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课件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369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课件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课件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课件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语文上册 杨修之死教案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撰写人:_时 间:_ 【课文简析】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原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三国演义本是“七实三虚”之作,曹操、杨修实有其人,而小说部分情节与史实并不完全相符。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本文位于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课文皆选自明清古典文学名著,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对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并希望借此“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文章虽是节选,但是相对完整,首尾相应,结构严谨,插叙其中,又增摇曳之姿;语言文白夹杂,不甚艰深,凝练简约,往往于不动声色的一字之间寄寓褒贬;人物性格全由言行出,并不着意描摹,而人物个性纤毫毕现。 综上所述,杨修之死实在可以说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具有多元解读的可能:既可以由此分辨小说与史书之不同,又可以学习其结构的巧妙严谨,更可以品读言语深处的意蕴,体会“论事知人”的乐趣;还不妨纵横文史内外追根溯源探究杨修的死因,拓展整本三国演义用实例,丰富曹操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延伸到现今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有关“如何对待人才”以及“身为人才如何自处”的话题 所以,喜欢这篇文字,也喜欢每读至此处那复杂微妙的一声叹息。 【教学设想】 想在当堂阅读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使用文本本身,拓展和延伸主要安排为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 想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学生能够积累一些流传至今的词汇并能够加以运用。 想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上,这一目标将主要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细致人微的揣摩把握来达成。 想传达给学生一种观点文学和史学不可混淆,而文学最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样貌总是打着作者思想观念的鲜明印记。文学不仅仅是文学,更是文化。 最希望做到的是激发学生继续阅读原著的兴趣,让阅读无限地延展课堂。 【学习目标】 (1)巩固一些文言实词如“适”、“数”、“但”等的用法。 (2)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自己查工具书为生字正音,解释不理解的词语。 (2)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作批注。(批注建议:可以赏析妙处,可以质疑不明处,可以发掘言外之意,可以评价人物,可以抒写感慨,可以生发联想)用批注的方式记录自己最新鲜的阅读体验。【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课文杨修这个人很特别:他被杀时年仅34岁,但是两千年来,人们一直忘不了他世说新语里讲述他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记录他的生死,文学家、史学家爱评论他,诗人喜欢写他,近年来心理学家也对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品 味 感 知谁能一语道尽杨修其人?师生共同参照书下注释,辨析这些答案,形成共识。杨修有“才”可“恃”吗?请在文中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并且留意落实文言实词的理解与积累。杨修有哪些“放旷”的表现?请在文中作批注。教师进行批注指导。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精彩批注。学生继续发表见解,进行补充。师生共同整理文中所叙事件。显然,杨修恃才放旷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死亡。“恃才放旷”、“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只概括了杨修一方面的特征,原文中的“恃才放旷”四字真的堪称一语道尽杨修其人,这传递给我们两个信息杨修有“才”可“恃”并且行为“放旷”。学生用“改建园门”、“分酥”、“梦中杀人”、“教杀门吏”、“巧做答教”、“鸡肋事件”等实例证明杨修确实聪明过人,有“才”可“恃”。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各自精读课文,在字里行间作批注。学生通过在上述事例中杨修的表现为证,得出杨修确实行为“放旷”的结论。发现杨修的“放旷”由生活到政治,由物到人特别是与继承人的问题牵涉得越来越紧密起来。研读深究恃才放旷一定致死吗?死是恃才放旷的结果,恃才放旷是不是杨修之死的唯一原因呢?师生共同探讨,教师提醒学生紧扣课文,以课文中的蛛丝马迹作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不使讨论流于空泛。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杨修之死究竟因“才”还是因“放旷”所致?学生通过研读课文,深究杨修死因,依据课文,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学生可能:列出曹操反应的走向“虽称美,心甚忌之”、“虽喜笑,而心恶之”、“闻而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因此亦不喜植”、“大怒,已有杀修之心”指出曹操恼恨杨修的程度越来越深,曹操才是杨修之死的主因。提出杨修死于曹操对杨修才华的嫉妒。指出杨修死于轻率、冲动、做事欠考虑。指出杨修死于在继承人问题上牵涉过深,泥足深陷。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归纳表达大家对于杨修的死因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请用恰当而又凝练的表述置换板书标题中的“之”字,表达你对杨修死因的理解,改写板书。师生共同评析。小组讨论。各小组陆续选派代表将本组意见写在黑板上。作业布置向学生提供三款“作业套餐”,分别针对“积累语言”、“提升对生活的认识”和“激发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三个目标设计,分别侧重培养学生“基础识记”、 “体验感悟”和“阅读分析”三方面的能力。具体内容见下【作业设计】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指向自行确定选择一款“作业套餐”完成。拓展悬疑罗贯中版本的杨修之死与历史真实版本有何区别?杨修到底死于什么时候?杨修死前说的话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曹操与杨修的历史本来面目是怎样的?为什么罗贯中要做这样的改动?请继续阅读三国演义,广泛搜集资料,在下节课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作业设计】 阅读三国演义,广泛搜集资料,自选一款“作业套餐”完成,在下节课上发布研究成果。 作业套餐一:本地套餐(盘点积累) 1我掌握了哪些文言实词的意义及用法? 2我积累了哪些典故和成语? 作业套餐二:漫游套餐(感悟人生) 1读书札记:由杨修之死悟人生 2读书漫笔:现代版杨修的一天 作业套餐三:钻探套餐(研读原著) 1曹操和他的谋士们 2如果杨修追随孙权刘备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扣紧文本,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剖析人物性格,重点突出,线索清楚。从教学设计看,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好的落实,是一节目标与效果吻合度较高的好课。 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 (1)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屠老师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再三强调要学生用心把课文读几遍,并作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在课堂上,老师很注意了解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教师对课文的研读较深,找准了切入点。学生读了课文,会很容易地用“恃才放旷”一词来概括杨修的性格特点,但往往会体会不深,尤其难于扣紧文本来理解。屠老师巧妙地用“聪明”与“恃才放旷”作比较,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了解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同时,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于杨修身上,从他身上找“死因”,屠老师很巧妙地提出问题:“恃才放旷一定致死吗?恃才放旷是不是杨修之死的唯一原因呢?”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曹操身上,从更深一层去探究杨修的死因。这两个巧妙的设问,很好地调动了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整个课堂进程。屠老师能提出这类整体性的问题,反映她对课文钻研得深、把握得准。 (3)巧妙地借鉴了我国传统的评点法。课文是古典小说的节选,而我国古代小说评论中评点法成果丰富。屠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时作批注,并提示“可以赏析妙处,可以质疑不明处,可以发掘言外之意,可以评价人物,可以抒写感慨,可以生发联想”。在课堂上,屠老师的引导实际上也类似评点法,在启发学生细读文本进行感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削枝强干,目标单纯而恰当。课文较长,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确实不容易。屠老师大胆处理,专注于一个重点,使本节课真正做到了省时高效。 (5)注重基础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随机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生词,矫正错误的读音。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