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8977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做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汜(fn)南 佚(sh)之狐 夜缒(zhu)而出B越国以鄙(b)远 君之薄(b)也 共(gng)其乏困C朝济(j)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 失其所与(y)D若不阙(ju)秦,将焉取之 逢(png)孙 因人之力而敝(b)之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还:撤走)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4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惟君图之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与郑人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下列句子与“微斯人,吾谁与归”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是寡人之过也7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1)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3)夜缒而出,见秦伯; (4)因人之力而敝之; 8名句名篇默写。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不知; ,不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见秦伯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一起,共同。C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阙:侵损、削减。D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10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D自以为得之矣11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秦、晋围郑。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进攻,大军压境,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B第2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虽然对郑伯有怨言,但还是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C第3段写烛之武胸有成竹,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层层深入,挑拨秦晋,最终打动秦伯,说退秦师。D第4段写通过烛之武的游说,秦郑结盟,晋公与秦伯反目为仇,最终晋师撤离郑国转攻秦国。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选做题】1郑伯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邀请烛之武的?2烛之武见到秦伯便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请分析烛之武这么说的策略及好处。3你如何理解与评价晋侯最后对子犯说的话?4请谈谈烛之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这段论述的逻辑和效果。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A(佚(y)之狐),其他均无错。2A(“厌”通“餍”,满足。)3B(A“共”通“供”。供给C“说”通“悦”D“知”通“智”)4C(C,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A,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B,名词作动词,计划、考虑;C,名词作动词,订立同盟。)5C(有益古今意思相同,都表示有利于。A文中是那个人,今义是对妻子的尊称。B文中是“以之为”的意思,今义指认为。D文中是出使的人,今义是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等。)6A(解析:A项为宾语前置句,B、C、D三项为一般疑问句。)7(1)代词,代佚之狐。(2)结构助词,的。(3)表修饰。(4)表转折。8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以乱易整9B解析:“共”通“供”,供给。10A解析:A项,“以为”是“以之为”的意思。其他三项是“认为”的意思。11D (解析,晋国确实从郑国撤军,但并未转而攻打秦国。)12(1)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依附于晋 的同时又依附于楚。(2)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事情危急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呀。【选做题】1郑伯是在郑国受到秦军和晋军围困之下,力量对比悬殊而情形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又受到佚之狐的劝诫之下邀请烛之武出来解围的。2烛之武见到秦伯便坦诚郑国在秦晋围攻下必死无疑,这样一方面可以抬高秦伯的地位,满足其自大的心理。另一方面欲扬先抑,提出问题。此语出乎听者意料,引人倾听。同时,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烛之武用委婉而谨慎的措辞,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3原来曾是晋国盟军的秦国,现在却成了郑国的盟友。这时的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应该说,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4一番拉拢引诱之后,烛之武又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这样一发挥,使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不仅与郑国订立了盟约,还反过来帮助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