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99615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2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 )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 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 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3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A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C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D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4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5公元前508年,雅典首席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一步实行改革,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把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此举的主要意义在于( )A推动地方自治 B保护选民利益 C消除了贵族残余 D发展了平民政治6柏拉图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不应该只爱他自己,也不应该只爱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不论那件事情碰巧是他做的,还是别人做的。”这表明了柏拉图具有( )A广泛民主思想 B法治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 D理性主义思想7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路德着手创建德意志独立的教会组织并领导开展反对罗马天主教皇的斗争,遭到教皇支持的德意志国王查尔斯五世的镇压,却得到了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国王的支持。法国国王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使法国建立了不受教皇统辖的天主教 B法国国王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C法国国王更关心他的王朝而不是宗教 D法国与德意志的矛盾尖锐 8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商人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加快;工业家将资金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融入土地阶级。当时英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社会普遍存在贵族情结 B思想的进步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C土地承载了社会政治价值 D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已形成9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10恩格斯称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的是宣言的发表( )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为工人斗争增添了科学性D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实验的终结11近代科学始于1416世纪,随着大国的兴衰变迁,世界舞台上先后出现过五个科学中心,其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通讯领域遥遥领先,先后研制出有线电报、电话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地,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并研制出发电机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A B C D12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下列文学流派符合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启蒙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13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 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A. B. C. D.14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151901年10月,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立国 B. 以法治国 C. 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16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7“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列宁时代实行固定粮食税制 B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C邓小平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斯大林时代建立集体农庄181945年5月,在二战中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英国拉开了全民大选的帷幕。英国工党吸收“福利国家”思想作为竞选纲领,与此同时,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却奔走于各大国会场上,安排战后世界秩序。7月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有人认为丘吉尔的失败说明英国民众的政治成熟。上述文字表明丘吉尔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保守党竞选策略不符合战后民众需求 B民众对切身利益的关注超越国家政治C工党政府推行福利国家建设,赢得民心 D二战中英国损失惨重,国际地位降低19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爆发时间原因结果1948年6月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1958年 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以苏联让步完结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20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个类似的机制。”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21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汪辜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D“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22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23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4在1925年毛泽东在一首词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时期,毛泽东“激扬文字”主要表现在( )A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写出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发表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 D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论十大关系25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第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3分)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钱乘旦等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材料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先进人士在19世纪上半期有何理论探索?(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其主要成因? (5分)27.(22分)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其中对一些中国原有的名词做了如下解释 电: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 雷: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意味着剥削的自由。”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请回答:(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5分)(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5分)(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12分)28(15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不成功的变法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虽主张改革专制政体,而改革官职又不撤旧衙门,只设新衙门;他们虽主张设置制度局以实现立宪政体,但设计的主旨旨在君民共治,与西方议会抑制君权不同而赋予君主以很大权力;在思想上他们鼓吹民权,主张开发民智,但实践上却提倡“保教”,要把孔学尊为国教而顶礼膜拜。正是在如何对待西学和传统文化两大问题上,维新派给旧势力留下广阔的活动空间。改革者的怯弱只能给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增添一份步履艰难的特点。沈渭兵困厄中的近代化 材料二 康有为的“两考”在当时虽如梁启超所说的在学术思想界引起震动,但除康门弟子和少数人外,几乎受到新旧人物的一致反对。 吴汝纶对严复天演论的推崇也说明他是一个思想非常开通的人。他说“康有为等虽有启沃之功,究仍新进书生之见”“中国旧学深邃,康梁师徒所得中学甚浅,岂能胜删定纂修之任?斯亦太不自量矣”。康有为想通过重构中国传统儒学,在思想上主导这场变法维新运动,但其学养却难以令人信服,结果适得其反。江中孝关于康有为和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 材料三 日本维新前在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了一个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阶层,他们是藩政改革的核心力量。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日本明治维新主要领导人大多数参与了藩政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刘越英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若干条件之比较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改革者的怯弱”的具体表现。(3分)(2)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的思想为什么会受到“新人物”的反对?(2分)(3)参照材料三对明治维新的认识,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次成功的改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4分)历史参考答案15 CAABD 610 DCCDC 1115 CDACC 1620 CDCAC 2125 CDCAC26(1)问题: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阶级矛盾逐渐激化。(2分)探索:相继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分)(2)国际分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和进行资本输出,广大的亚非拉美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4分)(3)特点:民间资本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由政府主导;主要依靠西方先进技术。(3分) 成因:中国近代企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工业革命后东西方差距拉大。(2分)27(1)主要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任答3点3分)目的: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2分)(2)特点: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3分,任意2点3分)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明成果。(2分,任答2点即可)(3)侧重点:20世纪50年代,侧重于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虚伪性;(2分)21世纪初,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历史意义。(2分)原因: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每点2分,任答2点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渐淡化,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每点2分,任答2点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8(1)表现:不撤旧衙门;不抑制君权,赋予君主大权;尊孔学为国教。(3分)(2)原因:康有为个人学养不足,对儒家经典随意描画。(2分)(3)原因:缺少群众基础;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不彻底;领导者缺乏政治经验。(6分)(4)条件:成熟的领导力量;完善的理论指导;坚实的群众基础等。(4分)(任两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