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20557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xx珠海高一检测)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天安门”是指()A.1949年,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D.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解析】选A。周恩来所说的后一个“天安门”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故选A。B、C时间正确,但事件不符,排除;D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2.(xx遵义高一检测)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新中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解析】选B。毛泽东所讲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需要其他政党的帮助,这一思想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B。【加固训练】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一党体制”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解析】选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其职能是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符合材料的表述。3.(xx临沂高一检测)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拥有立法职能,此后,政协会议便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B.政协已完成民主建国的使命C.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运动的效果D.宪法规定的各级人大的召开【解析】选D。新政协的立法权只能移交给全国人大,这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A的时间为1956年,B不符合题意;C与本题无关。4.(xx三明高一检测)以下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的三幅图片,如果根据说明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最佳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C.民主政治的光辉历程D.人民代表,百姓的代言人【解析】选C。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故选C。A、B、D说法片面,皆排除。5.(xx广州高一检测)毛泽东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A.民主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C.民生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解析】选A。1954年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民主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选A。6.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C.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解析】选C。据题干“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可知这是我国各民族居住的现实,故选C。题干材料与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反侵略无关,排除A、B、D。7.(xx东营高一检测)海南省的行政区划中包括4个黎族自治县和2个苗族自治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解题关键】充分掌握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内容,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进行判断、联系、解答。【解析】选B。由“黎族自治县苗族自治县”等信息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xx嘉兴高一检测)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的法律依据应该来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析】选C。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最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故选C。【拓展延伸】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二、非选择题(18分)9.(xx重庆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吴晗历史的镜子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4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4分)(3)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8分)(4)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理解能力。第(1)题,阅读材料一可知作者认为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第(2)题民国政府时期实行民主共和制,但由于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配合,所以没“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第(3)题三幅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的政党制度,新中国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第(4)题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答案:(1)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君主专制达到高峰。(2)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4)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