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97906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B倭蝗,一种生活在1800万至xx万年前,大小相当于玫瑰花刺,主要以苔藓、藻类和真菌为食,这个物种非常不可思议。C自199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于是在郊游踏青时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BC D3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赍发(j) 迤逦(l) 木讷(n) 彤云密布B讥诮(qio) 辖制 (xi) 庇佑(p) 锣鼓喧阗C泅水(qi) 悖时 (bi) 埋怨(mi) 茕茕孑立D仓廒 (o) 缜密 (zhn) 傩送(nu) 皇天后土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B庄子又称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C“气凌彭泽之樽”中的“彭泽”指代的是陶渊明,因为他曾做过彭泽令,故称之;“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临川”指的是曹植,因为他曾任过临川内史。D“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孝廉”和“秀才”都是举荐、选拔人才的科目,这里的“秀才”指优秀人才,也称茂才,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5下列词语中含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田畴 嘉言懿行 好高鹜远 涉世尚浅B盘桓 桑隅未晚 梓泽丘墟 高朋满坐C熹微 俊采星驰 寓形宇内 植杖耘籽D睇眄 舸舰迷津 胜地不常 良辰美景二、现代文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长生不死的祖父渡边浩二祖父是一位巨富,他仅靠一代的奋斗便构筑起现在数亿万日元的家业。可是他在刚过花甲之年,打算将家业传给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父亲的时候,被查出患了癌症。由于内脏的癌肿摘除手术十分成功,所以虽然还会有复发的可能,但是医生说,只要依靠药物抑制就无大碍。可是祖父似乎并不满足这一点,继而提出一项有些出人意料的要求,那就是用别的健康人的内脏来替换自己所有的器官。但不能是死人,而必须是活人的内脏!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植物人,然而几乎是空手而归植物人的家属拒绝拆除维持亲人生命的医疗器械。为此,祖父想方设法,经过多次协商,终于以高额的补偿金换回了一个植物人的身体。就在这时,政府却出面干涉了。国家法律认为,植物人虽说处于死亡状态,但仍是活着的人。因此,夺取他们的脏器,无异于杀人害命。所以,祖父的行为可以说是购买人体,甚至也可能构成杀人罪!祖父并不因此而断念,他有自己的主张植物人的躯体,即使不卖给我,也是必死无疑。那么,趁活着的时候将肉体提供给需要的一方,结果不都是一样吗?而政府告诉祖父,只有在拆除医疗器械之后,才能摘除脏器。但祖父不同意这一做法,将政府告上了法庭。判决在传媒界引起很大的争论。焦点集中在“若脑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那么,何种状态才可称为死”这一问题上。祖父仍然固执己见,认为靠机器维持生命的植物人可以认定为死人。祖父对此事所持有的热情令全家都感到吃惊。他已经上了年纪,即使接受了那种手术,恐怕也不会延寿多少年。并且,已决定稳居静养的他,无论如何也不像对“生”有着如此强烈的愿望。判决花费相当长的时候,最终以祖父败诉而告终。司法界的结论,仍是依据常识,认为靠医疗器械“维持生命的植物人并非死人”。虽说是依靠医疗器械维持生命,但只要有一个细胞还有存活的可能性,便可认为生命依旧存在。只有在拆除维持生命的医疗器械、所有细胞都死亡时,才可以称其死亡并允许进行脏器移植这就是判决书上写着的最终结论。审判刚刚结束,祖父便去世了。或许是让人担心的癌细胞扩散所致,但祖父也的确到了寿终正寝的年纪。可在这之后,却引发了小小的骚动。祖父的律师开始采取行动。律师们拿出祖父临终时托付的文件,对给祖父下死亡定论的医师提出死亡证明无效的起诉。令人费解的是,祖父在生前,将手术中摘除的一部分癌肿寄放在某研究所的仪器中了。那是具有特殊作用的仪器,其功能就是维持细胞的生命力!众所周知,癌细胞不同于一般细胞,只要不断汲取养分和氧气,它就会无限地分裂下去。也就是说,它是长生不死的细胞!我去看过那些细胞,在玻璃容器中,仿若一片牛肉。然而,那却正是“长生不死的祖父”的形象。律师们提出,只要有一部分细胞还存活,祖父就没有死亡。司法当局一定不知如何是好。按常理,祖父的确已经去世,但政府当初正是以“虽说是依靠医疗器械维持生命,但只要有一个细胞还有存活的可能性,便可认为生命依旧存在”来答复祖父的。因此,政府不得不承认,祖父仍旧活着。只要不拆除医疗器械,祖父祖父的癌细胞就会永远活着。并且,祖父生前已嘱托家人不能拆除医疗器械。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奉养祖父直到永永远远!那么,祖父为何要这样做呢?读到这里,不知有人能否破解这个谜。我也是看了祖父的遗书(不,因为他并没有死,所以正确来讲不应称之为遗书),才恍然大悟的。祖父并不是对“生”留恋不舍,而是为我们子孙后代设计了一步很巧妙的棋。试想一下祖父打下的江山和积累的巨额资产,就会晓得由于他的死,我们将缴纳多么大的数额的继承遗产税。但只要祖父一直这样活下去,我们家族就再也不必缴继承遗产税。我们一家的巨额财富,将永远这样得到保障,不必缴一分一厘的继承遗产税!(选自外国小小说)(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虽然癌肿摘除手术十分成功,但祖父仍然没有满足,想要用别人的器官替换自己所有的器官,这说明祖父对“生”有着强烈的渴望。B植物人家属的拒绝,政府的反对,法庭的判决,说明无论从当时的一般人情还是从政府、法律的认知来看,摘除脑死亡者的器官都是不能接受的。C祖父坚持认为“靠机器维持生命的植物人可以认定为死人”,这种固执的看法引发了人们对究竟何种状态才可称为“死”这一问题的争论。D败诉对祖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许最终导致了癌细胞扩散,再加上年纪的确较大,所以审判刚刚结束,祖父就去世了。E开头交代了祖父巨富的身份和将家业传给儿子的打算,结尾揭示了祖父为子孙后代所设计的妙棋,首尾照应,结构严密,构思巧妙。(2)在“遗书”揭示真相这个情节之前,祖父的真实意图其实早有暗示,请把这些“暗示”找出来。(6分)(3)小说情节看起来有些荒诞,但反映了社会现实,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提示:可以从叙述角度、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等角度加以分析)(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宋代,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必须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否则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就无法实现,即使暂时实现也很难持久。正如宋代耿延年在总结信州铅山铜场兴衰的原因时指出:“惟务与民共利,经久可行。不欲专利于官,而有害于民;不欲取办一时,而贻患于后。”入中也是如此。官府依据入中法招募商人入纳粮草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钱或金银、盐、茶、香药等,“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商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谓之买扑。宋代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官府所定竞标价必须适中,即一方面竞标者以这一竞标价承包后,通过经营可以获取承包利润;另一方面,官府作为招标者,以这一竞标价转让经营权后可以尽可能地获取财政收入最大化。这就是“承扑者无破败之患,而官入之利有常而无失也”。换言之,竞标价不能太高,否则竞标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赢利,甚至亏损。另一方面,如竞标价太低,官府作为招标者无法从转让经营权中获得财政收益,同样,这种买扑承包也没必要存在。宋代的入中法能较长久地实行一段时期,其基础也是官商双方共利双赢。如有一方不能从中获得好处,就会中止双方的平等自愿合作。入中法中政府得到的好处甚多,既通过卖茶获利。更重要的是又可通过商人解决沿边军需供给难题。而对于商人来说,则可获得较丰厚的商业利润。相反,入中法的失败,其关键原因就是大量茶引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使商人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商人只好退出入中法,中止与政府的合作。正如文彦博指出的:“非茶法弊,盖昔年用兵西北,调边食急,用茶偿之,其数既多,茶不售则所在委积,故虚钱多而坏法也。”宋初以来的矿冶业,不问冶户冶炼的多寡,必须按照国家硬性规定的矿税课额缴纳。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难以探明矿藏量,如果实行课额制,很难准确保持官府与坑户、冶户之间共利双赢的合作平衡点,使双方的平等合作关系失去坚实的基础。到王安石变法期间,与召募制相结合的分成制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二八抽分制。如绍兴七年,朝廷同意“金银坑场并依熙丰法召百姓采取,自备物料烹炼,十分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使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共利双赢找到了一个“经久可行”的平衡点。尤其对于后者来说,避免了因生产不足但课额不减而引起的折业代赔的弊端,坑户、冶户的再生产获得了一定的保证。宋代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确立官民平等自愿合作关系时,重视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如在出让坑冶坊场经营权时,注意根据各州买扑坊场历届课利的增减情况,酌中确定一个课利钱数额。作为本届承包的最低价。南宋政府出卖、出租官田宅时,要求立价“量度适中估价,务要公当,不致亏损公私”,并严防官吏在估产立价中营私舞弊。(摘编自方宝璋略论宋代政府经济管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用兵西北,商人到沿边地点入纳粮草换取茶引,但手中持有的大量茶引因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这是入中法失败的关键原因。B在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买扑承包中,如果官府竞标价定得低,承扑者在经营过程中就不会有亏损破产的担忧。C王安石变法期间,实行分成制,允许坑户依法采矿、冶户自备物料冶炼,官府只抽取二分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矿业的再生产。D宋代的二八抽分制与召募制相结合,恢复了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平等合作关系,也重新找到了共利双赢“经久可行”的平衡点。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只有共利双赢,才有可能实现并维持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在总结铜场兴衰原因时,耿延年也指出了这一点。B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宋政府要最大限度地获取财政收益,做到“有常而无失”,就必须在转让经营权招标时确定适中的竞标价。C宋朝初期,政府主要考虑国家的财政收益,硬性规定缴纳矿税课额,很难保证官府和坑户、冶户的利益,也影响了宋代矿冶业的发展。D为了严防官吏因营私舞弊而致公私双方的利益受损,南宋政府在进行出卖、出租官田宅等经济活动时,要求估价适中,立价公当。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推行入中法,政府收获甚多。政府发放钞引让商人兑换茶叶,从中获利;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商人之力,解决边境军需供给难题。B入中法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顺利实行,是以官商共利双赢为基础。对商人而言,能够有利可图,自然不会退出入中法,中止与政府的合作。C二八抽分制是宋政府与矿冶业主之间的利润分成制度,它最大的优点是在课额不减的情况下,避免了因生产不足而引起的折业代赔的弊端。D在出让坑冶场坊经营权、核计应征数额时,宋政府重视承包商的利益,根据各州历届买扑课利的增减情况,酌定了一个适中的承包价。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1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造同郡刘焯 造:到B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特:只是C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爵:封爵D帝知数争太子失 争:争论,争辩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C孔颖达奉皇太子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四、默写14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引壶觞以自酌, 。 ,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2)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 。(滕王阁序)(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宠命优渥, ,有所希冀。(陈情表)(4)在逍遥游中,表现对列子驾风而行的自由轻妙,赞赏有加的句子是:“ ,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五、诗歌鉴赏1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沉醉东风 对酒卢 挚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葫芦提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选自元曲鉴赏辞典)【注释】腹内丹:即“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以“神”去炼,认为这样人就会忘却人间是非和私心杂念。这里借指修养性情。泼煞:扑灭。葫芦提:当时的俗语,指稀里糊涂。(1)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这首散曲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对全曲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六、语言表达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_,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六、作文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DADCB6(1)E3分,B2分,D1分()(2)祖父打算将家业传给儿子,暗示祖父在遗产问题上已有思考。 祖父想要替换器官的要求出人意料,其对此事的热情令全家吃惊,暗示祖父的要求不合常理。 决定隐居静养的祖父,不像对生有强烈愿望,暗示他这样做不是出于延寿。临终托付律师打官司证明自己尚未死亡这个不合常理的行为,暗示这场官司将带来巨大利益。 祖父生前已嘱托家人不能拆除医疗器械,暗示祖父已为后事做好安排。 (答出三点即可)(3)从叙事角度上看,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写,仿佛亲历亲见,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从人物形象上看,祖父对财富攫取的不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实中一部分唯利是图者的恶性。从思想情感上看,政府的认知和法律的判决,反映出司法荒谬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这 种不合理的社会的嘲讽和批判。从艺术结构上看,小说多处设伏笔,使情节更为合理。7B8D9C10D11C12C13(1)有资历博学的学者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大意2分。“老师宿儒”“阴”“匿”三处各1分)(2)如果那人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大意2分。“据”“恃”“乖”三处各1分)(3)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苍苍1分,其其的句式1分,大意1分。(4)所以说胸怀才智聪慧可以出仕做官的人、良好的品行闻名乡里的人、德行使统治者满意的人、有能力治理一国的人他们自视也就像这样吧!比、而、征各1分14(1)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2)爽籁发而清风生 纤歌凝而白云遏(3)过蒙拔擢 岂敢盘桓(4)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5(1)这首散曲第一句借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与曹操积极进取的时不我待、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感不同,表达的是对人寿易尽、生命短促的深沉感叹。接下来的一句就是对这一提问的补充,给人以人生易老的惆怅之感,从而为后面由对现实不满而谋求摆脱做铺垫。(2)这两句,写作者幻想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以彻底脱离现实,忘却世事;虽然这种做法会引起旁人的讪笑,但作者置之不顾,依然故我。表达了他强烈的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最后二句,表现的形象是放诞不羁的,这样将前文忧郁怅惘转化为潇洒洒脱,从而深化了主旨。16“蒸”这种烹调方法更值得推崇 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17愿阳光温温暖你的眼睛珍贵名画被人损坏,习惯阴谋的心灵会因索要赔偿而产生对簿公堂的结局。我们本可拥有另一种思维。主办方的体谅与宽恕,驱散我们习以为常的暴躁与冷漠。他们像一缕阳光,温暖了所有曾习惯阴冷的眼睛。我愿将它刊登于暖闻专栏,因为我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最温暖的目光是宽恕的目光。“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早在千年以前,孔子便阐明了宽恕的重要。我们都会犯错,所以原谅他人就是原谅可能犯错的自己。社会生活充满摩擦,收起下意识的指责,便会温暖一颗局促的心。于是,主办方不予追究的宽恕让人格外温暖。他们是受损方,他们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但面对畏缩、惶恐的少年,他们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谅解。这不仅省去了针锋相对时双方共受的折磨,更重要的是,小小少年的心头将不会有阴翳。不难想象,当他长大后,当他面临同样的抉择,他也会选择宽恕,选择温暖另一颗心灵。“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灵,一颗用来流血,另一颗用来宽恕。”纪伯伦如是说。宽恕,它是如此温暖,既拔除了自己心中的荆棘,也让他人感受到世界的善意。愿它温暖你的眼睛,让你的眼角捕捉到一幅受损的画时,流露出温暖的宽恕。最温暖的视角,是带有善意的视角。主办方对少年行为的谅解,没有沾上一丝恶意。是心灵,决定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善意或恶意的视角,将让你看到的世界必不同。主办方认为男孩是因认真看画而不慎损坏珍贵的名画,那么所有游客都一样善良;若他们恶意度衡,那么所有游客便都是潜在的危险分子。主办方也许要加上厚厚的防滑罩,再不敢办画展,逢人便说世风日下,人心险恶这些熟悉的视角与话语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所以,我愿这束阳光温暖你的眼睛,让你开始懂得用带有温度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如今,我们常叹息世事艰辛。有人不恕:车主被交警开罚单后而痛骂交警全家,不依不饶,路上一点碰擦便怒火冲天,硬要拼个你死我活。有人怀疑:他们用最大的恶意看待世界,孝子是装的,好人是为搏出名。他们甚至赞颂恶人,因为他们至少“真实”。我们的社会,急速发展的同时又有多少人习惯了冷漠与暴躁?我看见许多人对其他人满是防备,我看见许多人对身处的世界满是怀疑,我看见许多人的眼角挂满冰霜所以,我想让这幅破损的画登于暖闻,尽管它不曲折、不刺激,我想用这样的宽容与善良温暖许多冰冻的心灵。我想让暖流在人心之间流淌,我更想让这样的事不再成为新闻。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让一幅破损的画绽放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