microsoft)公司于19XP年推出的、具有图形化界面的计算机系统软件。Window是“窗口”的意思,XP是版本号。计算机仅有硬件设备是没有办法工作的,有了Windows XP计算机才能为我们所用,Windows XP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和为软件运行提供环境。(教师广播边说边演示)Windows XP的操作界面直观图形化。精美的绘图;音乐和VCD的播放;运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功能。(2)认识桌面现在,同学们的计算机都启动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画面如同一张桌子,我们可以在上面摆放和移动物品,所以我们叫它Windows桌面。同学们一同来看看桌面上有那些东西?(教师广播边说边演示)桌面最下边的我们叫它任务栏,任务栏的左边是“开始”按钮,右面是输入法显示区和时间显示。打开两个窗口或应用程序,任务栏上会显示对应的小图标(按钮),单击按钮可以切换窗口。利用鼠标可以将任务栏拖到桌面的上边、左边或右边。桌面上许多小图形们把它叫做“图标”,每个图标代表不同的对象。指针指向“我的电脑”,再双击“我的电脑”,查看所使用计算机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指针指向“回收站”,再双击“回收站”,讲述“回收站”是暂时存放被删除硬盘文件的地方,可以删除文件或者恢复被删除文件。桌面上可以移动的箭头,我们把它叫做鼠标指针。指针可以在桌面上移动。3、鼠标器的操作(1)认识鼠标器常见的鼠标器(滚轮鼠标)有左右两个键,底部有滚球,还有一种比如老师手上的光电鼠。指导学生观察鼠标器。使用鼠标器时,通常将右手食指放在左键上、中指放在右键上,手指自然弯曲握鼠标器。当我们移动右手时,鼠标指针也随之移动。试一试:右手食指放在左键上、中指放在右键上,手指自然弯曲握鼠标器轻轻的移动右手,观察鼠标指针的变化。我们还要知道在不同的任务时,鼠标指针会出现不同的形状。(2)鼠标器的5种操作我们怎样使用鼠标器呢?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有5种:指向、单击、拖动、双击、右击(讲解,学生动手试一试)指向:移动鼠标器,使指针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我的文档上。单击:指针指向对象以后,食指单击一下鼠标左键。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开始”按钮上单击鼠标左键,看效果。双击:指针指向对象以后,食指连续击两下鼠标器左键。学生反复练习双击;指针指向“我的电脑”双击鼠标左键,打开“我的电脑”。右击:指针指向对象以后,中指击一下鼠标器的右键。学生将指针指向桌面的空白处练习右击,打开快捷菜单。拖动:指针指向对象以后,食指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强调按住不放),移动鼠标器,将对象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放开鼠标器左键。练习拖动“我的电脑”,移动鼠标指向单击鼠标左键不放,再移动鼠标,可以发现我的电脑跟着鼠标指针一起移动,移动到桌面的空白处放开鼠标左键。4、设置桌面的背景。1、先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桌面背景。(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分别用acdsee看图软件出示几幅桌面背景画“有图案的桌面背景”“图片背景”“照片背景”其中照片背景用班级中一位同学的照片或老师的照片作背景。)大家觉得这些桌面背景怎么样?那么如何设置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演示。2、设置带有图案的背景第一步: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出现“显示属性”对话框。第二步:在“背景”标签的选项中选择一个图片,在对话框中的显示器里可以预览效果,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桌面背景就改变了。让学生尝试练习。设置用其他收集到的图片作背景。刚才有同学提出,他想采用老师最初演示给大家看的那些图片作背景,该怎么办呢?请接着看。在“背景”标签选项中,点击“浏览”按钮,在“打开”对话框中,从“搜寻”一栏中打开自己喜爱的图片所在的文件夹,选中这张图片,单击“打开”按钮,在预览窗口中就会出现这张图片,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了。请学生说操作过程,来“指导”老师操作。然后学生尝试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对学生较易出现问题的选择其他图片作背景一项多个别指导。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演示一下操作步骤?要求: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操作步骤。如果你想把自己的照片作为背景,就必须借助扫描仪或者数码相机来完成了。5、Windows XP的关闭(教师广播边说边演示)(1)认识开始菜单移动鼠标指向“开始”按钮,单击“开始”按钮,打开了“开始”菜单。“开始”中有“程序(P)”“收藏夹(A)”“文档(D)”“设置(S)”“帮助(H)”和“关闭系统(U)”等命令,这样的命令我们叫它菜单命令。(2)学习关闭Windows XP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单击“开始”菜单中的“关闭系统(U)”命令,弹出“关闭Windows”对话框。再单击对话框中的“关闭计算机(U)”命令(这时左边的小圈子中便出现小黑点),然后单击“是(Y)”按钮,计算机开始关闭Windows XP系统。试一试关闭Windows XP(老师指导口述步骤)。三、巩固练习练一练1、Windows XP,将桌面上“我的电脑”、“回收站”拖到别的位置,然后在把他们拖到原来的位置。2、用鼠标器把任务栏拖动到桌面的左边、上边、右边,再拖到桌面的下边。3、移动指针指向任务栏右端显示的时间上,可显示当前的日期。4、上网找图片,并设为桌面背景。5、依次单击“开始”按钮和“关闭系统(U)”命令,弹出“关闭Windows”对话框。单击对话框中的“重新启动计算机(R)”命令,再单击“是(Y)”按钮,计算机重新启动Windows XP系统。6、依次单击“开始”按钮和“关闭系统(U)”命令,弹出“关闭Windows”对话框。单击对话框中的“关闭计算机(U)”命令,再单击“是(Y)”按钮,关闭Windows XP系统。四、小结同学们今天学会了做什么啊?(学生回答自我总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Windows xp窗口,了解窗口的组成。2、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3、初步认识菜单命令。4、5、进一步掌握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窗口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难点:菜单命令。教学过程:一、导入指导学生练习打开计算机,双击“我的电脑”图标。师:这时我们发现桌面上打开了一个长方形区域,我们称这个长方形区域为窗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窗口的组成和学习窗口的基本操作。二、新授1、窗口的组成同学们,我们知道桌面上的长方形区域叫作窗口(出示幻灯片),窗口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教师演示讲解窗口各部分的名称)窗口的第一行是标题栏,标题栏里显示窗口的名称,当前我们打开的是“我的电脑”窗口,所以标题栏里显示“我的电脑”字样;窗口的第二行是菜单栏,菜单栏中列出了各种对窗口进行操作的菜单命令;窗口的第三行是工具栏,工具栏中排列着常用的命令按钮;最下面的是状态栏,显示窗口当前的一些信息;窗口的右上角分别是“最小化”,“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2、窗口的基本操作知道窗口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都想了,我们如何去动手去用窗口啊。其实很简单。下面就同老师一起学习窗口的简单操作。(1)最小化窗口教师边说边演示单击“最小化”按钮,窗口最小化以后会在缩小成任务栏上的一个小图标按钮,单击任务栏中的这个按钮,窗口就恢复原状。操作练习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最小化“我的电脑”窗口,再把“我的电脑”窗口恢复原状。(2)最大化(还原)窗口教师边说边演示 单击“最大化”按钮,窗口会扩大到整个桌面,这时“最大化”按钮变成了“还原”按钮;单击“还原”按钮,窗口恢复原状。操作练习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最大化“我的电脑”窗口,还原“我的电脑”窗口。(3)切换窗口教师边说边演示 先后打开“我的电脑”和“回收站”窗口,我们发现他们的标题栏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回答:一个呈深颜色,另一个呈淡颜色);我们把标题栏呈深颜色的窗口叫作当前窗口,现在“回收站”窗口为当前窗口。我们单击任务栏上一个窗口图标按钮,如:我们单击“我的电脑”图标按钮,就把“我的电脑”窗口切换成当前窗口。操作练习先后打开“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窗口,切换“我的电脑”为当前窗口。试一试我们还可以通过单击非当前窗口的任意地方,把它切换成当前窗口。单击“我的文档”窗口的任意一个地方把它变成当前窗口。(4)移动窗口教师边说边演示 将指针指向“我的电脑”窗口的标题栏,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再移动鼠标,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我的电脑”窗口也跟着移动了,这就是窗口的拖动操作,可以用这种方法移动窗口的位置。操作练习 先后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在桌面上移动它。(5)改变窗口的大小、关闭窗口(教师边说边演示)我们有时为了操作的方便要改变窗口的大小,其实这很容易。我们可以将指针移动到窗口的边框上面,这时我们会发现指针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呈 ,这时我们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上下左右拖动鼠标就可以分别改变窗口的宽度和高度,如果我们想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的时候,就将鼠标指针移动到窗口的四个角中的任意一个角,指针的形状会呈 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向对角线方向拖动鼠标,就可以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学生练习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练习改变窗口的大小,分别改变窗口的高度,宽度。再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窗口的操作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单击“关闭”按钮,来关闭窗口,关闭窗口的同时在窗口中运行的程序也被同时关闭了。3、窗口的伙伴任务栏理解任务栏作用(1)、介绍“任务栏”书本P36。(2)、让学生打开一个窗口,观察任务栏变化,理解任务栏和窗口的联系。介绍任务栏“窗口铵钮”。观察打开窗口时任务栏有什么现象发生,答问。(3)、让学生同时打开纸牌和扫雷窗口,在任务栏交替单击“纸牌”和“扫雷”窗口按钮,观察任务栏窗口变化和桌面上窗口变化。通过操作试验,掌握用任务栏切换窗口的方法。(4)、设置任务栏“任务栏”中有“开始”按钮、输入法提示器、时钟等。“任务栏”位于桌面的下方,右击“任务栏”,选择“属性”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可以对“任务栏”进行个性设置,双击“任务栏”中的“时钟”、“音量图标”可以对时钟和音量进行设置。4、菜单命令教师边说边演示菜单栏中的任意以各命令,会弹出一个下拉菜单,我们发现菜单中有很多的命令,他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有的命令呈黑色,有的是灰色),解释:其中黑色的命令白表示现在可以选择使用的命令,灰色的命令则表示暂时不能使用的命令。试一试打开查看(V)菜单命令,可以看见“查看”菜单“工具栏”命令右侧有一个“ ”,同学们把鼠标移动到“工具栏”命令上我们会发现了什么?(又弹出一个菜单),我们叫它“子菜单”。“ ”表示这个菜单命令还有子菜单。在“查看”菜单中,我们发现“状态栏”命令的左侧有一个黑色的“”,表示这个命令被选中,并正在起作用,窗口下放正显示状态栏;同学们可以用鼠标器再次单击一下“状态栏”命令,这时我们发现这个命令左边的“”的消失了,表示这个命令不发挥作用了,同时我们看到窗口的状态栏也随消失。同学们在通过操作发现一下带有“”的命令有什么特别的?学生汇报:会弹出一个长方形象窗口一样的东西。师:(打开一个“对话框”演示)这个象窗口一样的东西我们叫“对话框”。“对话框”里有标签、下拉列表框,单选项,复选项等等。4窗口滚动教师边说边演示打开一个窗口,如果窗口中的内容较多,或者窗口较小,这时窗口就无法显示所有的内容,要查看窗口中的其他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滚动条”来做到。(出示带有滚动条的窗口说明滚动条各部分的名称)滑块、垂直滚动水平滚动条、滚动指针。单击滚动条两端的滚动指针,或者单击滚动条上的空白处,或者拖动滚动条上的滑块,就可以看到窗口上的其他内容。(分别演示)试一试逐渐增大窗口,观察滑块长度的变化。单击窗口左上角,弹出控制菜单,单击其中“最小化”命令,观察其作用和操作什么地方相同?分别打开“我的电脑”和“回收站”窗口,观察标题栏的颜色是否相同?三、巩固练习1、打开窗口“我的电脑”“回收站”“我的文档”窗口,使“我的电脑”窗口为当前窗口,在切换“我的文档”窗口为当前窗口。2、移动“我的电脑”窗口到“回收站”窗口上面。3、把“我的文档”窗口的大小调节得比“我的电脑”窗口的大小大一倍左右。4、将时钟调整为2009年1月1日14:00。5、将音量调为最大。四、小结师:我们今天学会了哪些操作?我们今天知道了窗口各部分的名称,还学会了窗口的一些基本的操作及任务栏的设置。从现在开始窗口对我们来说不再陌生了对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更加的熟悉了解他的哦。教学反思:第五节 管理计算机文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Windows XP文件管理的方法及其特点。2熟悉Windows XP文件命名及其使用规则,了解文件的特性。3掌握新建文件夹和保存文件。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了解Windows XP文件管理的方法及其特点;熟悉Windows XP文件命名及其使用规则,了解文件的特性。 2通过任务驱动法,掌握新建文件夹和保存文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Windows XP操作系统等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建文件夹和文本文档及文件的保存。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存放,新建文件夹,保存文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我们经常说到文件、文件夹,那文件和文件夹到底是什么?他们是怎么组织存放的?文件有什么特性?这一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建立文件及文件夹呢?(二)讲授新课:1、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1)文件:文件是数据在外存储器上的一种组织形式。表示信息的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自然语言,最终都要转换成地进制编码,以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上。如果将外存储器比作仓库,文件就是仓库中的物品,软盘、硬盘、光盘、可移动盘等外存储器可以看成是挂在计算机上的各自独立的仓库,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这些外存储器中存储或读取文件。(建立一个文件夹,其中包括文件与文件夹,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屏幕广播内容指出哪些是文件,哪些是文件夹)(2)文件夹:计算机中的文件各类很多,数目也很大,为了便于管理,Windows操作系统引入了文件夹概念。通常将相关的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如同将仓库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归类存放物品。仓库中的不同区域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区域,文件夹中可以再建立子文件夹。因此文件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树型结构。2、文件命名规则仔细观察文件或文件夹,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名称,即文件名。文件名由“主文件名.扩展名”组成。主文件名通常由用户命名,扩展名通常由使用的软件产生,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型。文件夹的命名与文件的命名规则相同。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命名及使用规则如下:文件名最长可达到255个字符;文件名中可以使用空格、字母及汉字,但不能使用下列字符?*”/:;Windows操作系统保留文件名的大小字符,但在确认文件时,并不区分排泄物在文件查询或显示时可以使用通配符?和*。3、文件的特性文件的特性:(1)唯一性:在同一个磁盘的同一个文件夹(目录)中不同的文件不能使用相同的名字。(2)可携带性:文件可以从一张磁盘复制到另一张磁盘,或者从一台电脑复制到另一台电脑。(3)可修改性:一个文件可以进行修改、扩大和缩小,还可以完全删除。(4)可容性:文件可以存放字母、数字、图片和声音等各种信息。(5)确定性:文件在计算机中的位置通过路径来确定。文件的路径由存储文件的驱动器名称、文件夹和子文件夹组成。4、新建文件夹任务:在D盘新建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教师屏幕广播演示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操作步骤:双击“我的电脑”打开“D盘” 右键“新建文件夹” 键入自己的名字确认文件名5、创建文本文件 (1)通过“文本文档”编辑一段“学习总结”。(2)把该文本文档保存到D盘的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下。(教师屏幕广播演示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操作步骤:文件保存“保存位置”一栏中通过下拉按钮选定要保存的位置。(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Windows XP文件管理的方法及其特点,Windows XP文件命名及其使用规则,了解了文件的特性。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新建文件夹、保存文件和创建文本文档。这节课是管理计算机文件的基础课程,所以大家一定要能够熟练掌握。(四)学生练习完成在D盘新建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并在此文件夹下新建文本文档,以“学习总结”命名,并在此文本文档中编辑一段信息技术学习总结。完成作业后,交到教师机“管理计算机文件”文件夹中。板书设计:第十课时 管理计算机文件1、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文件:是数据在外存储器上的一种组织形式。2、文件命名规则最长可达到255个字符可使用空格、字母及汉字,不能使用下列字符?*”/:;Windows操作系统保留文件名的大小字符,但在确认文件时,并不区分3、文件的特性唯一性 可携带性 可修改性 可容性 确定性4、新建文件夹双击“我的电脑”打开“D盘” 右键“新建文件夹” 键入自己的名字确认文件名(空白处单击或按“Enter”键)5、创建文本文档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文件夹的新建,文件的保存操作。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打开、复制、移动和删除。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巩固文件夹的新建,文件的保存操作,在原有的基础,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打开、复制、移动和删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Windows XP操作系统等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件和文件夹的打开、复制、移动和删除的操作。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和移动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平时我们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COPY一份就行啦!我们还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不合适就Cancel就行啦!那大家知道什么叫做COPY吗?什么叫做Cancel吗?大家学完这一节课就会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涵义吗?2、巩固文件夹的新建,文件的保存。任务:在D盘新建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文件夹里存放文本文件“自我介绍.txt”。(二)讲授新课:1、打开文件打开文件就是要打开选定的文件的内容。任务:请学生根据路径C:新建文件夹stu.txt打开该文件。2、复制文件复制文件,就是保留原有文件,并在新的文件夹或磁盘中放置其复制品。任务:把刚才打开的文本文件stu复制到刚才新建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中。(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操作步骤:(1)选定文件stu.txt;(2)用鼠标拖曳的方法,把文件stu.txt拖到D盘自己的文件夹中。用拖曳的方法复制文件的一般规则:若复制文件与原文件在不同的驱动器上,则直接拖曳图标即可;若复制文件与原文件在同一驱动器上,则需按住键,再拖曳图标。3、移动文件 移动文件只是把选定文件搬运到新的位置,原位置不再有该文件了。任务:把文本文件“自我介绍.txt”移动到D盘的根目录下。(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操作步骤:(1)选定文件stu.txt;(2)用鼠标单击工具栏里的“剪切”按钮;(3)打开D盘;(4)用鼠标单击工具栏里的“粘贴”按钮。用拖曳的方法复制文件的一般规则:在同一驱动器上移动,直接拖曳图标即可;在不同驱动器上移动,则需按住键,然后再拖曳图标。4、删除文件或文件夹删除文件或文件夹,就是把一些没有保留价值的文件像倒垃圾一样从磁盘中清除。任务:把C盘的文件夹my music删除。操作步骤:(1)选定文件夹;(2)点击右键,选择“删除”。 (3)弹出对话框选择“是”。还可使用键盘上的Delete键进行删除操作。(三)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件或文件夹的打开、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教师可即时提问,与同学们一起复习。)(四)学生练习板书设计:第十一课时:文件管理打开、复制、移动文件,删除文件或文件夹1、打开文件 C:新建文件夹stu.txt 打开此文件。2、复制文件 选定文件stu.txt;用鼠标拖曳的方法,把文件stu.txt拖到D盘自己的文件夹中。3、移动文件 选定文件stu.txt,点击右键的“剪切”;打开D盘;右键点击“粘贴”。4、删除文件或文件夹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2掌握回收站的使用。3.掌握如何搜索文件或文件夹。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巩固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并掌握回收站的使用及如何使用查找工具搜索文件或文件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Windows XP操作系统等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回收站的使用;搜索文件或文件夹。难点:如何搜索文件或文件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了的东西,会怎么样处理啊?对了,是扔掉,在电脑里面使用时间长了也会出现一些不要了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