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段考试题 历史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6605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段考试题 历史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段考试题 历史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段考试题 历史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段考试题 历史 word版缺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A以氏族为姓 B以国名为姓C以居住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2、“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句话反映出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C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了资本主义发展因素3、“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资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4、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一直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珍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段台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说明这是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B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C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D表明古往今来君子爱财5、他的总品以力量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气势,他以精湛的技巧雕琢出令人震撼的英雄主义气概,他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他是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拉斐尔 D梵高6、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这解说:“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A完成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典型体现马克思所论述的这一过程的是A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B英国的圈地运动C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D俄国1861年改革8、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这表明孟德斯鸠对自由的看法是:A自由是人的一种新进体验B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C自由的条件是安全有保障D自由是法律许可范围的自由9、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形容拿破仑“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马克思主要说明的是A拿破仑战争有进一步摧毁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B拿破仑具有卓越的才C拿破仑战争维护了法国的独立D拿破仑战争践踏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10、对下图反应的历史事件的评书正确的是A反法同盟对拿破仑的一次胜利B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C在法国等国的大力援助下取得胜利D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1、“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下列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反映的是美国国会议员选举的资格规定B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众议院议员选举的资格规定C体现了相对民主的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D暴露了美国标榜的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行为12、“我们恢复了我们原有的尊严,维护我们的权利,我们宣誓:永远不把我们的权利委弃给任何强国。”海底独立宣言的发表表明A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B在革命领袖伊达尔哥领导下取得成功C掀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D独立战争于1791年取得胜利13、共产党宣言中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适应了资本主义市场扩大的要求B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C工业革命史工场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阶段D蒸汽和机器是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力14、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透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恩格斯和马克思“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是为了A指导和推动工人运动B研究科学理论C创立了第一国际 D建立巴黎公社政权15、对下图美国内战初期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类别北方南方州数23个11个人口2200万900万(其中约300万黑人奴隶)工业生产占全国比重91%9%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75%25%棉花产量占全国比重4%96%小麦产量占全国比重81%19%A北方工商业经济比南方奴隶制经济具有明显优势B北方比南方拥有相对广泛的群众基础C南北经济结构的巨大差异是导致战争的原因之D力量对比悬殊导致了内战初期南方的节节失利16、铁血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他的主张主要是为了A完成德意志的统一B镇压德意志境内的工人运动C与英国争夺殖民霸权D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7、明智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有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与这一治国思想直接对应的明治政府的政策是A殖产兴业 B文明开化 C富国强兵 D市民平等18、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人木户孝允在1869年的一封信中说:“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这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A要朝廷建立新式海陆军B建立绝对效忠天皇的军队C明治初年日本就准备对外侵略D建立港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到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应用和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他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工业革命是实际生活的需求而引起的 工业革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直接指导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的开始ABCD20、罗德斯在1895年的一次讲话中说:“为了使联合王国4000万居民避免残酷的内战,我们这些殖民主义政治家应当占领新的领土,来安置过剩的人口,为工厂和矿山出产的商品找到新的销售市场。”这表明19世纪末的英国经济发展战略是A运用新技术成果以扩大生产规模 B避免内战以化解国内的C发展商品生产以增加工人就业率 D扩张海外殖民以拓展发展空间21、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在恩格斯看来,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出现表明阶级矛盾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22、1917年墨西哥宪法规定:“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以有权本属国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所有制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接直接属于国家”这说明的是A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它保障了工人阶级的利益C它具有反封建的内容条款 D它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23、第二国际通过大会决议:“在确定的日期内,同时组织大规模的国际性的示威游行,这样,在全世界各国和各个城市,在规定的同一天,劳动者都能像政治当局提出要求:用法律限制工作日不得超过八小时5月1日这一天就规定为国际示威游行日。”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它表明第二国际通过大会决议统一领导各公共人组织B它导致国际劳动节的产生C它表明这一时期工人运动以合法斗争方式为主D它可能与纪念芝加哥工人罢工有关24、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中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意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欧洲已经出现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B德国要求同英国进行战争C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矛盾尖锐D德国要求打破欧洲均势25、恩格斯自然辨证法中提到“能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巩固基础的发展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恩格斯给予高度评价的是哪位科学家的成就A拉瓦锡 B达尔顿 C居里夫人 D门捷列夫二、材料解析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航路的发现,交往扩大了,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学家丹莱杰温斯说:北美和俄罗斯平原是我们的良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非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所有这一切无不与机器生产的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材料三、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些。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请回答:(1)材料一中“美洲和东印度航线的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括这一重大事件产生的影响?(6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4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儿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兰开夏事件(当时人的通信)材料二、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发生富者利诱,有权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全国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带来繁荣。1839年全国请愿书材料三、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材料四、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工人们似乎已经了解到这一点,因为运动已经在英、德、法几国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公认的政党的步骤。国际公认协会成立宣言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当时英国工人斗争有什么特点?(2分)(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工人运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又和突出历史意义?(4分)(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2分)(4)材料四反映出无产阶级运动又出现了哪些新特点?概括四段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06年8月,一位英国人在一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经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件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经开始支配人们。他们厌倦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较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从睡梦中惊醒。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这是一种中国人的中国的思想趋势。在波斯由于邻近俄国,这种觉醒看来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运动的形式。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的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以及泛伊斯兰教运动的扩大。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布朗19051909年的波斯革命材料二、亚洲一个小王国(日本)对欧洲一个强大国家的这一胜利是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一事件个整个殖民地世界以巨大希望和极大刺激,使各地被压迫民族激动不已全球通史请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的“人本的胜利”、中国的“排外运动”,波斯的“民主改革”分别指什么事件?(3分)(2)概括材料一中布朗对“东方觉醒”原因的认识。你认为他的分析是否全面?说明你的理由。(5分)(3)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相同之处?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4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两年以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请回答:(1)材料一中德国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2分) (2)材料一、材料二中,双方对当时世界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 (4分)哪一方面的观点较符合实际?(1分) 结合1916年的战况加以说明。(3分)(3)以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2分) 你是如何看待的?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