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指导教学书(无答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182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指导教学书(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指导教学书(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指导教学书(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四首指导教学书(无答案) 苏教版撰写人:_时 间:_【学习目标】道德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情智目标:(1) 感情目标:感受并体味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变的爱国情怀(2) 认知目标: 1学习重点词语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熟读背诵这四首诗歌。3. 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时间】 (第 1 课时)【学习手段】 赏析 诵读【学习过程】(1) 课前预习1. 你了解有关古体诗的哪些知识?2. 你知道哪些古代爱国故事?(2) 感情调节1. 谁能给大家讲讲“岳母刺字”的故事?2. 长征有什么意义?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三)自学 1自学内容一:自学方法:1.听读 感受诗意,欣赏古诗。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境,他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作诗的?2.朗读 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模仿听读内容,自己先朗读四首诗 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朗读效果 每组推选2名同学朗读四首诗 2自学内容二:自学方法:1.学习春望(1)首联所望见的是什么?为全诗起到了什么作用? 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在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同时描绘了一幅安史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读后让人触景伤怀。(2)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诗人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3) 颈联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请你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可见战祸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难得。在那年代,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容易使人产生共鸣。(4) 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伤,实际上却把忧国伤时之情写得更强烈。试作简要分析。 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这样,在写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后,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这一笔,使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学习泊秦淮 (1)诗歌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在夜晚时分,将船停在秦淮河边,这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2)最后两句作者真的是在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四)当堂检测(解题、互阅或自阅)1.试着背诵春望和泊秦淮2.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 最小作业量:同步练习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