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VI).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7136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V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V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V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新人教版(VI)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根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一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一战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阻碍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从而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复习导入法、图表分析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大家还记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吗?这些成果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拓宽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科技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将会给人来造成更大的灾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场由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人类空前的灾难。【展示目标】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2.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造成了哪些灾难?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讲授新课】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板书)1、教师简单介绍大战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世界。(2)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和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2、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板书)(1)斐迪南夫妇被刺 (投影)“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画像及斐迪南简介。指定一名同学复述事件的经过。(提问)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生1:做的对,对侵略者就要这样给他点颜色看看。生2:普林西普的行为太冲动,刺杀不会解决民族矛盾,只会导致大战的迅速爆发,加重民族的灾难。(教师指点)说明斐迪南访问的挑衅性。刺杀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做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2)巴尔干半岛危机(指出)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 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了点“火药桶”的这粒“火星”。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呢?(互相讨论、发表看法)(电脑演示)“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观察图,了解半岛的局势,记忆各国的位置。诱发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导学。形象、直观,激发情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简介半岛的状况并指出,各帝国主义对这块肥肉都垂涎三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仅仅是找个借口而已。3、大战的爆发(板书)(概述大战爆发经过)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奥匈;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风使舵,参加了协约国一方。(由学生评价意大利的参战)(学生讨论)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教师指点)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奥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首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意大利基于自身利益出发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大战中重大战役(板书) 凡尔登战役 (1916年)介绍凡尔登要塞的战略位置重要性。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战况及插图。(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掌握战场形势) 使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第134页小字本页插图“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激情导学,制造气氛。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学生谈论图片包含内容和看图后的感想)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此后的形势对德国更加不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大战的结束(板书)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协约国胜,同盟国败。2大战的性质(板书)启发学生从参战国的性质、目的等分析。(归纳)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3大战的后果(板书)大战最后怎样结束了?哪一方胜利? 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学生相互讨论,谈自己的看法)(1)学生回答教师归纳。(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沉重苦难,历时4年牵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造成重大物质损伤和人力伤亡。)4、讨论:请同学们从一战爆发原因、主要参战国性质及其目的入手分析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思考并作答)(教师指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它绝不是一次偶然灾难,而是经过了几十年酝酿和准备的大厮杀。发动战争的是两大军事集团的资产阶级和王朝统治者,因此,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是正义的,但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总的帝国主义的性质。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强欺负和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 (学生讨论回答)【全课小结】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以同盟国一方的失败宣告结束。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板书设计】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业设计】同步导学P9295教学反思:不足之处:1、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太多,学生动态生成的太少。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教师牵引着学生主动地解决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总是让学生根据问题找答案。2、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问题的时间不是太充足。教师有时多次的催促学生,讨论时间不充分,必将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效果。3、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学习战争史的方法,注重“授之以渔”。4、课后小结过于简单。课后小结要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它不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知识的升华。今后突破的方向:1、教学模式上,变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为学生自己提问,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回答。真正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点拨,2、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结合实际方面。如现在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斩首”行动等,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是恐怖行为?个人所进行的和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活动性质一样吗?对现在美国的行为如何评价? 3、因人施问,有的放矢。为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且应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必须因人而问。4、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会采取比如让学生根据教师授课过程回忆写本课小结,或者将讨论的问题整理成书面答题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既要学生积极参与,也要学有所获,当堂知识当堂消化。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