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 哲学部分辩证法能力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3503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哲学部分辩证法能力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哲学部分辩证法能力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哲学部分辩证法能力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哲学部分辩证法能力测试题 新人教版本试题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共50分,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 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不得多选。xx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xx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和担任节能减排重任的大国参加了会议,讨论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据此回答12题。1、对于我们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提倡循环经济,其哲学依据是( )联系具有条件性,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扩展因果联系,可持续发展是因,发展循环经济是果A、 B、 C、 D、2、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我们把经济、社会、生态如实的看成是变化发展的过程,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又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不断用正确的意识指导我们的实践,这体现了( )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意识能动性之间的联系B、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之间的联系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的相统一3、城市的发展,既需要不断吸收先进的文化加以充实,又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丢弃传统,割断文脉的发展,往往会使城市成为日益增加的、毫无个性的建筑物的堆砌。这告诉我们要( )A、要明确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B、要把握事物的横向联系,城市文化建设要考虑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C、要把握事物的纵向联系,城市建设要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D、要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城市建设要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协调4、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A、辩证法 、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5、下面是xx年部分商品价格的传导过程:国际油价上涨大豆、玉米等植物油开发规模扩大国际大豆、玉米价格上涨国内粮价上涨猪肉价上涨加工食品价格上涨。这一过程表明( )任何事物之间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A、 B、 C、 D、6、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今天,麻醉剂已经广泛运用于外科临床手术,但据医学统计,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麻醉失败。这表明 ( )A、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有条件的 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C、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7、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xx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xx年下降40%45%。会议称,这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我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这一目标也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节能减排( )A、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可以很大程度地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改变我国的资源现状C、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D、违背抓主要矛盾的原理,会减缓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9年12月5日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为xx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xx年经济增长将重点放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据此回答89题: 8、从xx年“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xx年“促转变”为发展重点,政策思路的调整凸显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力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党中央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所做出的重要决策从哲学角度看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9、会议提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联系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10、xx年,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应对危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措施要准”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要抓住矛盾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要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 要遵循客观规律性,按规律办事A、 B、 C、 D、11、xx年北京奥运会纪念币以其精美的设计,浓郁的民族特色,很好地宣传和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在处理中西方艺术上,我们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中为主,这体现了(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A、 B、 C、 D、 12、世界著名管理专家詹姆斯莫尔斯说:“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源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其蕴含的哲理是( )A、办事情要坚持矛盾的观点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据此回答1314题。13、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社会和个人的统一 D、继承和创新的统一14、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需要反映现实生活C、艺术创作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有属于人的主观创造的部分15、科学、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新颖等是产品设计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原则之间常存在矛盾。要提高产品的性能,就要增加成本,使产品的价格上升;要考虑经济性原则,就制约了产品性能的提升。比时最好的办法是分析产品的性价比,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如图:A点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点。这启示我们,企业确定一个好的选择点所运用的哲学方法是( )A、两点论B、重点论 C、两分法 D、均衡论16、右图体现的哲理是( )A、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 B、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C、量变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D、排列不同,性质不同17、“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拓展了你的见识;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这表明: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 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特殊性A、 B、 C、 D、18、韩非子外储说中有个故事: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他的酒味醇香,量具公平,招牌醒目,但却卖不出去。主人不知是什么缘故,向一位老者请教,老者说:“你家的狗太凶猛,人们害怕狗咬,不敢来买酒,这就是你家的酒放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这一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间接原因与直接原因同等重要 B、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也起很重要的作用C、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发展过程的始终19、列宁说:“用抽象的概念来代替具体的东西,这是革命中的一个最主要、最危险的错误。”这种错误是( )A、片面强调事物矛盾的共性,否认事物矛盾的特殊性B、违背办事情抓主要矛盾的原理C、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片面强调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否认事物矛盾的共性20、2009年7月23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下半年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各项措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哲学角度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说明此时( )事物处在不显著的运动、变化状态之中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B、 C、 D、21、俗话说:风助火势。消防部门却广泛使用一种“风力灭火器”,这种灭火器造出来12级的风力,在森林灭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 )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22、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认识对象的改变,会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 B、 C、 D、2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当中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当中C、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24、下列俗语中蕴含的哲理于其他选项不一致的是( )A、吃一堑,长一智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25、“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四小题,共50分)注意事项: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试题卷上26、(12分)材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材料二:“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的欣慰。免收学费成为继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农民乃至城镇居民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险制度是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安排财政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7、(12分)几年前,我国北方大面积棉区棉铃虫成灾,造成重灾区棉花减产50%以上,有的几乎绝收。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有关专家精心研制,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使棉铃虫灾情得到有效控制。研究同时表明,被导入基因作物的具有长效杀虫作用的内毒素蛋白,在大规模消灭害虫的同时,也使害虫天敌的数量急剧下降;此外,内毒素蛋白还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无脊椎动物产生危害。有专家称,地球上现存的天然基因正在不可避免地遭受“基因污染”。(1)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2) 运用上述观点,谈谈我们如何对待基因技术。28、(14分)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分配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公平”。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创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29、(12分)1985年至今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以上。xx年,在遭遇“非典”影响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长仍达到9.1%。但是,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资源使用浪费很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账太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而应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将xx年的GDP预期增长确定为7。运用哲学原理分析材料,分析为什么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高二上册政治哲学部分辩证法能力测试题(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A 解析:组合题运用排出法。的说法,颠倒了因果关系,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循环经济是原因,可持续发展是结果。排出,选A项。2、B 解析:可持续续发展的实质是发展。发展既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又要用正确的意识指导,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观点的相统一,即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之间的联系。A项强调唯物论,C项强调辩证法,D项说法不具体。3、C 解析:联系的普遍性第二个表现是: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既有横向联系,即彼事物和此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又有纵向联系,即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城市的发展,既要不断吸收先进的文化加以充实,又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城市的发展与文化前后相继的联系。A、D项表达不具体,B项与题意无关。4、A 解析:运用排除法。甲的说法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发展属于辩证法,所以排除B。丙的说法强调事物都是绝对静止的,与运动相对立,属于形而上学,所以排除C、D。相对主义主要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与乙的说法相一致。5、B 解析:本题与发展无关,因此排除D项。由于国际油价上涨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体现了外因的作用,选。而这些问题在前后的关系中又互为因果,选。本题主要强调联系中的因果联系,表达不具体,不选。6、B 解析:本题主要说明麻醉剂在过去和现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第二个表现,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而选项中无此选项,故选B。A、C、D不切题。7、C 解析:节能减排是基于我国现在的发展现状对未来作出的发展规划,因此体现了发展的观点。B、D表达不正确,A项不切题。8、A 解析:党中央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所做出的重要决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即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9、C 解析: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既体现主要矛盾的作用,又体现内因的作用。选项中无主要矛盾,因此选C。10、D 解析:“措施要准”体现制定、实施措施要切中要害,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入选。不符题意,本题无表达共性与个性的内容;颠倒了顺序。1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处理中西方艺术我们该怎样做,“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中为主”既坚持了全面性,又分清了主流和支流,所以选,不符题意,不选。12、D 解析:可持续竞争就是要让自己的创新能力超过对方,变能力弱为能力强,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A、B项表达不具体,C项与题意无关。13、A 解析:“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体现了主观活动与客观实际的相统一,所以选A。14、A 解析:意境要“意”与“境”谐,进而生出“景外之景”等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即先要“意”与“境”先和谐统一,再用“意”反作用于“境”。B、C、D表达不切题。15、A 解析:产品设计评价既要考虑性能,又要考虑价格。A点使产品的性能和价格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即体现了两点论。C项强调事物的两面性,强调事物的一分为二,与题意无关。B、D不符题意。16、D 解析:由“义务植树”变为“植树义务”,体现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会引起质变,因此选D。A、B、C不符题意。17、B 解析:,通读题设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A、C、D均不符合题意。18、C 解析:通读故事我们知道,由于顾客怕狗致使酒店即使酒味再醇香,量具再公平也无人问津,即体现次要矛盾的作用。而外因强调事物的外部矛盾,外部矛盾又包括主次矛盾,与题意混淆,因此不选。A、D与题意不符。19、A 解析:列宁的话主要强调对待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用同一个“概念”强加于不同的事物,不能“一刀切”。B、C、D均不符题意。2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静止的内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其空间位置构不成关系,因此排除,选C。21、A 解析:一般人们认为风会助长火势,但是消防部门却会借助风来灭火,体现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选A。22、B 解析:忽视了认识的相对独立性,错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践。23、A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说,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象出来但符合节度,叫做“和”,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选A项。24、D 解析:A、B、C都是讲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而D项讲的是量的积累会发生质变。25、C 解析:本题B项是迷惑项,但是我们细读题设可以发现缓流和急流、暖色和冷色、高音和低音、欢乐和痛苦这些事物是相对的,即是矛盾双方。本题并没有讲发展的趋势和阻碍的趋势,因此应排除B项,选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四小题,共50分)26、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正确回顾发展观点的有关知识,包括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内容及其方法论要求;二是要明确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主要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叙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材料,调动相关知识,形成对问题的明确解答。(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4分)(2)坚持发展的观点。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解决民生问题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4分)(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有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才能驶向社会和谐。(4分)27、解析:材料表明转基因抗虫棉虽有利,但也存在危害,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对待基因技术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优势,又要注意防范灾害。(1)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2分)(2)由于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两点论,两分法,防止一点论、片面性。(4分)对基因技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既要看到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又要注意基因技术潜在的危害。(4分)对基因技术必须加强管理,善于利用其利,积极防范其害,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2分)28、解析:解答时,首先审清设问,明确题目的限制性要求。其次细读材料一、二,解读有效信息,概括出效率和公平辩证关系及处理这一关系的意义。最后根据矛盾分析法的内容,结合解读的信息综合分析和论证。解答时要注意把哲学道理和材料相结合。(1)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6分)(2)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阶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4分)(3)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重视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4分)29、解析:解答时,要准确提炼材料中的信息和理解题中的设问,然后找到切入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应。“我们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而应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本题的重要信息。按照这一信息进行答题,并注意写出方法论要求。(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全面地分析问题,坚持两点论。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和制约。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4分)。(2)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只注重CDP的增长而忽枧其他,则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4分)(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仅要看现在的发展,而且要着眼于将来的长远发展。单纯靠GDP的增长,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