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8976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一、(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罗睺(hu)胆怯(qi)刘家峧(yo)B扳(bn)倒 惊蛰(zh) 苞蕾(li)C镢(ju)头 窘(jing)迫 揶(y)揄D脸颊(ji) 眩(xun)晕 惊讶(y)【答案】B(A峧:jio,C揶:y,D眩:xu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刻舟求剑地以为吃了这个庆丰包子,就深得勤俭节约的精髓与风范,那就未必了。B朝鲜当前的经济特区政策,是其不得已的两难选择,能否持续下去,还得刮目相看。C恒大不需要足球“老人”,那是因为许家印坚定地认为中国足球的经验不足挂齿。D单就独到和睿智而言,庄子在群星闪耀的先秦诸子中是首当其冲的人物之一。【答案】A(A项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B项,“刮目相看”指人进步发展很快,不能用旧眼光看待。这里是说“拭目以待”。C项中的“不足挂齿”,是谦词,不值一提,这里是“不足为训”。D项“首当其冲”,重点是“冲”,指道路上的要冲,重要的地方。敌军首先攻击的关口或要塞,最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这里是“首屈一指”。)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看完悲惨世界,忽然觉得只有它才能解释自己何以数度泪流满面的原因,那些眼泪是心底暖意和热情的源源涌出。B孔子和孟子擅长“换位思考”,由此建立了以体贴他人为核心的仁义慈爱,建立了厚于待人严于律己的宽恕以及反观内省等思想体系。C我站在屏幕前,站在每一块被精心修复的梵文彩绘天花板下,站在温守诺先生的面前,徐徐念出手中讲稿的每一个字。D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和解放军并没有统一制式的水壶,战士们背的大多是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为主。【答案】C(A项为句式杂糅,“何以”与“的原因”杂糅。去掉“的原因”。B项为成份残缺,第一个“建立”缺少宾语中心词“的学说”。D项为句式杂糅,“大多是”与“为主”杂糅。)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想今夕看月已无希望,那么赏赏栈桥的灯光,也可以慰情聊胜。_,_。_?_:_。_。不知被谁将这些月蛋连缀在一起,成了两排明珠璎珞,献上海后的柔胸。林中的煤气灯,是月亮下的蛋每一柱头,安设一盏水月灯,圆圆的,正像一轮乍自东方升起淡黄的月亮现在月亮选取东海为床,将她的蛋一颗一颗自青天落到软如锦褥的碧波里月亮那会这么多想起了某外国文豪的隽语栈桥两边立着两行白石柱ABC D【答案】B(前语境给了中心话题是栈桥的灯光。全段文字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分别介绍了近处栈桥上的灯(),由灯产生的联想()及远处的景观()三种情景。整段文字几乎都用了陈述对象首尾相连的方式联结着。如栈桥、石柱、月亮、蛋。)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汉字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中国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正是借助汉字,才可以把中央政令贯彻到全国各地。罗马帝国灭亡后,民族独立,分裂成许多分散割据的邦国,迄今为止,还是多种文字并存。他们的生产能力的总和已超过美国,他们深感分散给发展带来的弊端,却一时无法改变。我们的汉字,早在秦以前各大国如齐、楚、秦,文字已基本趋同,秦汉统一后,规范了文字。我们的二十四史就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新中国建立后,为了文化普及,国家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改革的原则是一个字不超过十划。由于时间仓促,考虑不周,把原来几个不同的字,简化为一个字。有时发生歧义,影响字义的准确性。但总的说来,这次改革是成功的,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且影响到海外,像新加坡早已使用了简化汉字。因为书写方便,合理的简化字,是受欢迎的。但由于有些简化后的汉字,与古汉字发生歧义,给汉字的使用带来新的问题,甚至因此闹出一些误解和笑话。据说,有人在某大学图书馆借阅後漢書,恰好此书名三个字都是繁体,管理员不认识繁体字,说没有此书。现在电脑软件有汉字繁简转换的功能。由于繁、简汉字存在的歧义,电脑识别也常发生错误。我们现在提倡国学,想教孩子从小读点古诗词、古文,由于青年人没有机会接触繁体字,阅读古人著作时发生隔阂,看不下去。xx年高考试卷有古文今译的考题。广州考区的一道古文翻译题,交白卷的达万人之多。我曾提议过“用简识繁”的补救办法。在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遇到简体与繁体发生歧义的字时,简化字旁用括弧注出该繁体字。例如:吉庆有余(餘)、史湘云(雲)。老师不必专门讲,也不列入学生考核内容。经过十二年的熏陶,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不少繁体字。这等于在全国做了一项国学普及工作,中国的古文、古诗词、古小说,人人可以方便阅读。这样做,有些文字改革专家们担心违反文字改革政策。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语文课照常进行,不增师生的负担,毫不费力地多认一批繁体字,并没有冲击文字改革,有什么不好?(编摘自任继愈光明日报汉字识繁用简的必要与可能有删节)5下列各项表述,不属于“汉字的功勋”依据的一项是()A中国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B把中央政令贯彻到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的全国各地。C罗马帝国分裂的许多邦国,生产能力的总和已超过美国。D我们的二十四史及古诗词古小说等,就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答案】A(A项所表述的,不是依据,而是“汉字的功勋”的观点。干扰项是C,C项表述的内容是罗马帝国分裂出的许多邦国,他们生产能力的总和很大,但是各自的邦国却不大。隐含的理由是国家的分裂与语言的不统一。在文中,其作用是反证我们汉字的功勋,是间接表达。)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新中国建立后,为了文化普及,国家进行的文字改革的原则是一个字不超过10划。B国家进行的文字改革,总的说来是成功的,因为书写方便,简化字是受全国欢迎的。C有些简化字,与古汉字发生歧义,给汉字使用带来新的问题,电脑识别也常发生错误。Dxx年高考广州考区古文翻译,交白卷达万人,是由没有机会接触繁体字所导致。【答案】B(B项说“简化字是受全国欢迎的”,原文说的是“合理的简化字”,B项扩大了范围。此题干扰项是D项。考生交白卷,原因有很多,且试题用的是简化字。但试题问的是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作者在这段举交白卷的例子,就是要说明没有机会接触繁体字的危害。作者的意思就是原文的意思,即使不完善,也是原文的意思。所以D项符合。)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的统一、发展和强大,需要文字的统一,还需要文字合理的改革和发展;我们中国如此,世界各国也都如此。B由于时间仓促,考虑不周,把原来几个不同的字,简化为一个字,造成了一些不合理的简化字,给汉字的使用带来了一些不便。C“用简识繁”,是在简化字旁用括弧注出该繁体字。如“史湘云(雲)”,说明简化字“云”对应的古汉字就是“雲”这一个字。D对简化字与古汉字发生歧义问题的补救,首先不能违反国家文字改革的大方向,其次也不能增加师生教学过程中的负担。【答案】C(今天的简化字“云”,是由两个不同的古汉字“云”、“雲”简化而成。在“史湘云”这里,“云”对应的古汉字应为“雲”;但简化字“云”对应的古汉字还有一个是“云”,如“子曰诗云”。C项只说了一个,漏掉了另一个,表述不全面。)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注】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族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孤,鞠于外家孤:幼年丧父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 易:轻视,看不起C欲以大安辇先帝行 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D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折:指责【答案】C(先:之前)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够表现鲁宗道为人刚正的品德的一组是()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ABC D【答案】B(表示鲁宗道勤奋刻苦有志气;是鲁宗道的政治主张;是表示鲁宗道的忠实,以上三项均与为人刚正的品德无关)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为自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答案】A(B鲁宗道最终并没有因此而无奈辞职。C在七庙中设立牌位并不是章献太后的主张,更没有成为事实;鲁宗道也并没有“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鲁宗道要求太后出行应该跟在皇帝后面,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这个说法也不尽正确。D重用他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后)第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3分)译文:_(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4分)译文:_(3)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3分)译文:_【答案】(1)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白白得到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2)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3)宗道为人刚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末节。参考译文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小的时候成了孤儿,寄养在外祖母家。舅舅们都是行武之人,很轻视宗道,宗道越发奋读书。(宗道)拿着自己所写的专章拜见戚纶,戚纶很器重他。中了进士,做了濠州定远尉,两次调动任海盐县令。县东南原来有小河,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称这个水利工程为“鲁公浦”。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考核宗道的政绩为上等,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过去谏官的奏章都要通过“阁门使”才能送到皇帝手中,并且谏官无法向皇帝面陈意见,鲁宗道请求当面与皇帝论事,奏章通过“通进司”直达皇帝,于是成了定例。宗道从传闻得知的事情,在朝廷上进谏多次,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后来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宗道为自己辩解说:“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白白得到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皇上反思了好长时间,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在大殿的墙壁上写上“鲁直”二字,大概是想念宗道。章献太后执掌朝政,问宗道说:“唐代的武后是个怎样的君主呢?”回答说:“她是唐代的罪人,差点危害国家。”太后默不作声。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太后问辅臣们,大家都不敢回答。宗道不赞成这么做,说:“如果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那后代君主怎么办?”有一天,仁宗皇帝、太后将一同到慈孝寺去,想先安排太后坐辇车在皇帝前边走,鲁宗道说:“丈夫死了跟从儿子,是妇人立身的道义。”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当时很多当权者都让自己的孩子在馆阁读书,宗道说:“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待的地方呢?”枢密使曹利用依仗权势骄横跋扈,宗道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责他,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两次升职做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来慰问,赐给他白金三千两。死了以后,太后亲自去祭奠他,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宗道为人刚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末节。做谕德时,住得离酒馆很近,曾改变服装出去到酒馆喝酒,遇到真宗紧急召见,派去传旨的使者到他家中等了很久,他才从酒店回来。到了宫中,使者要先进入禀报,就给他打招呼说:“皇上如果怪罪鲁公为何来得这么迟,该找个什么理由回答呢?”鲁宗道说:“只管将实情告诉皇上。”使者说:“(如果)这样,那么鲁公就获罪了。”鲁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蒙君王,就是做人臣的大罪过了。”到了真宗那里,真宗果然诘问他(为何迟迟而来),使者就完全按照鲁宗道所说的话如实向皇上禀报。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真宗听了不但未怪罪他,而且认为鲁宗道忠实可大用,并把这个意见告诉了刘太后。(真宗死后)刘太后临朝,鲁宗道就得到提升重用。1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中秋夜无月樊增祥亘古清光彻九州,只今烟雾锁琼楼。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注此诗写于1905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琼楼:出自苏轼词“又恐琼楼玉宇”。(1)一、二两句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进行简要分析。(4分)_(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_【答案】(1)一、二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中秋圆月自古至今都是照彻大地,而今晚上却被云雾遮蔽了;运用借代,“琼楼”代指月亮,更有诗意,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运用烘托,“烟雾”“锁”等字眼,烘托出一种令人压抑愁闷的气氛。(2)三、四两句意为人们不要因中秋夜天阴无月看不到祖国山河而发愁,如果圆月当空,看到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反而会更加悲愁。这两句一反常人中秋赏月大都希望圆月当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通过诗人想月出又怕月出的心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之情。13补写下列句中空缺部分。(两组中只选一组)(5分)(1)_在定风波中写道:_,微冷,_。烛之武退秦师中写道: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不知;_,不武。吾所以为此者,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_在望海潮中写道:_,_,天堑无涯。寡人之于国也中写道: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潦水尽而寒潭清,_。(王勃滕王阁序)【答案】(1)苏轼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失其所与以乱易整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柳永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烟光凝而暮山紫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来,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来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来。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一早起来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来。”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节)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用来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C琴槽里的纸条,本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答案】选D项给3分,选A项给2分,选B项给1分。选CE不给分。(B项中的心理活动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把较为重要的内容没有表达出来。一是表达了老瞎子渴望见到光明的急切心情,二是与后文得知白纸后的失落乃至绝望形成对比和反差。C项错解了白纸的寓意和师傅们的坚毅与慈悲。E项,对小说的主旨的理解是错误的,瞎子艺人没有对命运的不公与不平,他们努力争取,说明了他们对眼瞎的接受并积极奋斗。)15小说的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_【答案】描述老瞎子说书精彩的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正侧两面突显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形象。为后文说唱罗成一书及弹断最后琴弦做铺垫。16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_【答案】努力进取,坚毅顽强。虽然眼瞎了,但心存希望,渴望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见到光明,并一直努力争取。天越热,越拼命,不愿失去说书好时候。慈善悲悯,传承大爱。当他得知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后,并不把真相告诉徒弟,仍鼓励徒弟继续努力,留给后人以希望。技艺精彩,细心严管。其说书深受大家喜爱,观察仔细,眼瞎心亮,严格管教徒弟。17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6分)_【答案】(1)“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如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就可以见到了光明。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有了这目标或希望,瞎眼人才能活下去。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空,治不好眼睛,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师傅还有一个庄严的使命,即是把这个希望传承给下一代。(2)我们普通的人们,也会遭遇另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的危机灾难面前,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美好的愿望或美好的目标,用这个希望或目标激励自己坚强地活下去,即使明知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要给下一代人树立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勇敢坚强地活下去。六、(15分)18下面是某校黑板上的一篇报道,在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共有七处毛病。读完后进行修改,只修改五处(不能改变原意)。(4分)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_【答案】“到会的15名与会者”有赘余的毛病,保留“到会的”就应将“与会者”改为“共青团员”或“同学”;保留“与会者”就要去掉“到会的”。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中,“为”这一介宾结构中缺中心语“作贡献”,属于成分残缺,应改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当说话做事前”的“当”字赘余。如要保留这样的结构,应是“在前”。“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搭配不当,与“提高”搭配的,应是“认识”,与“意识”搭配的应为“加强、强化、树立”等。“不把这一点重视好”不合词语搭配的习惯,可改为“不重视这一点”或“对这一点不重视”,如要保留原有句子,则可改为“不把这一点重视起”。“不尽人意”是“不尽如人意”的误用,“不尽如人意”是不完全符合人的心意的意思,“不尽人意”语意不通。“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对改进”一句中,分号误用,应改为逗号。19根据下表内容,完成后边两小题。(5分)某旅游景点统计一览表年份门票价格(元)游客量(万人次)旅游收入(亿元)xx25471.1201130701.8xx351002.5xx401253.5xx70(前两月)19(前两月)1.3(1)用一句话概述该旅游景点前四年的发展情况:_ _(2分)(2)如果按常理预测,该旅游景点xx年的情况可能是_ _(3分)【答案】(1)虽然门票逐年上涨,游客量却不断增加,旅游收入不断提高。(2)游客量可能因门票上涨幅度大而有所减少,但旅游收入却大幅上升。20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与例句意思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6分)例句: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_【答案】示例:大地有慷慨的心肠,才能哺育万物;海洋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容纳百川(江河)。七、(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俯首”是指低头,“昂首”是指仰起头,这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两个头部动作。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俯首或昂首。请以“俯首与昂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向】(1)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细节永远不要忽略了自己的生活,生活是给我们思想和灵感的源泉。有这样几句诗,或许能够带给我们些许的启发:“年少时觉得自己是昂首冲天的树干,偶尔一俯首,才看见自己的根部,那是一直默默无闻,向下生长着的母亲。向下生长的母亲。”正是一直在俯首的母亲托起了昂首的我们,其实真正的深刻和诗意就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所以要根据自己学生生活的切实体验,在生活中的细节里体会思想的深刻。(2)从历史的时空中寻找典型历史给我们提供了很丰富的素材,留下了丰厚的精神养料。他们有的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为了长久的辉煌,不得不暂时俯首,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他们有的昂首挺立,始终不弯下自己的腰,不贬低自己的人格,不管是面对敌人的屠刀还是名利的诱惑;有的昂首终生,穷困潦倒,但矢志不渝;有的慷慨献身,化为正气壮歌,长留天地之间。(3)在人生的思索中深刻解读虽然我们年少不更事,但是青春的思维一样可以发出不凡的光彩。俯首、昂首这样的体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都遇到过,或许在读书的过程中觉察到过。自己的思索,会同样地精彩。【佳作赏读】俯首昂首于帅在那辽阔的原野中,有一种植物,始终昂首挺胸,敞开胸怀去接受每一缕阳光,它叫向日葵。在那温馨的果园中,有一种水果,始终将果实垂在藤下如饥似渴地去吸取每一点养分,它就是葡萄。虽然用不同的方式生长,但却同样的香甜,同样的饱满。因为昂首,享受着阳光的恩惠,因为俯首,汲取着雨露的滋润。昂首是坚强,是一种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勇气。昂首更是无惧,是一种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的精神。人人都无法忘记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当日寇铁蹄在神州大地上肆虐时,到处都是悲伤,到处都是苦难。然而就在一个叫蕴藻滨的小村庄,八百抗日勇士身捆炸药,全身浇满煤油冲入了敌营,随着一声声巨响传来,战士们的热血染红了养育他们的土地,那一场战役没有人生还,然而他们走得如此壮烈,将被历史铭记因为昂首向前,让战士们心中无所畏惧,因为昂首向前,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昂首需要的是勇气,而俯首需要的是那种坚贞不屈的志气。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甘愿俯首称臣,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苏东坡一生连遭大难,但却怀着超然态度,信笔纵情写华章,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绝句,一吟成绝唱。他们有着共同的态度“忍辱负重”,将恩怨寄托于文学之中,或博览群书,或书写华章。又如司马迁,一语不慎,得罪汉武,被处宫刑,内心的悲愤在报任安书中有充分体现。如果司马迁屈服于命运,则世无史记,他亦不会流芳史册。这样的俯首是何等地悲壮,又是何等地感人肺腑。低头,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理智忍让,低头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的站立。同样,昂首不是趾高气扬,而是脱离困境的勇气,亦不是自不量力,而是更自信地开辟新天地。“永不低头”需要勇气,“低头不妥协”则是一种智慧,在苦难面前昂首或俯首,就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具备这两种能力,你就可以巧妙地穿过人生的荆棘,发现柳暗花明的无限风光。【名师点评】自然万物的本能表现,能够给我们心灵上的启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更能够给我们心灵的震撼。昂首是精神,俯首是智慧,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穿过人生的荆棘,发现柳暗花明的无限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