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必修)(V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3935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必修)(V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必修)(V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必修)(V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必修)(VI)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哲学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C哲学是“科学之科学”D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论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A B C D3回顾上个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A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D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研究对象相同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问题5下列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A B C D6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愿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全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将促进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由此可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 B C D7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观点属于A辩证法 B客观唯心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82015年2月22日,美国科学家通过空间望远镜发现PDS456超大质量黑洞形成了“死亡之风”,几乎让其所在的星系停止了新生恒星的出现,这再一次A证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B证明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C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D证明了自然界的存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9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认识错误的是A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物主义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 C运动 D客观存在性11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静止概念理解正确的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永恒的事物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与一定阶段上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A B C D1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是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13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无限上升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14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是在强调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B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目的C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可混淆1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客观性 B条件性 C上升性 D反复性16右图漫画告诉我们A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无限的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远止境的过程D人类永远无法获得正确的认识17 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大量的政府机构、官员入驻微博,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这表明A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183D打印技术日趋成熟。近日有媒体报道,有10幢应用3D打印技术建成的房屋在上海张江高新青浦园区正式交付使用,这些建筑的墙体是用建筑垃圾制成的特殊“油墨”,依据电脑设计的图纸和方案,经一台大型的3D打印机层层叠加喷绘而成,建筑过程仅花费24小时。这一材料直接佐证了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A B C D19国库也叫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A唯意志主义的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人脑主观自生的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2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话说明了规律具有A普遍性 B主观性 C稳定性 D客观性21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C社会实践的产物 D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2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庄子认为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认识的正确与否无法检验和断定D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23下列成语体现“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是A覆巢破卵 B一叶知秋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绳锯木断24中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保存了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中国淡水安全的生态保障,但过去十年间,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40万公顷。这表明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必然存在联系 人能够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A B C D25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到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却发现,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告诉我们A人们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不同B关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不止一个C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告诉我们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发展具有普遍性,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具有反复性,应该不断推翻已有的真理实践具有历史性,要在实践创新中发展理论A B C D27xx年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A B C D28网上有一句流行的治愈金句: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做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哲理是A真实的人生是沉浮不定的B事物总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C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成功人生29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 B C D30成语“当机立断”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说明A要注重量的积累 B要积极地促成质变C要把握适度原则 D要防止质变的发生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31. 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2. 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3.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34. 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35. 社会运动的载体是生产方式;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是人脑。36. 在任何条件下,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37.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38.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和前提39.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对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40.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第卷(非选择题共30分)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第41题8分,第42题10分,共18分)。41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随后近20年里,中国女排步入低谷,不仅丢掉了亚洲冠军,而且输日本、输泰国、输韩国竟成了家常便饭,那时的中国女排,连参加大奖赛总决赛的资格都没有。9月6日,在xx年女排世界杯最后一轮,中国女排3:1战胜东道主日本队,时隔12年再捧世界杯,重返世界之巅,同时收获了直通里约奥运会的门票。阅读上述材料,简要回答:(1)30多年来,中国女排经历了由“辉煌到低谷”,再由“低谷到辉煌”,其中哪个阶段属于发展?请说明理由。(3分)(2)请运用事物发展的趋势及道路的理论分析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5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5年3月16日,对中国足球来说,或许意味着将迎来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由中共中央明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用了7千多字的篇幅,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指明方向,使得足球这项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此前足球改革几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通过,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春风。改革方案中提到“要让校园足球、新型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社会足球等各种培养途径衔接贯通”。上学还是踢球,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从此不再意味着是一道单选题。“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这意味着对足球社会功能的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掘,而更广泛的参与也能让足球以及体育的教育功能被更多人感知。(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量变质辩证关系理论,谈谈你对落实足球国家战略的认识。(5分)(2)足球“从娃娃抓起,让足球走进校园”,一些老师和家长却担心踢球会耽误学习。请你运用辩证法相关知识向老师和家长发出倡议。(100字以内)(5分)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和建议写出来。(本部分1题,12分)43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李克强总理在xx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依据。(4分)(2)请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的正确性。(4分)(3)结合材料,请运用联系观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了哪些努力?(4分)姜堰区xx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必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BDDADA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ABACDB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CDACBACCB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BABBABABAA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第41题8分,第42题10分,共18分)。41(1)中国女排由“低谷到辉煌”阶段属于发展。(1分)因为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2分)(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悉心保护新事物,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3分)材料中女排在20世纪八十年代五连冠之后,步入低谷,表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但中国女排并未灰心,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再捧世界杯,重返世界之巅,表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2分)42(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3分)材料中我国此前足球改革几乎停滞不前,困难不少,非短期内能够解决。所以要重视量的积累,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2分)(2)示例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分)材料中学校开设足球课,将会使学生的身体和意志品德得到锻炼,促进学习的进步。(2分)示例2:发展是普遍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分)材料中足球走进校园,短期看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有利于学生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所以作为家长,应该要有长远眼光。(2分)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和建议写出来。(本部分1题,12分)43(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材料中在“美丽中国”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材料中建设“美好中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客观要求。(任意两点,每点2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旨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材料中面对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执政理念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材料中从“人定胜天”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美丽中国”的提出,说明党的执政理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任意两点,每点2分。)(3)联系具有普遍性,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面对资源的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联系具有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材料中我国政府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铁腕治理环境污染,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联系具有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的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材料中政府顺应新的形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任意两点,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