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2937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xx年11月一、语文文字运用(15分)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圈养(jun) 慰藉(ji) 匏樽(bo) 载(zi)歌载舞B召(zho)唤 思忖(cn) 刹那(sh) 千峰万壑(h)C桑梓(z) 粗犷(gung) 蛰(zh)居 山川相缪 (lio)D湍(tun)急 给(j)予 愀然(qio) 绿(l)林豪客2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一组词是( )(3分)(1)我站在故乡的山岗上,远望西边地平线上,那一抹晚霞渐渐地在天边 了。(2)这个世界的 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3)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 的东西告别。(4)人类的祖先在迁徙中 了漫长的光阴。A消逝 启示 熟悉 度过 B消失 启事 熟知 度过C消逝 启事 熟悉 渡过 D消失 启示 熟知 渡过3将下列诗句前的字母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上:(4分)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C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4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故乡的榕树后摘抄的一段文字,请至少从三个角度加以评点。(5分)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译: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译: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分)译: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这首诗用什么手法写了几种画眉鸟?(5分)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书生意气,。(沁园春长沙)故不积跬步,。(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苏轼赤壁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生命赋(1)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2)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涌,激荡。(3)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4)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5)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6)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7)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象: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8)我还有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是敬仰它们!(9)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10)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11)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11列举文章至段所写的“细微不显眼的事物”有哪些?(4分) 12文章第段“我害怕见花蕾”这句话中,“害怕”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分) 13第段中,对怪柏奇松、苔藓、骆驼草等,作者为什么说“它们并不可怜,我应该敬仰它们”? (6分) 14文末“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干草在青草中间唐韧距美加边境不远的美国小州佛蒙特首府,小城伯灵顿,一年四季是旅游胜地。它傍美国第六大湖尚普兰湖,湖有海的感觉。小城永远宁静着,就是游人聚集的市中心商业区也无人喧哗,人们当街静静坐着啜咖啡饮啤酒,偶有小摇滚组合献艺,也不闹腾,好像是为尊重小城的脾气。每天往返的路线上,有两片墓地。墓碑密集,白杨高耸。墓地与居民区隔街相望,只围一圈稀疏的栅栏,甚至栅栏都不设,往来之人并不避讳,墓地里鲜花供奉随常,无一些儿“阴森”感。中国的城市,是没有这种“人鬼杂居”的城区布局的。当乡村改建城市或城市扩建,中国人决不会把一片坟地留在城市里面,一定会迁走坟墓。可以想象,在中国的城市街头嵌入一片墓地,会引发多少抱怨和惊恐。除非大名人墓可以在公园等处保留,一般坟墓都须远离市区,阴阳两界泾渭分明,生怕死者的阴气冲撞了活人,会招灾上身,特别是小孩子“撞客”了会惊吓发烧甚至夭折,至多只能在家里供奉灵位。还有一说,先人所葬地的风水又关乎其后裔的发达,所以要依山要靠水的,遵从“堪舆”的说道。南方许多地方更把扫墓称做“拜山”。每年清明祭扫,需要隆重地准备家族集体的远程旅行,找车,起早,备好一年供奉一次的清明祭品和足够先人一年“花销”的冥币,是一个浩大的活动。而在美国的城市,阴阳之大防却没这么清楚。死者与生者毗邻而居,就像干草存留在青草中间,就像枯树与活树并肩站立。曾经活过的生命和正在成长呼吸跳跃的新鲜生命只不过隔着一段时间,共在一个空间很自然。因而墓地就很敞亮。白杨沙沙,叶片油亮,一片祥和之气。可以看出坟墓都是一家一家的,有一个家族几个坟墓像小合唱队似的排成半圆。嵌入城区的并非只有老墓地。在马里兰州CollegePark,新辟的墓地也是与居民区比邻的,没有围墙,一片开阔的绿草地上,星散着不多的墓碑,其间相距十数米数十米不等,一簇簇鲜花娇艳,宛如小花坛。曾有意到其中一片墓地参观。前面的车上下来一男子,是来更换鲜花的,换毕即开车离去,前后几分钟,应是经常性的拜祭。墓碑文字有各种语言的,汉语的不少,多广东台山籍,碑文镌考妣姓名生卒年月籍贯等,犹太文西班牙文看不懂,英文的则多加刻圣经经文一段,或者以后人口吻撰写一两句简洁哀悼语,如“他远离了我们,但走近了上帝”。特别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座童墓,在可爱的照片和种植的鲜花之外,一葬于xx年的十岁女孩墓前摆着16种各样瓷的、布的、塑料的、胶皮的、毛绒的大小玩具,墓碑最上面是家族姓,下凿三个姓名框,女孩名占其一,另两个框都还空着,似乎是哀痛的双亲为自己预留的;另一四岁女孩墓前则有大小五座天使石雕,内容风格非统一设计,应是陆续送去的,一块不同材质的褐色石板上刻了几句肝肠寸断的话:如果眼泪能筑起阶梯如果回忆能铺一条小路我要走上天堂接你回家看过不少国外名人为自己作的墓志铭,旷达的、调侃的、深沉的,这种父母为儿女作的墓志铭还是头一次看到。加缪在鼠疫一开头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城市,比较方便的途径是看那里的人们“怎样干活,怎样相爱,又怎样死去”。这样的城市墓地的布局,应该是显示着这里的人们希望让亲人就埋在附近,他们愿意只消走上几步,甚或从窗子里望出去,就看见亲人的墓,一早一晚可以去站一会儿,送些鲜花,说上几句话,而不必等待一个群体或社会统一的日期和仪式。 (节选自xx年3期杂文选刊,有删节)15本文的题目含义丰富,请结合原文加以解释。(6分) 16根据你的理解,伯灵顿这座小城有着怎样的“脾气”?(6分) 17中国的“清明祭扫”与美国的“经常性的拜祭”有什么不同?包含着怎样的文化观念的差异?(6分) 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城市的很多交叉路口,往往都高置红绿灯。面对亮起的红灯,有的人急忙停下,不管路上有没有车辆通过,直到亮起绿灯才迈开脚步;有的东张西望,伺机穿过路口;有的人“勇往直前”,与来往的车辆争时间,弄得交通路口险象环生。其实,除了交叉路口有红灯,其它有红灯的地方还有很多呢。请以“面对红灯”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南洋中学xx学年度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2、A3、 D B A C (4分)4参考答案:作者选取了与故乡榕树时空相关的一系列典型景物,如小溪、石桥等,笔触细腻,语言纯朴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情趣与乡土气息,真实亲切;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运用了顶针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比喻、比拟手法的使用,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历历在目;流水汩汩,鸭声嘎嘎,小溪清澈,石桥洁白,小桥流水,动静相生,有声有色;怀念这些景物、场景,是因为作者对它们充满喜爱之情,作者用这种真情打动读者,引起共鸣,抒写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技艺、表达情感、阅读效果等方面加以评点,每个角度2分)文言文参考答案:5 C(“卑”指低下,“位卑”即地位低。) 6 D(“焉”都是语气词。)7B(古今都指“片刻”。)8(1)君子的秉性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生”“异”“假”各1分)(2)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自这吧?“之所以”“为”“其”各1分,语句通顺1分)(3)我赞扬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嘉”“古道”“贻”各1分)9、这首诗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鸟,自由自在,可以“随意移”“ 自在啼”; (2分)一种是笼中鸟,完全没有自由。(1分)这首诗运用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2分)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情(1分)。10、略11细微不显眼的事物有:柳芽、棉芽、豆芽、花蕾。(漏一个扣一分,全写到4分)12表现了我即将看见花蕾绽放时既激动惊喜(3分)又紧张不安(3分)的复杂心情。(意思对即可)。13因为它们生存条件极端恶劣,却仍保持着顽强、自信和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意思对即可)(6分)14要点:要珍视生命或“要尊重生命”。 要顽强追求或“要努力展示生命光彩”。(抓住一个要点陈述,意思明确,言之成理,就得分)(4分)15、解析:本文的题目具有比喻意义,结合文中的写的墓地,可以理解“干草”的含义,与“干草”相对,“青草”的含义也不难把握。【答案】(1)题目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干草”比喻“死者”,用“青草”比喻“生者”(1分);(2)“干草在青草中间”比喻“死者与生者毗邻而居”(2分);(3)其中隐含着的是一种生死观:生与死只不过是生命的两种存在形式,“它们共在一个空间”,“只不过隔着一段时间”(3分)。1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从文章第一段开始,作者就依次介绍了伯灵顿的特点:宁静、生者与死者“毗邻而居”,当地人的生活等。先切分层次,再概括即可。【答案】(1)“小城永远宁静着”;(2)小城很明朗,“一片祥和之气”,没有阴森恐怖之感;(3)人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4)坦然地面对生活,接受死亡;(5)尊重死者。(答对3点得6分)17、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题目,作者对美国小镇伯灵顿特点的介绍中,隐含着与中国传统习俗的对比,从中不难看出两者的不同,这种不同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答案】中国的“清明祭扫”,每年一次,是“一个群体或社会统一的日期和仪式”,非常隆重,非常奢华,更加注重形式。美国的则是“经常性的拜祭”,规模很小,很简朴,所做的不过就是“更换鲜花,换毕即开车离去,前后几分钟”,注重情感的表达。(3分)中国的“祭拜”表达对死者的悼念,隆重、虔诚、敬畏;迷信先人可以保佑后世平安、幸福,包含的是“阴阳”两界阻隔的观念。“美国的拜祭”更加简单、朴素、真诚;表达的是一种怀念、一种关爱、一种尊重,其中所蕴藏着的是一种生死平等的观念。(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