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巧手编织》教案赣美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076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巧手编织》教案赣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巧手编织》教案赣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巧手编织》教案赣美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六课巧手编织教案 赣美版撰写人:_时 间:_一、 教材分析: 理解本篇课本的设计意图、读懂教材、了解学习领域。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是属“设计应用”类,其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具有操作性特点,最终达到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的目的。读懂教材 本篇课本的设计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选择了“编织艺术”,传统编织品,是一些变“废”为宝、有着极高欣赏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操作性、趣味性、应用性很强,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分析本篇课本的侧重点及呈现方式。侧重点:如何运用艺术的形式法则,利用编织材料的特性,进行创意、设计和编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了解传统的编织艺术的魅力及其美化生活的功能性。呈现方式: 课题 巧手编织从字面上就不难看出本课是手工制作编织。彩色图片 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几幅的图片:颇具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感染力草编金鱼、中国结、麦秸、毛线编的鸟和羊;有人见过的街头老艺人用马莲草在编织小动物,从以上图片及其文字说明,学生了解了原始编织的产生,传统编织的美。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结。谈一谈 让学生谈谈除图片中的编织作品中,你还了解哪些编织品?并从功能、造型、材料和色彩来评价它们。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彩色图片 表现编织艺术现代运用的编织服装、编织壁挂、与现代、材料组合的藤椅的图片,学生从中了解了编织艺术在现代的运用及美化生活的作用。通过图片欣赏,激发了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谈一谈 让学生回忆一下身边还有哪些作品是运用编织的形式来创意完成的。除了传统的编织材料,还发现哪些材料可用来编织?从而引导学生去留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发掘一些更便利、更廉价的材料来设计制作更美的编织品。动动手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本为学生布置了相关的作业,本着变废为宝的宗旨,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可取材料,运用编织技术,结合艺术的形式编织一件作品。组织一次编织品展,由学生自己去承办。自我评价建议 提出了本课学生最终要达到的学习目的,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提示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偏差。避免进行枯燥的灌输教学及技能训练,导致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 材料不要去购买,选择一些被人视为废品的材料。二、教学目标:1、本课内容的认识目标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本课内容的技能目标感受各种编织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二、 教学建议:设计思路:主要目的是运用传统的编织形式来创意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编织品。课前我给学生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收集资料,询找答案,以此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课需用2课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运用编织品欣赏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编织作品挂在墙上,同时配上古典音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示学生摸 一摸,议一议,主动去体验美、发现美。紧接着我针对编织的有关知识,采用聊天的方式展开提问、讨论,并运用了CAI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些中国民间传统编织品图片及现代编织品,引导学生从功能、造型、材料和色彩来评价它们,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引申情境,通过CAI多媒体演示几种编织法,如中国结、竹编、草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做做玩玩,感受编织的乐趣。第二课时,课前准备收集一些身边可取的材料,和编织工具。导入阶段1、老师准备好材料(线绳、竹条、草绳、硬纸条、色带等),并根据材料分别配上制作图,分组制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做做玩玩,感受编织的乐趣,1、 课前准备:教师:(1)有关编织的知识、图片欣赏、课件或教具。(有趣味性)(3)收集准备一些编织的工具和材料。(4)多媒体学生:(分组)(1)收集编织品和有关的文字和图片。(2)选择准备设计制作的材料、方法、工具。2、 教学环境安排学生在美术教室内按3小组团坐(组长为代表前坐,中心为活动区),营造一种平等融洽、轻松愉快的气氛,满足学生的需要,力求让学生在活动的乐趣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及团体精神。3、 教学步骤与方法导入阶段1、教师: 学生:作用:引导学生在轻快、悦耳的音乐中观赏自己收集的编织品,从中体验生活中的传统艺术美。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聊天。轻松的观赏着作品,谈论自己所喜欢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2、教师: 学生:作用:A 下面我们到“编织大观园”去看看,那里会有更多的收获。放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坐下,带着好奇,随着老师进入了“编织大观园”。主题显现,保持兴趣3、教师:学生:老师:作用:看完后,设问讨论互相讨论,积极思考,气氛愉快而热烈。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进入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初步掌握编织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原理,学生的审美评价水平得以提升。发展阶段1、教师: 学生: 作用:现在让我们活动活动手,好吗?看看我们哪组的手最巧,现在让我们加加油吧! 先看光盘,观看几种编织的操作方法。观看光盘,积极性很高。引申情境,了解编织方法,为制作做准备。2、教师: 学生: 作用:选择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结”来做热身运动吧!播放编织操作光盘。把事先准备的工具、材料拿出,跟着光盘开始操作。明确任务。3、教师: 学生: 作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奖励做得最好最快的小组。 组员相互配合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编织操作方法。4、教师: 学生: 作用本节课我们有更了不起的任务,举办编织品展,作品将由各小组进行设计制作。鼓励学生变废为宝,表扬有创意的设计想法。各组确定目标,分工配合,动手操作。鼓励创新,使学生在更自由的空间里发展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评价阶段1、教师: 学生:作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并及时予以帮助指导。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继续完成设计。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发现问题予以纠正。2、教师: 学生:辅导学生完成完整的作品,做课后小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展评。把作品展放在准备好的展板上,欣赏彼此的作品,相互评议、自我评价。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三、 评价建议:(1)能否运用所学的设计原理和编织方法,动手制作与完成作品中。(2)能否运用所学的编织知识,设计方案,改进生活和学习用品,体现创意。(3)能否以口头和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说明选择材料、色彩、造型的理由。(4)能否关注校园及社区环境,并从实用功能与设计的关系角度,评价身边的环境。(5)自我评价采用个人完成的问卷形式;美术过程表现(组员、本组)采用组内讨论并记录;作业评价,课堂上选出几件采用互评,课后老师可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如评语、分数或等级。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