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卷专题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2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1947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卷专题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2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卷专题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2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卷专题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2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卷专题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2含解析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下图为该区域1975xx年间耕地重心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A.东进 B.南下 C.西扩 D.北上2xxxx年间耕地重心最有可能是因为A.土地沙化 B.耕地撂荒 C.退耕还草 D.自然灾害【答案】1C 2C考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世界手套看中国,中国手套看嘉祥”这是手套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一句流行语。“中国手套名城”山东嘉祥县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等四大系列上百种手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能力,加工的手套95%销往国外市场。下图示意嘉祥手套产业协作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数百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依托,向全县多数乡村辐射传导的发展格局,大量手套企业集聚有利于A.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协作B.增强集聚优势,实现产业升级C.降低工人工资,增加利润D.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批发价格4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对当地的影响是A.削弱同类企业间的竞争B.提高区域竞争力C.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D.降低专业化程度【答案】3A4B考点:工业集聚。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表现是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6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与图中哪个阶段相符A B C D【答案】5B6C考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某山区各海拔地带xx年、xx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xx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1300米以下地带 B.1300-1900米地带C.2500米以上地带 D.1900-2500米地带8xx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 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C. 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7A8C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10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xx年 D.xxxx年【答案】9B10C考点:可持续发展。【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12到了工业文明时期,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答案】11D12D考点: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土地对工业的影响。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012 年 6 月 17 日,在联合国“里约+20”会议上,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荣获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盆地地形,气流闭塞 B乱砍滥伐,植被稀少C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14以下可以体现“库布齐模式”特点的是A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 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C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 D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答案】13D14B考点: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下图为水资源-能源关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从图中可以判断电力供应离不开水资源经济越发展,能源需求越大,将导致水资源更加紧缺水资源是山西能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和能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A B C D16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能源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变化对降水的时空分布不会产生影响B能源生产和电力供应对气候影响不大C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D气候变化影响可利用水资源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能源生产【答案】15B16D考点:水资源、能源、气候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读我国北方某省的工业园区实施清洁生产的产业链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7根据清洁生产的原理,判断图中的含义分别为A供水、农田灌溉 B供气、液化气站C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D钢材、轧钢厂18该园区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板厂的优势条件是A靠近煤矿 B交通条件好C科技发达 D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答案】17C 18D考点:清洁生产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9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达国家应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答案】19D考点:可持续发展。【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环境负担”公式:EB=P+A-T(EB:环境负担 P:人口 A:消费程度 T:创造财富的技术)20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缩小 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21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答案】20C21C考点:环境负担公式,主要影响因素。【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读云南省某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2下列符合该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A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缩短了产业链B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完全没有污染C减小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的排放量D体现了循环经济减量化、无毒化原则【答案】22C【解析】22从图中信息看,该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A错误。完全没有污染是不可能的,B错误。通过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再利用,减小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的排放量,C正确。体现了循环经济减量化、少毒化原则,D误。考点:循环经济。【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3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24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 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 B C D【答案】23B24C24E过程是从环境中开采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选择C项。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导了用瘦肉精喂养的“健美猪”最终流入河南双汇肉制品厂事件,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使人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越来越多的人们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5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答案】25A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26阅读“PPE怪圈”的有关材料,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PPE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常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1)从线索入手,简述“PPE怪圈”的基本成因。(2)从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3)试分析如何走出“PPE怪圈”。【答案】(1)随着人口增加,在人类现有的开发能力下,能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便导致生活贫困和环境问题。(2)贫困导致人们眼前的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恶化,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加剧贫困。(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施环境工程和颁布环境保护法规;合理规划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向;政府增加资金投入。考点:直面环境问题。 【题型】综合题【难度】较易27阅读青海省图(下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等级比例(%)13级4级5级6级总面积(平方千米)198509265213386111 17219970048351710 793材料二: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1)图甲中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据表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答案】(1)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措施: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2)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第(2)题,清洁生产模式的环境效益是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是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考点: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清洁生产模式。【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28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图11是1995-xx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表6是xx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答案】(1)呈上升态势。 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2)xx年前徘徊波动,xx年较快上升,xx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3)变化缓慢,近几百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发展正在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为主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机构:东部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第(3)题,后半题主要是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切合当今世界发展主题: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第(4)题,此题设问比较明确,题干中也有提示:“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性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成本”有关。我国东、中、西部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各不相同,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对本地区发展支持系统的贡献也不相同。考点: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柳林村原先是个贫困村,村干部为了带领大家奔小康,想出了一个致富的办法;把本村麦田的土地卖给建筑公司作为工程用土,取土后挖出的大坑又出租给城市填埋垃圾,两头进钱,收入是种小麦的几十倍。虽有部分村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但手中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材料2:十几年来,由于附近煤矿生产废弃物煤矸石的堆积,梨树村损失了耕地近50公顷,人均耕地下降到005公顷。村里与矿上商定,由矿上出资,村里出劳力,建砖瓦厂,利用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不仅解决了煤矸石占压耕地、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1)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以上两段事实材料,判断柳林村与梨树村的做法孰对孰错,并说明判断理由。(2)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1)柳林村的做法只考虑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破坏了土地资源,对后代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威胁,是不可取的;梨树村的做法既开发了矿产资源,又保护了耕地资源和环境,属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可取的。(2)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解析】第(2)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考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倡导人们合理优化日常生活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xx环境日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材料二 图甲为“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劳动力、土地、科技、资本中的一项。图乙为“人地关系示意图”。(1)指出四类经济增长主导因素中增长最快的因素并分析其负面影响。(2)试分析工业文明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3)环境文明时代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出此战略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4)选择企业或个人身份,分析指出其为“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应有的主要行为模式。【答案】(1)d(或科技)。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加重;大范围生态危机。加据资源短缺。加据社会动荡。(2)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问题和资源短缺;过度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压力巨大;过度消费。(3)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4)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减量化原则);废弃物回收利用,增加资源附加值(再利用原则);企业对售后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增强环境安全。(安全处置原则);加强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建立全员参与可持续发展基础(共同性原则)。或个人:接受可持续发展观念,选购环保产品,(树立可持续观念);废弃物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消耗(资源再利用);适度、理性消费,“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实践性原则);积极参与环保公益行动,促进贫困地区和穷人的发展。(共同性原则)珍爱生灵,万物共存。第(2)题,工业文明阶段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问题和资源短缺。过度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增长过快,过度消费导致压力巨大。造成环境问题突出的现状。第(3)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包括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第(4)题,“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实行减量化原则。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增加资源附加值,实行再利用原则。企业对售后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实行再循环原则。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增强环境安全。是安全处置原则。加强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建立全员参与可持续发展基础,是共同性原则。个人“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包括接受可持续发展观念,选购环保产品,树立可持续观念。对废弃物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养成资源再利用观念。适度、理性消费,“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是实践性原则。积极参与环保公益行动,促进贫困地区和穷人的发展。属于共同性原则。珍爱生灵,万物共存。考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及负面影响,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及原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主要行为模式。【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