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7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0580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7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7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7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7 含答案董云博班级:_姓名:_1、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3、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4、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5、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陆九渊 塞内卡 王守仁 泰勒斯A、 B、 C、 D、 6李贽认为“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由此,李贽认为文学“满场是假”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政权加强对思想领域的控制B世人失去了“童心”“真心”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伦理道德D“理学”思想束缚了民众的言行7董仲舒为发掘大义做了很多研究,他把自己的见解与儒家经典相附会,并把这些观点当作上天意志,劝皇帝接受,并告诫皇帝,如果不采纳这些见解,就是违背天意,迟早要招致祸患。可见,“附会”的结果是(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B使儒学法律化C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使帝位合法化8、黄宗羲说“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材料内容反映了他认为君臣关系是( )A、平等的合作关系 B、君主是臣子的主人C、臣子完全服从君主 D、臣子制约君主专制权力9、“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 致良知 10、孔子曰:“非礼无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重礼敬德”的中华礼仪传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对孔子所说的礼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维护了君主专制B巩固了宗法等级制度C追求和谐有序的社会、有一定积极意义D体现了思想保守的一面11、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12、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3、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高三历史统练答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 “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C、D。故选A。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比较问题的能力。儒家注重等级和名份,倡导“为政以德”,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法家主张用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B项是儒家和法家的共通之处。重农抑商是商鞅提出的,A项只符合法家;厚古薄今是道家和儒家的主张,法家主张变革,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C项错误;D项只符合儒家。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阳明心学属于宋明理学,是宋明理学的新发展,故错误;阳明心学不是对儒学的叛逆,而应该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排除;朝鲜学者把阳明心学与宋明理学区别开来,是以程朱理学作为了评判的标准(即所述“正宗”),同时也看到了二者观点的不同,故选C。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观点,“万物始于水”是泰勒斯的观点,“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观点,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塞内卡反对奴隶制度,主张“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的”,其实本题非常简单,就是直截了当考查著名思想家的典型的主张,便于学生入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李贽的时代,正是八股盛行,依经出题作文、代圣人立言,不能表达独立见解的文风泛滥的时代。结合材料“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李贽认为,“童心”即“真心”是文章的直接本源,而失去了“童心”是文学“满场是假”的根本原因。外因不是根本原因,“理学”思想盛行于宋朝,所以排除掉AD。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应该是有利于“童心”,排除掉C。所以答案选B。7、【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他把自己的见解与儒家经典相附会”“并把这些观点当作上天意志”,可以看出董仲舒“附会”的结果是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这一思想神化了皇权,使皇权合法化,故D项正确;项是汉武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秦的统一就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C项错误。8【答案】A【解析】材料内容表明黄宗羲认为君主治天下就像是扛大木头一样,君主与大臣要前后合作,才能完成这项工作,所以君臣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故答案选择A项。9、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如何对待人性态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 “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西方宗教改革提倡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与材料不符,排除ABD;因此选C。1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孔子的“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的“礼”主张的是贵贱有序、等级森严,所以孔子所说的“礼”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只能是巩固了宗法等级制度,但从追求和谐有序社会这个角度看有一定积极当时还没产生君主专制,故A乡错误,所以本题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11、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知,唐代的时候重视荀子的思想;而到了宋代,孟子备受尊重,既封“邹国公”又设庙祭祀,荀子却仅仅封兰陵伯。这说明,在宋代孟子地位上升,而荀子地位下降。所以应选D。1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内容是道家思想与儒家学说无关,所以排除B项。CD两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材料内容表明各个时期的儒家思想都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而不是要求百姓怎样,故CD两项不正确。故A项是正确选项。13【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14【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4分)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分)(2)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2分) 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2分)(3)共同点:强调社会责任感。(2分) 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