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8623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诗夜游,苏轼,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3.感受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学习目标,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记承天诗夜游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写于词人贬官黄州期间。元丰二年七月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将其关入大牢。后获赦出狱写下此篇短文。借着对美好月色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对知音难觅的无限感慨。,背景资料,小品文,散文的一种,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戏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小品文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段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因内容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闲适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体裁多种多样,有游记、速记、随笔、杂感(或称杂文)、语言、序、尺牍等。,知识链接,掌握重点字音字形。遂()寝()藻()荇(),检查预习,su,qn,zo,xn,古今异义。户古义:门。例:月色入户。今义:指人家。但古义:只是。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一词多义。与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寻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和,连词,一起,副词,寻找,动词,随即,不久,副词,名词作动词,散步,重点虚词。者念无与为乐者()逝者如斯夫()遂遂至承天寺()遂迷,不复得路(),代词,的人,代词,的事物,副词,于是,就,副词,终于,文言句式。判断句盖竹柏影也()省略句念无与为乐者()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也”表判断,省略主语和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应该为“念无与为乐者”,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重点词语解释。念:相与:中庭:空明:盖:但:,考虑,想到。,共同,一起。,院子里。,形容水的澄澈。,大概是。,只是。,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朗读指导,根据内容(或表达方式)可以把短文分为几个层次?,整体感知,第一层(第一至三句):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第四句):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第五至七句):抒情,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如何理解“月色入户”?,内容探究,“入户”二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做伴,安慰这位失意的人。,作者在描绘月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词人称两人为“闲人”,由此表达出词人怎样的心情?,入夜及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认真,两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冬夜出游赏月的更是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都是忙人。结尾更是直接点出两人是闲人。自嘲的意味。贬谪的悲凉心境。,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品味赏析,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1.叙事简洁,写景独具匠心。文章虽然简短,但从交代时间,到记叙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可见。“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无一字写月,却又字字写月。作者紧扣“月”字,从竹柏之影入手,可谓独具匠心。2.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本文主要是写景,但景中有情。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流露出欢欣之情。“念无与为乐者”“遂”“寻”等显露出作者微妙变化的思想感情。结尾更是用了点睛之笔,以“闲人”二字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苦闷之情。,写法探究,学完该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美”,试着写一写你对这种“美”的理解。,鉴赏评价,这里的“美”首先来自于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里的“美”还来自于语言的“纯”。字里行间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却也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古代官吏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去:解除职务,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拓展延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笔调清新淡雅,景象明净澄澈,行文波澜起伏,极具诗情画意。,总结,记承天寺夜游描绘庭中月色贬官谪居追求美好事物人生观热爱生活、旷达处世,结构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