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10月月考 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556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10月月考 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二10月月考 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二10月月考 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沂水三中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2019年高二10月月考 语文试题第一卷(48分) 一、 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扒窃(p ) 气氛( fn) 吾侪( chi) 媲美(p ) 睥睨(p ) B针砭( bin) 桎梏( g) 连累(li) 讣告 (f) 喟叹 (ku) C单薄(b) 毗邻(p) 龃(j)龉(y) 下载(zi) 昭然(zho) D横财(hng) 说服(shu) 翘首(qio) 滑稽(j) 提防(t) 2.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埋怨(mn) 擂鼓(li ) 央浼(mi) 方枘圆凿( ru ) B喧阗(tin) 彤云(tng) 撮合(cu) 曲高和寡( h) C涨潮(zhng) 联袂(mi) 模样(m) 惴惴不安(zhu ) D萎靡(wim) 潦(lo)水 电饼铛( chng) 呼天抢地( qing ) 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世外桃源 心无旁骛 自鸣得意 没精打采 一筹莫展B唉声叹气 文采斐然 推心置腹 心慌意乱 提纲挈领 C兴高采烈 金碧辉煌 通宵达旦 壁立千仞 委屈求全 D摩肩接踵 连篇累牍 竭泽而渔 各行其是 伶牙俐齿4. 下列词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喝彩 编辑 宣泄 合盘托出 悬梁刺股B嬉戏噩梦 妨碍 兵慌马乱 驷马难追C车篷 勘误 厮打 肺腑之言 义愤填膺 D酒馔绊倒 陷阱 暇瑜互见墨守成规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B她对自己承担的质量检验工作非常认真;丁是丁,卯是卯;一件不合格产品都不放过。C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迷失,让日本始终无法找到成为“正常国家”的应有心态。日本逆时代潮流而动,无异于作茧自缚,最终将陷入新时期“锁国困境”。D诸葛亮气死周瑜,却又前去吊孝,虽然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却早被庞统看出他其实是哀而不伤的。6.下列名句中,没有成分残缺类语病的一句是( )A把管理干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干部的思想道德公布出来,让广大群众监督,就可以达到以昭昭之理扬正气、以严峻之法惩腐恶。B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C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民族大义面前,两岸同胞应齐心合力,以各自的方式,共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共同维护民族的整体和根本利益。D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二、 课内文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7.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B. 聊乘化以归尽 乘天地之正C. 胜友如云 胜地不常D. 序属三秋 勃属文,初不精思8. 对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1)云无心以出岫 (2)木欣欣以向荣 (3)乐琴书以消忧 (4) 舟遥遥以轻飏(5)请息交以绝游 (6)农人告余以春及(7)倚南窗以寄傲 (8) 处涸辙以犹欢A. (1)(2)/(3)(4)(5)/(6)(7)/(8) B. (1)(2)/(3)(4)(8)/(5)/(6)(7)C. (1)(2)(4)/(3)(7)/(5)/(6)/(8) D. (1)(2)(4)/(3)/(5)(8)/(6)(7)9.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1)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2) 幼稚盈室 (3) 于是怅然慷慨 (4) 阮籍猖狂(5) 千里逢迎 (6)抚孤松而盘桓 (7)时矫首而遐观 (8)善万物之得时 A. (1) (3) (5) B. (4) (5) (8) C. (2) (4) (6) D. (1) (6) (7)10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虽然这样。B以游无穷者 “穷”:困厄。C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D适莽苍者 “适”到,往。11下面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B齐谐者,志怪者也C而彼且奚适也D而彼且恶乎待哉12下列各句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努力,全世界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清我与物的区别,辨别荣与辱的界限,不容易啊!B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于能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领域,他将依靠谁呢?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海去,在水面上振翅拍起三千里的浪花,乘着旋风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在北方的尽头,有一个大海,它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其中有一条鱼,它东西长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的长度。三、 课外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鹺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曰御览集。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注: 新城:今山东桓台,当时隶属济南 海寇:郑成功 鹺(cu)贾:盐商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扬州鹺贾逋课数万逋:拖欠B. 坐索债殴毙负债者坐:犯罪C. 王五及谦并论死 论:讨论D. 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指:通“旨”,意旨1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 则释起龙而罪曹 襟三江而带五湖 C. 士祯以瞻徇夺官 农人告余以春及 D. 宗钟惺,则失之纤仄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5.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品格的一组是() 严反坐,宽无辜 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 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 王五及谦并论死 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以瞻徇夺官A. B. C. D.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通海寇”案中,统治者泄愤于百姓,大开杀戒,株连甚广。王士祯大力平反冤案,拯救了众多无辜。B. 王士祯因博学善诗被举荐,深受康熙赏识,升为侍读,到南书房值班。康熙还亲自索要他的诗作精品,定名为御览集。C. 王士祯担任户部侍郎、刑部尚书时力争为杨成、王训、于相元、徐起龙等冤案减刑,又力争将萧儒英、曹氏等人绳之以法。D. 王士祯既是政绩卓著的重臣,又是著名文学家,杰出诗人。他首倡诗学“神韵说”,开一代诗风,影响深远。第二卷(102分)R158四、 翻译句子(10分)17.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 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4分)(2)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3分)(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分)五、名句默写(10分)18.(1) ,知来者之可追。 (2)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3)问征夫以前路, 。 (4)引壶觞以自酌,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6) ,君子以自强不息。(7) ,烟光凝而暮山紫。 (8) ,彩彻区明。六、阅读理解(22分)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1922题。掌 声 高军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 一样,上课铃 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上”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班上的女学生王娜娜边站边喊道:“报告老师,你看黑板上”我一下子惊呆了,原来黑板有一行清楚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这是我教学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过去 每次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公开向我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我昨天批评过的李晓写的。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 到头皮都 “啪啪”炸响。但是瞬间我就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我面带笑容说到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我潇洒地将“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 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李晓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站 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尽管自认为表现得很潇洒,但还是被学生一眼看穿了。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了起来。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如今,李晓已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19文中写“我”看到黑板上“高老师是个”后面附有“坏”字时,“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啪啪炸响。“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6分)“我心里的火”为什么“一下子蹿得老高”?“我”又为什么将“蹿得老高”的“火”在瞬间控制住了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20.根据小说中“我”处理空了事件的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面对空发事件,高老师采取了什么处理方法?带来了怎样的效果?请概括作答。从高老师对事件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形象?21.从情节上看,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是设置巧妙。为什么可以这样说?请作简要分析。(4分)22.小说写的是高老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的过程及产生的效果,但标题却以“掌声”为题。为什么作者要以“掌声”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谈看法。(6分)七、作文(60分)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2010年11月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这组照片被网友发了出来,与另外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一同受到了网友的关注。这两篇帖子受到近2万名网友关注,有网友说“90后没素质”,有网友说“让座不是义务”,还有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沂水三中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参考答案 一、二、三(48分)1.D 解析:D. 翘首(qio) 提防 (d) 2.D解析:A.擂鼓(li ) B.曲高和寡( h ) C.模样(m)3.C委曲求全 4.C解析:A和盘托出 B兵荒马乱 D瑕瑜互见5.D 6.C 7.B 8.C 9.D 10、B 11、B 12、C13. C (论:判决,定罪)14.B (A. 副词,才/连词,于是。 B.连词,表并列。 C.介词,因为/介词,把。D.连词, 却/连词,那么) 15. D(表现王士祯的诗才 是三法司的判决 是说王士祯屈从私情) 16. C ( “刑部尚书”应为“副都御史”)四、17. (1) 士祯主掌四川省考试,因母丧归家,服丧期满,重新被任命为户部郎中。(4分,“典”“母忧”“服阙”“起”各1分) (2) 明末文学衰微,诗家学习袁宗道兄弟,却不免粗俗;(3分,“季”“敝”“失之俚俗”意为“过失在于鄙俗”。意思对即可;各1分)(3)年纪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绝不抛弃上干青云的志向。(3分,“宁”“且”“志”各1分)五、(10分)(1)悟已往之不谏(2)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 (3)恨晨光之熹微 (4) 眄庭柯以怡颜 (5)穷响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6)天行健 (7)潦水尽而寒潭清 (8)云销雨霁六、(22分)19.公开在黑板上写“我”的“坏”有失尊严(面子)、有失威信。担心言行失控而激化矛盾,决心通过引导、沟通的方式来取得最好的效果。(6分)20.高老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了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处理老师不仅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为对话,使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变成了一场坦诚真挚的沟通,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了。(要点抓得不准的酌情扣分) 高老师是一个善于克制自己而又讲究方法的老师,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面对突发事件能够随机应变。(不够准确完整酌情扣分)(6分) 21.本文情节起伏较大,显出波澜。最初,教师上课时发现黑板上写着一句充满挑衅意味的话,矛盾突然出现,并且非常尖锐,教师心火“蹿得老高”;就在矛盾一触即发之时,情节陡转,老师采取出人意料的办法,巧妙地化解了矛盾,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另外,开始高老师怀疑黑板上的字是昨天批评过的学生李晓写的,便使悬念产生,直到文后王娜娜主动承认是自己写的才使悬念得释。这样就避免了情节的平直。(分析不够到位的酌情扣分,4分)22.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参考要点:掌声是对高老师理性地处理事件的赞扬;是对师生坦诚真挚的沟通的肯定;掌声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时时提醒“我”当好一个老师;师生间心灵的交流、理解融入在“掌声”中。(回答中能围绕相关要点去思考,意思相近即可,6分。)七.(60分)【角度一】阐述与“尊老”“传统美德”等相关的话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是:善待别的老人就像对我自己家的老人,关爱别人的孩子就像对我自己的孩子。让座一件小事,却真实的反映了人们根本丧失了古人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照顾弱者付出或者让座一些什么,本不该成为争议。但不知曾几何时,“与老人争座”似乎已经理直气壮。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迹象。【角度二】阐述与“尊重”“人性”等相关的话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倡给老幼病残弱让座固然是对公民道德要求,但是这需要靠整个道德环境的潜在影响,而不是拍照上网这样生硬规范。依靠道德的优越感羞辱我们身边的社会成员,无益于巩固社会的文明体系,反倒容易引发道德混战。教育的力量让中学生稚嫩的肩膀难以承受之重,他们是“需要座位”的人,而老人身体虚弱同样也是需要帮助的人,这时候不能以老幼来判定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只有尊重个人实际需要、尊重人性的道德才不至于演绎为暴力和审判。【角度三】阐述与“道德”“教育”等相关的话题。学生不给老人、孕妇让座,在网上居然有“两派”相互争执,这既让人感到无奈,也加剧了人们对道德滑落的担忧。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睡眠少、精神状态不佳等,社会固然需要重视,必须尽快改变,让学生们真正强壮起来;而学生心态上的偏差,尤须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加以关注,予以纠正,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真正有朝气,社会也才会真正健康。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早慧,很小就能作诗。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第二年被任命为扬州推官(勘问刑狱的官职)。侍郎叶成格奉命驻守江宁,查办“通海寇”案件,株连了很多人,士祯对诬告者处以严厉刑罚,对无辜之人予以宽赦,他保全存活的人很多。扬州一个盐商拖欠税款数万,被逮捕后很久仍不能偿还,士祯就募款代为缴纳,事情才得以解决。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接连上奏章荐举士祯,士祯擢升为礼部主事,多次升迁做到户部郎中。康熙十一年,士祯主掌四川省考试,因母丧归家,服丧期满,重新被任命为户部郎中。皇上关心文学,曾经悠闲舒缓地问大学士李霨:“现在世上谁最博学善诗文?”李霨回答是王士祯。又问冯溥、陈延敬等,他们的回答同李霨一样。皇上在懋勤殿召见士祯,士祯赋诗很合皇上心意。改任翰林院侍讲,升为侍读,到南书房值班。皇上征要他的诗,士祯辑录呈上三百篇,定名为御览集。 (后来)升为刑部尚书。按照旧例,裁断案件要交付九卿评议论。当年士祯官任副都御史时,力争杨成减刑。官任户部侍郎时,力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二人减刑,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却又力争将之法办。徐起龙被曹氏诬陷,士祯(最终)释放了徐起龙而将曹氏定罪判罚,并且追究这起案件中徇私舞弊之人,都服罪。等到王士祯主管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都因救父杀人而被判处死刑,士祯说:“这类案件应当就他们是否救父而定罪,不应当以他们是否杀人而定罪。”于是改判缓决,奏请皇上,回复同意。康熙四十三年,王士祯因王五、吴谦案件被罢官。王五过去是工部一名工匠,用钱买了一个通判职务;吴谦本是太医院官,因索债打死负债者犯罪。案件交付刑部研究,判处王五流放,吴谦免罪,王士祯认为判得轻重悬殊。(于是)改判王五只是免官。又交付三法司严厉审问,王五及吴谦(最后)一并判处死刑,又揭发出吴谦曾请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的事情,王士祯被以“瞻徇”(屈从私情)的罪名革职。康熙四十九年,皇上眷念老臣,下诏复职。康熙五十年,(王士祯)逝世。明末文学衰微,诗家,学习袁宗道兄弟,却不免粗俗;师法钟惺,却不免纤巧(文风不正)。王士祯天赋很高,学问极博,以“神韵”为宗。用司空图的“味在酸成外”、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明自己的诗歌理念旨趣,自号“渔洋山人”。主导清初文坛数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