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03209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三校(达侨、东厦、二中)xx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试题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35小题,共140分)12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 A削弱地方,集权中削弱相权 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 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 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的内容可知,隋朝时候,由于郡县过多导致地方行政官僚机构、官民比例失调,政府开支过大。为此,宰相杨尚希建议减少郡县,已达到“精简机构,节约开支”至目的,故C项符合题意;A、B、D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C。13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A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经消失 B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 D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四大发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前半部分“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与后一部分“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相比较,说明后来书籍变多是由于印刷术促进的,所以B项符合材料;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14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答案】B考点:选官制度。“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说明仍有人通过种种手段在考试之外获得做官资格,削弱了选官制度的公平公正性,冲击了科举制度,B项正确;AC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项错在“开始衰落”的说法。15学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他这样说的理由是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依据所学,材料所说的“中国融入世界”是指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近代化是以洋务运动为开端,其直接原因是为镇压太平天国而进行的。故说明太平天国对洋务运动的推动作用,所以应选B。1619世纪60年代的“体用之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体上局限于“是否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B冲击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C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D促使知识分子的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答案】D考点:向西方学习。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世纪60年代的“体用之争”,主要是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围绕着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展开的,不管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其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符合史实,排除。17“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自然经济【答案】D考点:近代企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教材内容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三种形态的近代经济,即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三种资本形态不包括自然经济,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18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A提倡“美德即知识”B主张人民主权 C反对直接民主D主张君主专制【答案】C考点:苏格拉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统治知识的人才可以统治国家,这与当时雅典的原始的直接的民主相违背,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材料信息。19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 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 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 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答案】C考点:中西启蒙的差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先促进思想解放然后又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而中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现代化已成时代潮流;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等因素推动的,所以中西方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在于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干要求。 20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C经济危机发生,经济进入“滞涨”状态 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答案】B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意在说明发展物质文明的时候要兼顾社会公平,所以B项符合材料;A、C、D没有体现;故选B。21 美国加州大学克拉克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中期是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作者这样认为的主要理由是A工业革命之前人均社会生产总值没有明显的变化B工业革命过程中诞生了股份公司制度和金融制度C工业革命后人类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变D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巨大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答案】D考点:两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中的“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可以得出,作者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产值等问题,排除A项;股份公司制度和金融制度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出现,排除B项;C项只是工业革命影响中的某些侧面,况且政治制度的变革还是工业革命的前提。22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 B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答案】B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在立法权方面,国王和议会之间的制衡关系, 故选B。23韦勒克将某一文学流派的风格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德国作家席勒也认为这一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美术作品中与之具有类似风格的是 A B C D【答案】D考点:浪漫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 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种风格是浪漫主义风格,A是现实主义风格;B是印象主义风格;C是现代主义风格;D是浪漫主义风格。所以本题选D。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160分)38(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6分)(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8分)(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10分)【答案】(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2分)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4分)(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4分) 反应:文学家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状不满,强调个人感情)(4分)(3)开启民智,有利于思想启蒙。(2)政治上: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3)思想上: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3) 原则:论从史出。(2分) 考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1)从材料中“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可知,当时自然科学方面的成果促成了启蒙运动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旗帜是“人文主义”,到启蒙运动时期被发展为“理性主义”。(2)从材料当中,“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可以看出当时并不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来实现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那种理想的社会状态;19世纪初在西方文学领域出现了浪漫主义流派,他们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状不满,强调个人感情。(3)从材料中“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可以看出,他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联系当时的实际,还可知,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论从史出,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39(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材料二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条: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 第十一条: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四 学者林家有谈到:老百姓和知识分子不一样,老百姓关心的最主要是生存。清末,民间其实有很多抗捐抗税的斗争,广东也有很多,但当时老百姓还没有什么政治理想这种东西。当时老百姓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就必须起来革命,推翻清政府,所以很多民军、会党都有老百姓的参与。但是,当时的农民对民主的理解还是有局限的。这里有一个例子: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在广西桂林,选举时老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发米粉票!每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 该怎样打量辛亥遗产?(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6分)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带来哪些重大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6分)(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评析辛亥革 命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7分)【答案】(1)19世纪中期:以中国中心观为主;19世纪60年代:逐渐放弃天朝观念,主张与世界各国平等往来;19落纪末20世纪初:认识到世界意识中的“弱肉强食”,借助西方先进思想增强国力。(6分)影响:维新派倡导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大旗,要求实行民主政治。(9分) (2)认识: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混为一谈。(2分)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仍然巨大;对西方民主的认知有限。(4分, 答对2点即可)(3)影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民众民主与参政的权利;(2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分)但是,大部分地区民众的参政积极性不高,辛亥革命对民主政治影响有限。(3分)考点: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中可以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限定。第(2)题认识从材料中归纳提炼;原因可以从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如经济、阶级、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在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还比较薄弱,尚未进行思想领域里的启蒙运动,并不了解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内容,对西方民主的认识有限。(3)材料中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揭示说明了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学者林家有的评价说明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表现在辛亥革命对民主政治影响有限。综合起来,即可得出结论中国民主政治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