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0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0602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0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10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10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0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含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籼米(xin)作坊(zu)惺忪(xng)迄今为止(q)B. 袅娜(nio)蜷缩(qun)折腾(zh)长歌当哭(dng)C. 尘埃(i)押解(ji)聒噪(gu)畏葸不前(x)D. 伺机(c)譬如(p)付梓(z)不落言筌(qu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这里花草遍地,绿树成茵,鸟啭莺啼,天蓝水清,的确是人们消夏避暑的一块佳处。B、”建设文化强省加速安徽崛起”恳谈会在京举行,会议对去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等作了充分肯定。C、印度尼西亚当局把默拉皮火山的警戒提高至最高级别,显示火山有随时暴发的可能,并下令居民撤离。D、经验表明,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抓典型,树标杆,以点代面,榜样的力量会激发出其他人竞相上进的热情。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上海交大把发展校办企业作为振兴学校的重要策略,突破难点,形成了自我积累的_,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他的男高低音,在同学中是出了名的,这次艺术节,大家一致推举他代表班级表演,但他_身体不好,说什么也不肯出场。国民党代表团大陆之行,除_南京中山陵和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等地外,还希望就两岸经贸中的一些问题与大陆交换意见。全省十大“孝星”评选结果昨天_。A.机制 推托 拜谒 出炉 B.体制 推脱 参观 出台C.机制 推脱 参观 出台 D.体制 推托 拜谒 出炉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研讨,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B. “十一”长假期间,各地旅游出行人数大幅上涨,各地铁路、公路、交通、民航等部门高度重视,全力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畅通。C.资料表明,五月份以来,国家提高房贷利率等一系列调控措施,打压房地产市场,收到了明显成效,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房价虽继续攀升,但成交量大幅萎缩。D.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无数的骁勇斗士。5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的人群,否则无法传播流行。B.“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温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C.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表示,本拉登被击毙是一个“重大成就”,“对美国及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们来说是一个胜利”。D.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庸”辨义彭国华“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中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划线句子中“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黑格尔对论语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C、孔子能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D、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7、下列关于“中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庸的”中”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不是走中间路线,把“中”理解为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是不正确的。B、中庸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自由。C、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做事平庸,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D、中庸理念就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把“中庸”理解为“乡愿”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C、作者认为儒家“中庸”思想一定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等启示。D、孔子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他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博者适至,血偶涴衣 适:恰好 .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贫无以为养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奎出俸钱与之 失其所与,不知.匪独臣不然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吾尝跂而望矣11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主动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3分) (2)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3分)(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游湖 徐府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4分)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夙兴夜寐, 。诗经氓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4)间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五、(12分)16把下面画线的一段话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删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有的人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却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却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17丰子恺的漫画用笔简洁,平淡中有无限的韵味。请以”人散后”为开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幅漫画”闲适”或”凄清”的意境。(50字左右)(4分)18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自选诗人,仿写两个句子。(4分) 高适诗是大漠沙场的一轮皓月,瑰丽雄健,“男儿本自重横行”,豪情填膺。 六、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一)阅读下面散文,回答1922题。(18分)跟着炊烟回家马国福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19.文章第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20.文章第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4分)21.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4分)22.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明澈淡远的君子之交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的李苦禅,靠晚上拉洋车维持学业。那时画油画,从买材料到卖画,都要托人到东交民巷去找外国人办,又受剥削又受气。于是,从小就酷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并已有一定国画基础的李苦禅就想拜一位国画老师,可是当时中国画坛盛行“四王”,毫无生气,他一时感到投师无门。1923年秋,李苦禅听人说有一位老画家齐白石极富创新精神,他喜出望外,贸然前去拜师。到了齐家,一见老人的面他就说:“我爱您的画,想拜您为师,不知能不能收我?现在我是个穷学生,也没有什么见面礼孝敬您,等将来我做了事再好好孝敬您老人家吧!”齐白石见这位穷学生非常率真、质朴,当即答应了他。一见齐白石点头应允了,李苦禅急忙倒头便拜,案边狭窄,只能挤着下跪,他差点跌倒,惹得老人掩口而笑。就这样,李苦禅成了齐白石的第一位拜门弟子,追随老人34载,直到老人逝世。齐白石很喜爱这位刻苦求学的弟子,知道他生活困难,便从不收他的学费,有时还留他在家里吃饭,并送他画画的颜料。在他的精心培养下,李苦禅的画艺大进。李苦禅拜齐白石为师,一是倾心于齐的艺术,二是尊崇齐的人品。齐白石钟爱这个弟子,不仅爱其才华,更爱其为人。李苦禅受老师的影响,一生注意保持自己的人格,做人治学作画质朴、实在。早在1922年,因陈师曾到日本举办中国画展,齐白石的绘画艺术被日本人所推重,他的画价大增。于是就有一些人假造他的画以牟利。李苦禅极其厌恶这种行为,他穷得有骨气,宁可自己的画一钱不值,也不去仿造老师的画卖大价钱。齐白石对此感慨不已,曾在李苦禅的画上题诗道:“一日能买三担假,长安竟有担竿者。苦禅学吾不似吾,一钱不值胡为乎?品卑如病衰人扶,苦禅不为真吾徒。”李苦禅说白石老人“在画画之外像个傻子似的,老来又常常天真得如同孩子一般”,他自己在生活上也经常“犯傻”,摘不清什么是邮票、粮票、布票,也搞不清什么是局长、部长。李苦禅有一句名言:“金钱的圈子里只产生值钱的艺术,信仰的圈子里却产生伟大的艺术。”他一生痴迷于艺术,与其说以艺术为生,不如说他是为艺术而生。诚然,画家离不开世俗的生活,他亦要为稻粱谋,但是,他生命的最终意义还是在于艺术创造。白石老人一生靠辛勤作画自食其力,从不巴结权势。他的可贵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李苦禅,所以,李苦禅终身信奉: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1957年9月16日,一代宗师齐白石逝世,李苦禅悲痛万分。而更令他伤心的是在不久以后的“文革”中,已作古的齐翁竟也成了批判对象。齐白石的墓碑被砸坏了,有人当着他的面砸碎齐翁的塑像,还有人当众磨掉齐翁亲赠的名章以示划清界限。李苦禅回去对家人讲起这些事时,老泪纵横。不久,李苦禅家里的东西也被封查了,他叮嘱儿子李燕将恩师送他的几方印章从已被贴上封条的箱中冒险“偷出”,用蜡纸包好,藏到破鸡窝里,才幸免于难。1982年清明节,是重新修复的齐白石墓碑揭幕之日,84岁高龄的李苦禅亲自去祭扫,碑名也是苦禅所书,先后写了20余遍,方才选定的。李苦禅还书写了白石老人生前的两首诗,意在铭诸碑阴,下款落笔:“辛酉年弟子苦禅敬书”。肃立在恩师的墓前,李苦禅感慨万千,在他的心中,这一段师生情缘今生未了,来世再续。(选自李苦禅与齐白石)19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齐白石与李苦禅师徒“明澈淡远的君子之交”的?(4分)20文中所说的齐白石和李苦禅的“傻”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21文章第六段写的是齐白石老人逝世以后、“文革”期间被批判的的情况,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对表现李苦禅与齐白石之“交”有何作用?(4分)22本文写人物很成功,你认为主要用了什么手法(21题已答的手法不要再答了)?请举例说明。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6分)七、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除诗歌外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临沭一中高10级高三学情调研(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3. (1)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3分)(2)大臣们屡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3分)(3)它把郑国当做东部的边界以后,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国土),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4分)14、(1)“蘸”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1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2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2分)15(6分)(1)靡有朝矣 任重而道远 (2)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边落木萧萧下 (3)一尊还酹江月 善假于物也(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随风直到夜郎西(每空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16、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17、“闲适”示例:人散后,新月依旧舒眉头,清风恰似你的温柔。人走香却留,芬芳飘满楼。月淡如水,心静似水,虽散不寂寞,相约到永久。“凄清”示例:人散后,椅空、茶冷、夜凉,四周一片空灵;热闹远去,冷清却登场。望苍天,月如钩,一股离愁涌心头。一个人的舞台,只有寂寞在喝彩。18杜甫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曲琵琶,幽愤慷慨,“安得广厦千万间”,胸怀黎民。李白诗是仰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且放白鹿青崖间”,纵情山水。(每句2分,对所选诗人诗风评价及引用准确得1分,比喻新颖得体有文采1分。)(一)19.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绘了乡村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2)围绕上述手法谈对自己写作的启示。(3分)23审题立意参考:对材料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这则材料以叙事为骨架,说的是邮差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心生倦怠,又因为自己的心态转变而看到希望。从整体叙事方向看,它要论及的应该是人生在面对困境、挫折和打击时,要以何种心态和方式去应对的问题。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播种野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结果收获的是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1)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2)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境)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正因为邮差的播种才能收获繁花。注意这里的播种与收获的事物必须是正面的能对人生起积极导向作用的。而且“播种”不能等同于付出,限定了面向群体性,在广大的范围内发挥广泛的作用。立意误区: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一年之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百姓和少数民族部落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办法赡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薛奎被召入朝任龙图阁学士,后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薛奎说:“不仅是臣下应该做到善始善终。”并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问的史事来回让,皇上同意他的话。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喝得大醉。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附xx山东高考优秀作文 黎明是黑暗铸就的辉煌我不知道我已经在这里沉睡了多久。那一天,我从母亲身上跌落,宣告了自己的成熟,而后,一只满身羽毛的大东西落下时看见我并带走了我,御风飞行的感觉让我晕眩,然后,我被丢在这里。两边的岩石不复母亲怀抱的柔软香甜,薄薄的尘土覆盖了我,我的周身充斥着黑暗。我是一颗松子。秋天阵阵的风吹,我感觉自己身上的土尘越来越重,我几近窒息, 再也看不见春日环绕香花覆飞的蝴蝶,汲不到清晨甘美的露水,听不到夏日懒散鸣蝉的欢叫,闻不到叶子兄弟身上散发的阵阵松香。我要绝望了,我哭着,却再也没有多余的水分供我当作泪水流淌,我不敢大口喘息,害怕我此死去,再见不到那美好的太阳。冬风凛冽了整个世界,我在岩石和泥土中瑟缩着,再没有一点温度,我累了,渐渐合上了疲惫的双眼,眼前,依稀是妈妈和蔼的音容笑貌,她说:“孩子,无论多苦多累多冷,别放弃活着的希望。”我想再叫一声妈妈,扑进她的怀里,可我很累,真的很累,意识开始模糊,思绪也渐行渐远。我不知道我已经在这里沉睡了多久。有一天,我被一种奇异的,仿佛来自远古的声音唤醒,我在一片黑暗之中睁开了双眸,一滴水忽至,滋润了我几近干涸的心,温暖包围了我,我感觉全身充满着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挣脱这身外壳的束缚。我疯狂地汲取水分,积蓄力量,“让我出去!我想念那明媚的阳光!”蓦的,外壳被我挣脱裂开,我感觉自己伸长了臂膀!再长大一些!我举着双臂向上,触及了与两边岩石一样坚硬的重量。我慌了,怎么这样重?!“不能放弃!”有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呐喊,于是举直双臂,我一次次向上,向上,累,刻骨的痛,我换用头去顶,一次,两次百次,一百零一次终于,那股重量忽地消失了,滚落一边,我破土而出,就在那一刻,那疲惫不堪又满怀成功喜悦的一刻,我看见一轮红日,喷薄着,跃出了地平线,这是我无数个日夜梦想看到的,这是我流尽汗水泪水时时惦念的!我热泪盈眶,伸长着臂膀去拥抱柔软的阳光,我这时才知道,那么多的苦痛折磨,冰凉绝望,走过了,都会圆满的,而能再次看见阳光,之前的黑暗对于我来说,就不算什么了。现在,我是一颗松树,生在峭壁裂缝之中,看雄鹰翔越,为天地司晨!回忆那些绝望而冰冷压抑的日子,我含笑默立,我一直感谢,那些日子,它们成就了我。而我从未放弃,所以我的名字,唤作劲松!我一直记得:古之成大事才,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点评:这是一篇难得的记叙文,又不乏象征意味。该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书写了松子从跌落、沉睡到唤醒、破土而出、成长为劲松的过程,在孤独、干渴、寒冷的困境中感受到了坚忍的力量,结尾自然点题。立意独特而巧妙。行文过程中,以成长为线索,将自我的感受、母亲的话语、外在的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且收放自如,思路清晰,内蕴丰富。第四段关于绝望的心理描写,倒数第五段向上生长的细节描写,真实细腻又富有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