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归纳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99969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归纳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归纳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归纳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生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必修2,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章,章末归纳整合,第一章,网络构建,高考直击,即时巩固,1(2015.海南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答案D,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细胞的有性生殖过程,研究的是细胞核遗传,他通过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否定了融合遗传,因此A、B错误;一对基因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3种,4对基因的自交后代基因型有3481种,C错误;AaBbCc个体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aabbcc个体只产生一种配子,测交时,测交后代基因型有8种,D正确。,2(2015上海卷,26)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1/16B.2/16C5/16D6/16答案D,解析由“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花长为24mm的个体为杂合子,再结合“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且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可推知花长为24mm的个体为杂合子,且个体中含4个显性基因和2个隐性基因。假设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CC,则基因型相同的这样的个体杂交后代含4个显性基因和两个隐性基因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这三种基因型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为:1/41/4111/411/21/216/16;答案选D。,3(2015天津卷,9)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乙的基因型是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答案TtrrttRr18.75%(或者3/16)解析读图时要看准表中的数字是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甲自交后代中不患条锈病的占25%,说明患条锈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T;乙自交的后代中不患白粉病的占75%,说明患白粉病的基因为隐性基因r。甲自交后代不患条锈病的占25%,全患白粉病,推出甲的基因型为Ttrr;乙自交后代全不患条锈病,不患白粉病的占75%,推出乙的基因型为ttRr。丙自交的后代中,不患条锈病的占1/4,不患白粉病的占3/4,故不患病的占1/43/43/16。,1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离定律的过程及特点。验证分离定律可用测交法,其中显性亲本为杂合子,因此A影响最小;若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基本要求就是要显性绝对表现,没有过渡类型,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B、C影响较大;实验操作流程的控制和结果采用统计学的方法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D影响较大。,2(2015福州测试)番茄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杂合的红果肉的番茄自交获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番茄自交得F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F2中无性状分离BF2中性状分离比3:1C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D在F2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答案C,解析杂合的红果肉的番茄自交获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番茄自交得F2,由于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番茄中DD占1/3、Dd占2/3,则F2中dd占2/31/41/6,F2中性状分离比为5:1,其中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在F1即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3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有关知识。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灰:黄:黑:米9:3:3:1可见,该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黑色、黄色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灰色由双显性基因控制,米色由双隐性基因控制。设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为Aa、Bb,则黄色亲本为aaBB(或AAbb),黑色亲本为AAbb(或aaBB),F1灰色均为双杂合个体(AaBb),F1与纯合黄色亲本杂交(AaBbaaBB),后代表现型为212种;F2中灰色大鼠基因型为A_B_,F2灰色大鼠中有AABB组合类型外还有AABb、AaBb、AaBB三种基因型,并不都是杂合子;F2中,黑色大鼠的基因型为1/3aaBB或2/3aaBb,米色大鼠基因型为aabb,则其杂交后代中米色大鼠的概率是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