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16.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6334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16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欧阳修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_【解析】在读懂词意的基础上,抓住词中直接体现词人情感的词语,如上片写春光流逝之景,表达伤春之叹;下片“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几句直抒胸臆,表达思乡、思亲之情。【答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上片叹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引出个人的伤感。下片通过叙述在长安“买花载酒”想起在家乡桃李,直抒胸臆,强化思乡和思亲之情。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简要赏析。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属于典型的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下片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是直抒胸臆;下片的长安买花与家乡的桃李形成了对比。【答案】寓情于景,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流露出了几分伤感之情;对比,将“长安买花”与“家山桃李”对照、比较,突出对家乡与家人的深情与爱重;直抒胸臆,用“有个人憔悴”直接表达了春日远去,时光流逝,青春年华不在的伤感之情,“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三句直接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感皇恩陆游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1)上片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是如何写景的?_【解析】本题两个要求。(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找出意象不难体悟出其中“清冷”与“开阔”之意境。(2)对艺术特点的鉴赏,可从三个方面想: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本题从表达方式中的写景角度分析。【答案】上片用“秋空”“江渚”“漠漠孤云”“雁声”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开阔的意境。作者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先写视觉所见的“秋空”“江渚”“漠漠孤云”,接着写听觉,并由“雁声”引出作者的联想。(2)本词体现出的作者心情是矛盾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可从意象、意境、形象入手分析。应注意“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平来体会。【答案】下片前两句说用不着自己怀抱壮志去担当大任,后两句又说再三思忖只有辞官东归,回到故乡山阴的石帆山下,去种三亩菱为生,实际上这是积极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极的归隐之计,所以前两句只不过是愤激的反语罢了,而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曲折、更为深沉的感慨,后两句也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罢了,体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踏莎行陈尧佐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注】此词作于宰相申国公吕夷简引词人拜相之后。(1)请简要分析整首词最突出的艺术手法。_【解析】整首词中,“燕子”是主要的描写对象,整个上片和下片的前三句都在描写燕子,这些词句都是在为最后两句做铺垫。由注释和最后两句的内容可看出,词人是通过写燕子来写自己,通过写燕子欢快纷飞来写自己愉快的心情。【答案】主要采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等句,以燕子欢快纷飞的情景来写词人当时舒畅、愉悦的心情。作者通过写燕子来写自己,表达了自己的情感。(2)请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句并简要分析词人在整首词中寄寓的思想情感。_【解析】主旨句即表现词人感情的句子,全词中直接表达情感的词句只有最后一句,其他句子基本上都是对燕子的描写。词人通过写燕子来写自己,从注释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词人为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引荐而作的。【答案】主旨句:主人恩重珠帘卷。思想情感:上片以燕子喻词人,表达词人因受人引荐而产生的愉悦心情及相从恨晚之意;下片以“主人”喻吕夷简,借“珠帘卷”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词人对吕夷简的感激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杂曲歌辞宜城歌刘禹锡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花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靡靡度行人,温风吹宿麦。(1)简要赏析这首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_【解析】作答时,要联系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结合整首诗的内容进行判断。明确其主要表现手法后,再进一步分析诗歌中是如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答案】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取了野水、空城、孤驿、花台、树等一系列的意象,将自己内心复杂的感情蕴含于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没有抒情性的文字,但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2)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_【解析】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将同类感情进行合并、不同类感情按照先后顺序进行串联即可。【答案】作者的思想情感从开始的灰冷、孤独、低沉,逐渐转变为温暖、平和、喜悦。开头所写之景空寂、荒凉,反映出作者心情的灰冷、孤独、低沉,后面的景物描写则抓住了初春的景物特征,突出其生机、和暖,显示出作者心境由冷转暖。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过东郊故园追和家大人韵沈绍姬昔年亭馆筑城闉。此日重游自怆神。十亩仅传三世业,一身已作两朝人。门前碧草埋荒径,楼上青山认旧邻。记得趋庭分彩笔,也教题咏药栏春。【注】闉:翁城,护城门的小城墙。(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_【解析】作答本题,要通过分析景物描写、抒情句等,总结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如原来是“亭馆筑城闉”,现今“碧草埋荒径”,表现了作者对故园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凄凉之感;“十亩仅传三世业,一身已作两朝人”,表达了对家世衰败、身世变迁的感慨。【答案】对故园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凄凉之感:昔年在城郭内修筑亭馆,现在却是“碧草埋荒径”,由盛到衰的变迁,令人不胜唏嘘;对亲人的怀念,对家世衰败、身世变迁的感慨 :三世仅传十亩之地,当年在父亲的吩咐下吟咏出歌颂春花的诗句,如今却是物是人非,自己已成为两个朝代的人。(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_【解析】作答此题,要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解、对比,分析出诗歌运用的技巧和表达效果。如本诗在表达情感时,既写了今日探访故园的所见,又回忆了昔日家庭幸福的情景,虚实结合。【答案】衬托。“楼上青山认旧邻”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楼上青山”的依旧,衬托出故园的残败;虚实结合。“昔年”为虚,“此日”为实,“门前碧草埋荒径”为实,“记得趋庭分彩笔”为虚;虚实对比,突出了故园的昔盛今衰。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度梅岭张行懿拔起危峰万仞雄,势临百粤控南中。人从丹壁千盘上,路入青天一箭通。古碣尚留唐相迹,荒祠谁祀越王功。只今四海梯航日,早见征车度晓风。【注】古碣:记载唐朝宰相张九龄开通梅岭道路之功绩的石碑。越王:统一岭南各部、建立南越国的赵佗。(1)全诗是如何描写梅岭的?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分析诗句描写的内容,然后分析使用的描写手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答题时可以先总括后分析,也可以对每句诗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总结。【答案】示例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首联,正面描写梅岭拔地而起高万仞的雄姿和梅岭俯视百粤的情态,以此表达梅岭的高峻。颔联,侧面描写,从人的角度表现梅岭的险峻。示例二:诗人先总括梅岭的气势,后写到具体的古碣、荒祠等,又通过这些景物表现了梅岭的历史、文化积淀等。(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情感。_【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及抒情性语句,通过分析把握诗人的情感。比如对“古碣”“荒祠”的描写表达的是观古迹的感叹,“征车度晓风”表达的是云游之乐等。【答案】诗歌通过对翻越梅岭的叙述,赞美了梅岭峭拔入天的雄姿,同时表现观古迹的感叹,表现了四海统一时的云游之乐。【题组二:题型拓展练】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漂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矰zng:短箭。缴zhu:系箭的丝绳。(1)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_【解析】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答题时要考虑运用的表达技巧,按照首联、颔联、颈联依次回答。【答案】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之“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失群之雁,声音凄厉,呼寻伙伴。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压抑、恐怖的环境中飞行。(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_【解析】这实际上是一首咏物诗,借所咏之物来抒发自己的怀抱的,这就要求答题时要充分考虑到注释中有关作者生平的介绍,否则很容易遗漏后一个要点。【答案】最后两句写出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在安慰孤雁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诗人以孤雁自喻,表达他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情;世路险峻的孤凄忧虑。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浣溪沙姜夔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注】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恶:猛烈,很;禁持:摆布。亚:接近。(1)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_【解析】答题时,要注意在营造气氛等内容上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在结构上的作用,引出“画船愁过石塘西”句。【答案】首句起兴,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写出近乡情更怯的心理。(2)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陈廷焯的这种说法。_【解析】联系“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须紧紧抓住“小梅”意象来分析;联系“反复缠绵”,须紧紧抓住“一年灯火要人归”来分析;联系“终不许一语道破”,则须点出表达情感的含蓄。【答案】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梅花引荆溪阻雪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划峨,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1)词人是“身留”还是“心留”,为什么?_【解析】“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乐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题目为“荆溪阻雪”,可见被迫而留,又有“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来反问,更见不是心留。【答案】是“身留”。词人旅途遭遇风雪,无法前进,因而愁锁眉头,心情惆怅,所以并非心里愿意留下。(如引用词中原句并加以恰当分析,亦可酌情给分)(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_【解析】虚实结合是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衬、交织融合。本词中的孤舟、寒风、灯影、寒水等为实景,“忆旧游”的内容为虚写。【答案】词人滞留旅途的情景,以孤舟、寒风、灯影、寒水、黄云、夜雪等实景表现;中间插入对往昔“花丛柳荫、小楼轻舟”温馨交游的回忆,以虚衬实,虚实相映,突出了词人怀念往昔和感伤现实的情怀。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注】定:究竟。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_【解析】把握诗歌情感要综合考虑题目、诗句、注释中的创作背景,题目中“寄”,诗句“忆与故人期”“江上日相思”都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要考虑景与情的概念如: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等,结合具体诗句判断合适的作用,结合意象具体分析。【答案】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春堤杨柳发”触景生情,交代了春天这一时间背景,“杨柳”勾起了诗人对昔日离别情景的回忆,“发”字有绵延生长之感,(或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增添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2)诗歌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_【解析】从文学作品共性规律看,与上下文的联系是基本两个角度:承接(或照应)前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蓄势)。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和内容分析,切忌使用术语,未结合诗句分析。【答案】草木一句承接诗歌首联“杨柳”意象,诗人临景而生发哲思,表达心中的无奈;以草木荣枯喻人生苦短,以草木无意衬人间有情,为后文表达思念之情蓄势。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黄庭坚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后移戎州(令四川宜宾)安置,在蜀地流徙五年余。这首词作于戎州。(1)词中刻画的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_【解析】词中所塑造的是个狂士形象。上片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白发人牵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有御霜之志,绝不同流合污。【答案】这是一个狂放不羁,挑战世俗的谪人形象,也是那个时代不协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形象。他纵情饮酒,借酒消愁,在风雨中吹笛,醉酒后头簪花朵,反戴帽子,听歌观舞,满头白发却插满黄花,这些举动足见其狂放不羁和对世俗的傲视与挑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_【解析】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了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发了作者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至于艺术手法,有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烘托、直抒胸臆等,结合具体词句分析。【答案】抒发了作者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政治迫害的不满、调侃和抗争;运用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放浪不羁的形象,从而衬托内心的抑郁不平。如“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花白发相牵挽”;直抒胸臆,如“人生莫放酒杯干”“付与时人冷眼看”等。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元明韵寄子由宋黄庭坚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注】元明:黄庭坚之兄黄大临的字。子由:苏轼之弟苏辙的字。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铜章:古代居官时,将印带佩在腰上(汉代规定县令是铜章墨绶)。石友:交谊坚贞如石的朋友,指子由。脊令:水鸟名,首尾动摇相应。(1)本诗颔联二句对仗精工,寓情于景,请对此做简要分析。_【解析】解答此题,先分析颔联是怎样对仗的,比如用“春风春雨”对“江北江南”等,然后赏析是如何寓情于景的。如借“花开江涨”来表达离别相思之情。【答案】此联中,春风春雨对江北江南,花对水,经眼对拍天,意思分明。这两句写春景,具体描写花开江涨之景,花开江涨,而怀远之情见于官外,因以寄托其离别相思之情。(2)作者的情感高潮集中在尾联,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并简要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解析】尾联表面是写水鸟有家不能回的相思之恨,结合诗题、注释和全诗内容可知,此两句实际是写诗人怀念元明,彼此都不能时常相见,其“思归恨”之情深沉而炽烈。【答案】此句说,你我皆有兄弟之恩,欲归国不得,只得听任时光流逝,催生白发而已。诗人意在表明,子由怀念苏轼,也如自己怀念元明,彼此都以不能同回家国时常相见为恨,其“思归恨”之情深沉而炽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