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奇妙的克隆》教案1苏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271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奇妙的克隆》教案1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奇妙的克隆》教案1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奇妙的克隆》教案1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奇妙的克隆教案1 苏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板书课题)(二)展示目标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用课件展示或写在小黑板上)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温馨提示:在自学过程中,利用工具书做好圈点批画,搞不清楚的问题记下来,准备与他人合作探究。(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4)“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5)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二)自主学习(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回)(三)自学检测方法: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第1题 (温馨提示:强调字音字形的识记,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而一晃而过。)第2题 精讲点拨:(1)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2)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3)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4)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5)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四)内容研读1.明确什么是克隆?(1)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2)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2.讲解说明方法: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温馨提示:学生有时提不出问题,教师要进行问题预设)1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精讲点拨:1.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2.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四、达标训练1.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2组织辩论。辩论的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课堂小结: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坦白地说,老师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我们更期待(出示幻灯片)“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这篇课文里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作结束语,也是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请大家齐读这段话。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2.画出本课知识结构图。3.畅谈本课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应用。五、堂清检测(一)必做题: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开辟( )脊椎( )率先( )频率( )潜在( )濒临( )挽救( )繁殖( )渗透( )免疫( )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美研究显示 现有技术无法克隆人美国科学家近日公布最新研究结果说,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固有缺陷,故目前没有可能对人和其他灵长目动物进行生殖性克隆。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沙滕博士等人,利用现有4种细胞核移植技术,对724个恒河猴卵细胞进行克隆操作。研究人员共获33个克隆猴早期胚胎,但将其移植代孕动物体内后,这些胚胎经过初步细胞分裂无一真正孕育。科学家们对此分析发现,克隆猴细胞分裂看似正常,但细胞内染色体实则出现紊乱。通常染色体在复制和排列过程中需要借助纺锤体,可克隆猴细胞中纺锤体结构杂乱无章,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不仅如此,对克隆猴细胞纺锤体形成至关重要的绝大多数蛋白质也出现缺损。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已有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羊、鼠、猪、牛和猫等动物,但研究表明,现有技术对灵长目动物并不适用,其原因可能在于灵长目动物繁殖过程中,对纺锤体组装的要求,比其他哺乳动物“更为严格”。匹兹堡神学院教授特纳评论说,沙滕等人的研究展示了灵长目动物克隆的难度,从而为“生殖性克隆不安全、应该禁止”,提拱了迄今最为有力的支持。(车水 编译)1第1段中加粗词“固有”“生殖性”是否去掉?为什么?2试分析第2段中“4”“724”“33”几个数字在表达上的作用。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克隆猴细胞分裂时其内部染色体出现紊乱。B在通常情况下,纺锤体有助于染色体的复制和排列。C克隆猴细胞中纺锤体结构杂乱无章导致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D蛋白质对形成克隆猴细胞纺锤体比较重要。4“生殖性克隆不安全,应该禁止”与“美研究显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是否合理?为什么?(二)选做题: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板书设计:奇妙的克隆植物界的克隆:动物界的克隆:鱼类两栖类 哺乳类一“多利”的诞生利与弊: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设想)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