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从“三民主义”到“三个代表”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99614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从“三民主义”到“三个代表”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从“三民主义”到“三个代表”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从“三民主义”到“三个代表”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单元 从“三民主义”到“三个代表”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xx湖北孝感模拟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A. 自由主义B. 民族主义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解析:“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具体来说包括土地国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节制资本,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答案:D2. xx湖南郴州模拟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A. 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B.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C.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D.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析:本题可以从时间上判断,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是在19世纪末,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1927年,属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故A、C、D三项与材料20世纪20年代中期不符。答案:B3. xx河南信阳高三二模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孙中山阐释了()A. 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B. 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C. 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D. 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解析: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这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A、B、D三项错误;由“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可知,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必须动员广大工农民众,故C项正确。答案:C4. xx广东名校高三联考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A. 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B. 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 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D. 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解析:从材料中时间信息“1926年”,可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形成的;“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排除C项;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有什么影响,故D项不正确;由“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可知A项正确,符合题意。答案:A5. xx绍兴一中测试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写了新民主主义论。根据毛泽东的论述,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C.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D.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是农民阶级。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B6. xx北京东城期末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A. 完成了拨乱反正B. 打破了思想束缚C. 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 深化了体制改革解析:1992年“南方谈话”与拨乱反正无关,A项错误;两次谈话都打破了思想束缚(前者打破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后者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故B项正确;推动工作重心转移是前一次谈话的影响,故C项错误;两次谈话主要从思想层面推动思想解放而非具体的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B二、提能题组(本题组分为两部分,7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3、14题为材料分析题,每题26分;总合计76分)7. xx四川成都二模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A. 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B. 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C. 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D.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同盟会三民主义与墨家思想结合起来,A、B两项不适合墨子思想,C项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选择D项。答案:D8. xx北京东城期末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 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 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 实现民主政治 D. 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民国为国民所公有,民主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见孙中山明确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也就是实现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结束满洲贵族统治诚然为目标之一,但是是初级而非终极目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故B项错误。材料亦未涉及平均地权,故D项错误。答案:C9. xx皖南八校联考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A. 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B. 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C. 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D. 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解析:材料中的“小民族主义”是指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大民族主义”是指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专制、改良的主张,故B、D两项不正确。答案:C10. xx江西六校联考1949的12月毛泽东前往苏联访问,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当看到流水线上鱼贯而出的汽车时,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表明毛泽东当时在思考着()A. 中国工业化的模式问题B. 抗美援朝战争的物质运输问题C. 中苏合作共建汽车厂的问题D. 苏联专家汽车制造技术的问题解析:根据时间可排除B项,C和D项从属于A项。故选A。答案:A11. xx银川联考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分析能力。特里尔的观点是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高度评价,均属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重大失误,与作者观点相悖,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12. xx浙江绍兴检测1978年9月,邓小平在视察东北时指出:“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次战役不能永远搞下去,要有个底,基本上清理三种人,批判了四人帮的罪行,就行了,要赶快回到经济建设上来。有些单位搞得差不多就可以结束,转入正常工作。”由此可见()A.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形成B. “四人帮”被彻底粉碎,“文化大革命”余毒已经被彻底清除掉C. 中共中央已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D. 邓小平已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思想解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形成是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A项错误;19761978年,由于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故B项错误;中共中央已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是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C项错误;材料“要赶快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说明邓小平已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13. (26分)xx无锡模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多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红旗(1930年5月24日)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材料四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8分)(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分别简述其意义。(10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从两则材料中分别概括。材料一出自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紧扣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回答,其主张是以乡村作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二中强调“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说明反对材料一中的路线。“实质”要看到这两种主张形成的出发点是什么,有没有注意当时中国的国情。第二问,概括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指导作用即可。第(2)题第一问,从材料中分析,研究者的评价符合邓小平的历史贡献。第二问,要从材料中的评价上概括相关史实。第(3)题第一问,根据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所起的重大作用的史实回答。第二问,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即可。答案:(1)不同观点:材料一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二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作用:材料一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符合。理由: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和平;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3)大事: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意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14. (26分)xx广东六校联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正向着中国梦奋力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材料二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材料三“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以上均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1日(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的表现,分析其“近于空谈,无助实干”社会环境。(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民族复兴梦”牢靠起来的?(10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成功的理论原因。(8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先进思想的发展演变的认识。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得出其“表现”。根据材料信息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孔子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而分析孔子主张未能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背景。第(2)问,注意时间限定“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引领中国梦的是中国共产党,因此这一问主要在于回答出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获得民族独立,从而奠定“民族复兴梦”的基础。第(3)问,材料信息“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指的是19491979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指的应该是1979xx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紧扣题目限定角度“理论原因”,这样不难得出其成功理论原因在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1)表现: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环境: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社会秩序相当混乱;虽然儒家思想符合人民的利益,但在当时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2)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开始“走俄国人的路”;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从此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后建立了新中国。(3)原因: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这两大理论成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