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4《语文》必修一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1949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4《语文》必修一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4《语文》必修一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4《语文》必修一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4语文必修一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C卒其不意,尽失其度 卒:最终D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秋毫不敢有所近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沛公居山东时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 距关,毋内诸侯 D.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4. 下列加点字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函封之C沛公欲王关中 D使使以闻大王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箕踞以骂曰”中的“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 B.左右既前,斩荆轲C. 夜缒而出 D.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按词的风格可以分为豪放词和婉约词。沁园春长沙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C战国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文言文阅读。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7.对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黄河以南B.若入前为寿,寿毕 为寿:祝贺生日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小人谗言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变故8.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表明自己不居功,两人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既讨好了项羽,又除掉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性格。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尽管项王沉默没有反应,他又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C.项庄舞剑时,项伯拔出剑舞起来,并用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见项羽不主张杀死刘邦,反映出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的性格。D.樊哙闯入军门,项羽赏他一杯酒,又赏他一条猪的前腿,是因为项羽欣赏樊哙的壮士气概和英雄形象。10.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_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_三、11. 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古诗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注】黄鹄:传说中的大乌,一举千里,仙人所乘。(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四、名篇名句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怅寥廓,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2)人而不仁,如礼何? , ?”(论语)(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五、语言运用题。13.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楹联或对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故土遥遥际,_。曙色生香照,_。(3分)山明秋声,夕阳似锦三千尺 ,_。(3分)14.“六书” 是古代汉子造字法和用字法 下面提提供了“象形”和“形声”两种造字方法的例子,请你根据下图分条概括汉字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象形字示例形声字示例 六、现代文阅读。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母亲莫言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第段,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的?为什么说这场景是他文学道路的起点? (2)第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3)本文题目为“母亲”,作者塑造的母亲这一形象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 (4)请探究本文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 七、作文。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xx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成了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一朝闻名,“屠呦呦”这个少有人关注的名字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她的工作与生活也渐渐被媒体报道提及。10月8日,被媒体热炒已久的一场婚礼如期举行。因耗资惊人,大牌云集,影视演员黄晓明和杨颖的这场童话婚礼引来万众瞩目,电视、广播、APP新闻也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同一时段发生的两件事,引发了舆论热议。有人发出了“一生努力敌不过一场秀”的感慨,担心勤恳努力的人会因此受到价值观上的伤害;有人说各行各业的贡献方式不尽相同,不必量化成三六九等,更不应是非此即彼、有她无他;有人认为摘取诺贝尔奖这样皇冠明珠的人,和以梦幻的方式完成人生大礼的人,都是各有所求,各随所愿,本应相安无事。你怎么看呢?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1.C(“猝”,突然。)2.B(B秋毫,古今都比喻细小的东西;A行李,古义是出使的人,今义是出行时带的包裹; C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为生活穷困,经济困难;D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的地方,今义为山东省)3.D(A,“已”通假“矣”; B,“反”通假“返”;C,“距”通假“拒”,“内”通假“纳”)4.C(C和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A是名词作状语;B是名词作状语;D是动词的使动用法)5.B(B是名词用作动词;A、C、D均为名词用作状语)6.C(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二、7.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8D【解析: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谓语断句)樊哙侧其盾以撞/(动词谓语断句)卫士仆地/(名词作介词宾语断句)哙遂入/(动词谓语断句)披帷西向立/(动词谓语断句)瞋目视项王/(名词宾语断句)头发上指/(动词谓语断句)目眦尽裂/(动词谓语断句)】9.B(解析:范增多次使眼色举玉玦向项羽示意目的是暗示项王下决心杀刘邦。)10. (项庄)请求舞剑,(可以)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因”“坐”和“为所”被动句)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要”“为寿”和“婚姻”)三、11.(1)一是游子客巾送客;二是游子欲归不能。在风雪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更能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2)表现了游子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之情(或:间接反映了不能与友人同回故乡的惆怅之情)。运用想象,借助比喻(“化为黄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子因现实种种阻隔,想回故乡而不得的痛苦。四、12.(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人而不仁,如乐何?(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五、13.乡音袅袅终(字数相等结构相似即可)天光醉梦流。水秀春色,朝雨如丝四十寻。月明林色,湖景如烟四十顷。14.历史悠久;由繁到简演变;造字法灵活巧妙(或“可由音符和意符构成”等)。(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仔细分析所给图画不难发现,从“象形字示例”来看,“马”字的形成一直要追溯到甲骨文,历史非常久远;而“马”字的演变过程则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从“形声字示例”来看,像“河”这样的汉字一般由意符和音符两部分组成,造字法非常灵活。)六、15.(1)运用细节描写,(1分)从视觉、嗅觉、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2分)。这种场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也是文学的灵魂。(2分)(2)内容上:写出了“我”对村里女人自杀的恐惧;(1分)结构上: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1分)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1分)反衬母亲的坚强。(1分)(3)母亲:(1)平常为人勤劳、朴实;(2)面对困难坚强、乐观;(3)照顾家庭有责任感。(一点1分)(4)(1)对母亲在艰难时期表现出的坚强善良乐观等美德和精神的回忆和赞美。(2)对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行为的否定;(3)对爷爷、父亲对我的行为教育批评的理解和庆幸。(4)对那个时代人们悲惨遭遇的同情;(5)对那个时代使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的嘉许,并高度评价。(3点即可)七、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