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8693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6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A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2.回顾上个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D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研究对象相同3.“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下列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不同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4.青春因奋斗而闪光,人生因奋斗而精彩。“每球必争,一争到底”的中国女排身上闪烁的是“奋斗”的光芒。然而有人却这样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人的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5.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 在辩证法上,把实践的观 点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在历史观上,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ABCD7.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8.生物进化论指出,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发展到高级哺乳动物,进而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A B C D9.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10.恩格斯曾说:“首先是由于达尔文所称的生长相关律。依据这一规律,一个有机生物的个别部分的特定形态,总是和其他部分的某些形态相联系的,虽然在表面上和这些形态似乎没有任何关联。”材料表明生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外在联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A. B C D11.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2.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人的赞赏。”这两句名言都看到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人工降雨 B.大气运动 C.蜜蜂酿蜜 D.温故知新14.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15.下列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的明白 百闻不如一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 B C D16.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提出“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辩其虚实”。王充的观点蕴含的哲理有 主观体验需符合客观事实 事实虚实由经验来判断 认识起点基于经学事理 检验真伪需要实践做标准 A. B C D1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误差难以避免。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永远不能成为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人的真理性认 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 B C D18.“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这句名言说明 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 B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 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 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19.物理学有一条“熵定律”,该定律认为,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从而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封闭系统则容易走向无序,导致原有结构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从哲学角度看,“熵定律”表明 A一事物与周围的任何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B任何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联系是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一事物失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20.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一种新技术。“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是它与PC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也决定了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表明联系是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矛盾普遍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据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A B C D21. 下列说法中所蕴涵的哲理,与“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一致的是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牵一发而动全身 A B C D22.美国的金门大桥是“44”八车道模式,由于上下班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的现象,桥上经常发生堵车问题。一个年轻人建议把原来“44”车道模式按照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62”或“26”模式。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个金点子为当地政府节约了再造一座大桥的上亿资金。故事告诉我们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资源比开发资源更重要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部分功能时常大于整体功能 A B C D23.漫画修复提示我们 A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B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切忌将客观联系人为化 C部分决定整体,必须搞好局部,使部分功能和整体功能趋向一致 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善于优化组合24.鲁迅在集外集说鈤说:“最人涅伏,吐故纳新,败果既落,新葩欲吐。”任何组织、任何事业,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长生不已,保持旺盛的活力。这表明 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没有什么区别 C吐故纳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新事物与旧事物相统一的过程25.下列成语与漫画变迁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吐故纳新C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审时度势,趋利避害26.“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俄罗斯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ABCD27.下列与“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B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C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D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28.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失败是成功之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刻舟求剑 居安思危 A B C D29.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吐故纳新,革故鼎新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事物的质变 瑕不掩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A B C D30.右面漫画告诉我们,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这说明 A承认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31.下列名句与漫画剪刘海蕴涵的哲理完全一致的是A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B逢山开路,遇水搭桥C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下列说法与上述诗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牵牛要牵牛鼻子 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33.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段话体现了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矛盾双方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ABCD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34.材料一 2015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应该摈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应对能力都不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应该得到遵守;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 材料二 xx年入冬以后,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陆续出现重度污染天气,多地发出雾霾橙色预警,再度开启“雾霾模式”。而随后的寒冬数月,人们还将面临燃煤采暖、春节爆竹等考验。有人感叹“无处可逃,听天由命”,也有人认为“人定胜天”。(1)运用矛盾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给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启示。(6分)(2)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人们如何应对雾霾。(6分)35.xx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再一次超过了50%,被国际友人赞为“全球经济迷雾的灯塔”。继“保增长”之后,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增长”的目标,强调xx年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调结构去库存上下功夫。当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李克强鼓励国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当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他激励国人“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当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的时候,他告诫国人“胜非为难,持之为难”。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谈谈你对李克强引用的三句名言的认识。(6分)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哪些道理?(6分)36.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不断发展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由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报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主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认识过程。 (1) 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尊重自然资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6分) (2)运用认识论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丰富发展的认识。(6分)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济新生态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xx年1月份以来,某市环保部门因分别抛出“熏腊肉致霾论”和以环保执法名义对“烟熏腊肉”开刀,受到舆论广泛关注。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虽然污染的程度有高低,污染源有大小,却不应该“抓小放大”。 事实上,对烟熏腊肉只要处理得好,其排污的程度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彻底治污,就要反思我们的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建设。如果没有抓住工业污染“大老虎”而抓住生活污染的“小苍蝇”恐怕很难从根本上治污。 材料二人才引领低碳变革,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环保产业需要引入人才,国家要从改善投资环境、科研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鼓励创业、更要容许失败。 材料三 十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有所减缓,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显著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但我国依然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主次矛盾的知识谈谈治理环境污染该如何正确处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关系?(6分) (2)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也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3)阅读材料三,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6分)高二政治检测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BDAC 610 CAABD 1115 CCACC 1620 BDADB 2125 CADAB2630 ADDAC 3133 BBC二、简析题34.(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应该摈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世界各国各尽所能,团结合作,实现互惠共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世界各国既要共同努力,但发达国家要多承担责任。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对气候变化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不能一刀切,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每点2分,计6分)(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的生产生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客观规律办事,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雾霾的成因,探索治理雾霾的有效方法。我们需要把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与治理雾霾天气的决心结合起来,既要反对面对雾霾无所作为的行为,也反对片面夸大人的能动作用。(每点2分,计6分)35.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李总理引用的三句名言能帮助国人认清三个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形势,制定出正确的经济策略。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李总理引用的三句名言能引导国人在实践中促进中国经济“保增长”并“稳增长”。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李总理引用的三句名言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能让国人树立信心。(每点2分,计6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xx年以来,我国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xx年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在稳步发展,但每一点成绩都是在战胜和克服困难中取得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观点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持之以恒。(每点2分,计6分)36.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寓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正确意识,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美丽中国,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就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每点2分,计6分)(2)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此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它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戚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也充分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每点2分,计6分。)三、简析题37.(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治理环境污染应着重治理工业污染。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着重治理工业污染的同时,不忽视生活污染体现了这一要求。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治理环境污染既要抓住工业污染“大老虎”,又要抓住生活污染的“小苍蝇”才能从根本上治污,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每点2分,计6分)(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受实践的对象、手段、水平以及客观规律的制约,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失败在所难免。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错误甚至失败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总结。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成功。(每点2分,计6分)(3)联系具有普遍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尊重、把握、利用好它们之间的客观联系,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社会的一时发展。联系具有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坚决反对单纯追求GDP 而严重危害资源环境的做法。资源环境形势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每点2分,计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