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2524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 含答案xx.03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1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9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1,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10“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11甲、乙两图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示意。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 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外国资本操纵经济命脉 国民经济总量有所下降A B C D12下图为某一时期人民军队进军形势图。判断该人民军队是A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军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C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13博马舍(17321799)是法国著名剧作家,在其著名作品费加罗的婚礼中,剧中出身低微的主人公费加罗为追求爱情质问荒淫的伯爵:“就因为你是个大贵族,你便自以为是个大天才啦!只凭着门第、钱财、高官、爵位,你便这般得意忘形!其实你何德何能,配有这么多的享受至于我嘛,本是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混在芸芸众生之中,然而,我为谋生自立施展的手段和显露的见识,比起统治西班牙一百年的还要多。”作品的思想意义在于A弘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生价值 B呼吁自由平等,宣传理性思想C挑战教皇权威,倡导宗教改革 D树立公平正义,反对贫富分化14下表所示的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议席分配制的公平 B公民选举制的进步C公民普选权的实现 D代议制民主的完善15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C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16xx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 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 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第卷(必做1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注意事项第卷共9道题,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考生必须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试卷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必做部分】28(18分)经济体制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体制变革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 集体农庄体制 农业问题严重上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1)材料表明,在苏联农业发展中,“体制”与“问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4分)问题二 赫氏改革 光荣与混乱并行1953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变革,提高收购价格,减少收购量,1958年完全取消义务交售制。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l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合并集体农庄的政策,把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1958年,赫鲁晓夫一反常态,认为“保留大块宅房园地和私有牲畜,就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上的严重障碍”,采取许多限制措施。1964年与1958年相比,除了水果和浆果有较大增长(24),蛋和蔬菜有一定增长外,其余农畜产品都大大下降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2)据材料,归纳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问题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代人打败饥饿1978年1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次年10月,即获得大丰收:当年粮食总产量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的总和。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月,中央出台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要求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准备好一批,改变一批”。此后,人民公社逐渐解体。1985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约瑟特施琳说,中国向世界证明一代人的努力就可打败饥饿。(3)依据材料分析,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较短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6分)29(18分)科举制作为重要的选官制度,历经一千多年,在历史上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代来华的西方人对科举制大为赞叹。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提道:“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惟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取士。”同一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17921841年)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为什么在西方备受推崇,而龚自珍抨击科举导致了“万马齐喑”的现实局面?(6分)材料二 下为1904年最后一次状元科举考试试题:(一)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宜筹良法,以振策之。(二)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三)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四)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著,其道何之从?(2)材料二试题中折射出哪些“世局”特点?对试题内容中反映出的执政理念,请进行简要评述。(8分)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当今有的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形式可以保持,然后逐步改变其考试内容,这样的改革路径才是对的,而朝廷一下子废除科举事实上并不见得是对的(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3)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你的理由。(4分)【选做部分】33(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戊戌变法也遭到满洲贵族的激烈反对,新法颁布后,“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1)依据相关内容指出,两次变法中各有哪些措施直接触犯了传统势力的利益(各举两例)?(4分)(2)商鞅变法中,“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一种刺面割鼻的西刑)其傅”,严厉打击反对势力。戊戌变法中,“时百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光绪帝也“三令五申”,“数四严责”,推动变法法令的贯彻落实。据所学知识回答,两次变法中,改革者都变现出了坚决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为什么结果迥异?在推动变法的过程中,改革者往往面对风细雨还是雷厉风行的困惑。对此,谈谈你的看法。(6分)历史参考答案(含解析)一、选择题9A 10D 11A 12C 13B 14D 15C 16B 二、非选择题28(1)解析:本问探讨的是苏联斯大林经济体制中的农业体制与苏联严重农业问题之间的关系,斯大林去世时的世界超级大国,农业产量不及沙皇俄国的时代,这突出说明了农业问题的严峻。而如此严重的农业问题必然与长期以来的体制和政策紧密相连。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可知,在集体农庄制度体制之下,单一的公有制和统的过多、过死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是这一体制的重要特点,体制僵化,管理模式僵化,必然损害经济发展;在集体农庄中推行的重工(主要是重工业)轻农的政策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综合平衡遭到破坏。总之,由于体制之内存在的所有制形式单一、管理手段权力高度集中、集体农庄服从于工业生产需要的生产目的导致生产积极性受到遏制,导致农业落后。因此,体制是根源。答案:集体农庄制度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体制僵化;实行重工轻农(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损害了经济发展,导致出现严重的农业问题。(4分)(2)解析:特点的认识,表面上看是混乱,前后矛盾,反映的实质问题就是缺乏明确指导思想。因此特点的归纳包含了两个层次。分析影响也要注意两个方面,即积极地和消极的,对应主题光荣与混乱并行,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出动了旧体制,另一方面又跳不出旧体制的框框。答案:特点:政策具有两面性,前后矛盾(缺乏连续性);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4分)影响:赫鲁晓夫的改革一方面触及了旧的体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摆脱旧体制的束缚,政策前后不一,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分)(3)解析:本题实际上是与材料一、二相比较和对应,从前后的比较中认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建立在集体协作劳动基础上的集体农庄和人民公社(中国的人民公社即是集体农庄的翻版)其对生产发展的影响远远逊色于个体生产基础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与材料二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农民的创造(而非政府的行政命令),因而适应的农民的需要和农业发展的实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而非被旧体制所限制),因而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中央的政策是一贯的,并且逐步推进(而非前后不一)。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来自农民的创造,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状况,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了旧的人民公社体制的束缚,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的农村政策逐步推进,具有连续性。(6分)29(1)解析:前者主要从材料中获取,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和“功名头衔均非世袭”。后者着眼于对所学知识的分析,从中认识科举制对选拔人才的危害。答案:西方人推崇科举制是因为科举制有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体现了公正平等的原则,有利于打击贵族特权。(2分)龚自珍批评科举制是因为科举制走向僵化。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采用八股文的形式,难以选拔有真才实学、有创造力的人才,是统治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工具,阻碍了社会进步。(4分)(2)解析:试题内容指向了统治者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反映出执政者的需要。试题中的(一)(二)(三)反映出清政府亟须进行近代化的变革和强兵、富国的需要,以挽救统治危机。试题(四)反映出清政府仍坚持所谓的“正学”,未摆脱西学中用的局限。对政治理念的评价,要从其积极和消极方面人士,考虑其顺应了有利于所以有积极意义;但是因为有某方面的局限性以及会带来什么后果等这样的角度去评价。答案:(2)特点:西学东渐,中国逐渐走向近代化;清政府企图通过革新,实现富国强兵,挽救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4分)评述:在内外交困之际,期望通过革新,振兴国家,推进近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未脱“中体西用”的局限(为维护统治服务),终不会挽回危局。(4分)(3)解析:本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看法一:同意这种观点。科举考试的形式具有公正公平的原则,是选拔人才的良策,只要改革考试内容,就可以克服其原有弊端,无须彻底废除。(4分)看法二:反对这种观点。科举考试的出发点是学而优则仕,把读书与做官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培养新式近代人才,应该废除。(两种“看法”,言之有理即可。4分)33(1)解析:据所学知识,举例即可。材料提示的是“直接触犯了传统势力的利益”措施。答案:(1)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戊戌变法: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4分)(2)解析:变法法令的贯彻落实需要掌握国家机器,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推动变法。也就是说,掌握国家机器是改革者进行变法的前提保证。本题中两次变法即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改革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变法策略。想一想,我们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是怎样逐步展开的?答案:主要原因: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变法法令的贯彻落实;而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力量软弱,光绪皇帝没有实权,变法法令得不到贯彻执行。(4分)看法:改革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支持与反对变法双方的力量对比,采取适当的策略,确保改革取得成效。(言之成理即可,2分。答其它看法,如改革者要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态度推进变法,才能排除反对势力的阻碍,取得成功;或者,改革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注意不要激化矛盾,循序渐进,确保措施取得成效等都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