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策略.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836852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PPT 页数:169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概况,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德增 Email:nlwdz,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体推进情况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简介 高中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体推进情况,1、基本背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关系民族未来,在世界各国都被置于国家层面来推进。,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世界各国纷纷开展推动以提高未来国民整体素质为主要任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为适应新世纪的挑战,1999年我国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课程改革超常规推进: 1999年,开始方案设计和课程标准研制 2001年9月,义务教育新课程开始实验 2005年9月,义务教育新课程全国推广 2004年9月,高中新课程在四省实验(海南、 广东、山东、宁夏) 2005年9月,江苏加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6年9月,安徽、浙江、福建、辽宁、天津 5省市加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7年原则上全国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新课程十年回顾 第一阶段: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阶段 (1996-1998年) 第二阶段:课程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验准备 阶段(1999-2001年7月) 第三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实验与高中新课程方 案形成阶段(2001年7月2004年) 第四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反思、全面推广与高中 新课程实验阶段(2004年至今),义务教育新课程 2001年 42个国家级实验区 0.5%-1% 2002年 570个实验区 18%-20% 2003年 1642个实验区 40%-50% 2004年 2576个实验区 70%-90% 2005年 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高中新课程实验规模 2004年 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 2005年 江苏省进入实验 2006年 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 等 五省市进入新课程,形成东部沿海省 份全线进入新课程态势 河南省2007年 进入新课程实验,2、几年来课程改革 取得的成绩,改革的方向得到广泛认可 调研反映,大部分人认为课程改革的方向值得肯定,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体现,课程设置趋于更加科学合理,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1、完成了义务教育22个和高中18个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2、配套的文件、法规基本形成3、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纳入国务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教学方式发生积极、本质的改变 扩大了教师的教育视野,推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形成了有学校教师、师范院校、教研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据不完全统计,有2万人参加了国家级培训,700多万人参加了地方组织的培训。完成了新中国的最大规模的教师培训。 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考试制度改革迈出艰难的一步 中考改革 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改革,把坚持国家统一要求与不同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课程设置既保持国家统一意志,又适应了各地的实际;教材的多样性适应了不同地区的实际需要。,3、课程改革的特殊国情 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 一些地方政府支持不到位 教育部门准备不足 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社会动员不够充分,4、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对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跟不上改革的要求,增加了推进的难度 教育体制的调整跟不上改革的推进速度,使课程改革面临着许多制度性障碍 理念滞后,专业支撑体系建设跟不上改革的进程,使课程改革缺少坚强后盾 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制约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最核心问题:教育行政上层意见不一,危险啊!教育 教育,民族光大之根,国家强盛之源。观当今教育之状,小民忧心日月可见!近几年来的中国教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悲壮的时期! 改革、开放、多元、发展,已成世界之势。泱泱中华,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健康向前,令人欢欣鼓舞。“三个面向”、“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背景和局面。然而,近三年中国的教育发展却在背离时代发展的态势,走向一个错误的道路,险象环生啊。,资料,保守思维妨碍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必然要求各类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变革课程体系,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但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来看,人才培养体系依然陈旧、保守。自1999年启动、2001年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发展重要的作用。但三年多来,教育部有关领导就一直没有重视课程改革,导致一线的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丧失信心,一些保守派也乘虚而入,胡乱攻击课程改革,混淆视听。,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关乎人才培养体系、关乎下一代综合素质的前瞻性工程,它建立起中国五十多年来第一套真正称得上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标准的“课程标准”,倡导三级课程管理,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德育渗透、德育课程化,注重建立课程自主更新的机制。如此重要的一项工程,政府部门有哪个领导真正关注过?去讲过话,去真正支持过?课程改革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根子在教育部,在政府的不作为。,功利思维导致教育事业举步维艰,丧失对理想和卓越的追求。政府部门看不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和价值,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这姑且不说,还来个什么“几大部委联合查教育乱收费”,把个教育界搞得灰头土脸的。可怜的教育啊,成了没有娘的孩子,任人欺。我真是同情那些还有些教育良知的校长们,拿着自己的政治前途,为学校争取点可怜的办学经费和办学条件。中小学的教师配置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标准。这样的环境,岂能去追求教育理想,追求卓越的教育!,盲人思维导致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误读误判。中国的教育问题,首先是社会问题,其次才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问题。教育质量不均衡恰恰是政府对极少数学校重复投入的结果。在我国基础教育由普及走向提高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抓的应该是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而是应试教育的毒瘤没有清除!政府部门对教育的判断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思维。,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中国的明天取决于今天的教育。中国的教育要有点危机感,要有点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对下一代的使命感。教育是指向明天的事业,教育是为理想而存在的事业。所有认为中国的教育已经非常优秀的人,也许是缺乏教育理想的人。一个不关心教育发展的领导绝对是一个缺乏远见、缺乏专业判断力的领导。一个缺乏远见、缺乏专业判断力的人,没有资格来领导中国的教育,领导一个地方的社会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简介,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 高中新课程方案,为什么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1、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对高中教育的新挑战; 2、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高中教育的新要求; 3、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呼唤加快普通高中的教育改革; 4、关注高中课程改革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共同课题; 5、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已全面推开,高中课改是其必然的逻辑延伸。,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地区)都把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并列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 高新科技迅猛发展 实力较量日趋剧烈,我们的时代正在经历一场重要变革,过去十年人类获得的成果超过人类文明的总和,美国:,1989年公布了计划,把普及科学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目标突显出来。 科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美国人。 培养对科学的理解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同情心、敢于面对人生。,美国:,克林顿于1996年提出总统教育技术计划 1.让8岁的孩子学会阅读。 2.12岁的美国孩子都会上网。 3.对全美国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4.将因特网通向所有中小学的每间教室和阅 览室。 5.使每个公民都能接受终身教育。,美国:,2000年公布了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 “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时,有能力在英语、历史、数学、自然科学和地理学科方面能应付挑战” 最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中外教育比较的启示,1. 26年前的两个预言 1979年6月,中美两国曾派访问团互访小学教育。 回国后,中国预言 美国小学二年级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结论: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美国预言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因此,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20多年过去了 在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 2003年,世界上共产生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占去半数。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做了什么?,2.西方统计 20世纪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发明创造中,中国一项没有。本土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前苏联建国22年,印度建国30年,波兰建国36年都培养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1 学生不能好好睡觉, 健康的权利被剥夺,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4年的抽样调查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54.24,高于2000年的48.66;比1949年的4.35,上升了11倍。目前,上海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9.48,初中生为61.08,高中生达72.16。,对中学生生存状况的担忧,为大家呈上一份学生作息时间表,资料来源:赵洪涛:谁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教育参考2006年4月,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振宇教授对11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 大约3的中学生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 77.5%的学生睡眠时间只有67小时 19.5%的学生睡眠时间只有45小时 资料来源:赵洪涛:谁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教育参考2006年4月,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有效措施把孩子的身体从成人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好好睡觉,享受应有的健康的权利。,上海电台新闻频率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调查,上海6岁-12岁(即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六年级)儿童中,78%感到不开心;63%不愿求助父母;79%认为父母苛求。,2学生不能充分运动、游戏、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权利被剥夺,中学生的声音 学生、学生,要“学”还得要“生”,可现在我们是生不如死!我实在不明白这种教育能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才”!我感到快要崩溃,身体快要四分五裂唉,我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不能就此到下。呜呜呜谁能救救我!,巴金的梦魇 在我靠药物延续生命的有限的日子里,我始终摆脱不了梦魇的折磨,我给一位朋友写信说:“使我感到痛苦的是看见孩子们失去他们的童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一、前期调研与研制过程 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至2004年已达到93%。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224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63%。“十一五”高中毛入学率将达到85%。 国家在提供了基本的就学机会、满足人们的入学需求后,教育将转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000年前后,开始高中新课程研制的前期准备和基础研究: 国际比较 现状的调查 学科发展分析 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公民素养的需求分析,对北美、欧洲、东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0 年代以来开展的高中课程改革作了比较研究。,(一)国际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一、前期调研与研制过程,1. 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公民的责任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信息素养 国际视野,(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法国 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年),2. 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韩国 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2001年10月),德国 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巴伐利亚等州课程纲要草案,2000年),印度 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联系。 (2000年11月印度政府:全国课程框架),英国 设计与技术 信息和交流技术 公民 综合学习,法国 个体化帮助 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 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日本 信息科 综合学习,(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瑞士 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日本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德国 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我国高二、高三)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课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6)实行学分制。,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外高中课程设置带给我们的启示,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编排课程 以人为本,注重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统整化和弹性化。 着眼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多样化的课程,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不但能满足一般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 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真正提高 在自主选择的、自己喜欢、符合自己特点、满足未来需要的领域里学习,其学习的有效性最有可能得到保证。 有利于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获得成功,我们的课程要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具备新时期的生存本领,就决不能放弃国际视野而迁就现状,否则将会永远落伍于世界。 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先行,教育为未来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2001到2002年间,在北京、黑龙江、辽宁、江苏、广东、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对学生、教师、校长和社会人士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其中,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二)我国高中课程实施现状,校长、教师认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只有9.3%的教师和5.4%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43.2%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学校开选修课的情况,学生是否希望开选修课,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但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三)研制过程 2000年7月正式启动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来自各有关大学、专业研究机构、基层教研和学校、不同专业和学科背景的1000多位专家夜以继日地工作: 边研制边征求意见; 边研制边汇报; 边研制边作补充调研;,2002年开始集中征求意见并组织审议 向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工程院院士,以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征求意见; 向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外交部、中央党校等部门征求意见; 向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华东、华南等7所师范大学的课程研究中心征求意见;,向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一线校长教师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征求意见; 组织不同地区的普通高中校长(包括贫困地区的农村高中),以及部分省(地)教育厅(局)长就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可行性及推进策略进行论证; 另外组织有关学科专家代表教育部审议各学科课程标准。,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 3、重新认识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 4、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5、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5,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1、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2.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3、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1)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 (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普通高中课程的纵向结构:,学习领域,科 目,模 块,(1)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设置学习领域,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理解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关于模块,模块间的关系:,递进:如语文、外语 并连:如历史、地理,大多数选修模块可 先可后,也可同时开设;也可开设必 修的同时开设选修模块 没有必修模块:如美术、音乐、体育,语文 1,语文 5,语文 4,语文 3,语文 2,语 文,必修,选修系列,英语 1,英语 2,系列1,英语 3,英语 4,英语 5,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必修,选修系列,系列2,历 史,选修模块,历史 1,历史2,历史3,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探索历史 的奥秘,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地理,地理1,地理2,地理3,必修 模块,选修模块,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城 乡 规 划,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 与防治,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美 术,绘画雕塑,美术鉴赏,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 系列,音乐鉴赏,演 奏,音乐与舞蹈,歌 唱,创 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 乐,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模块,田径运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新兴运动,冰雪或水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体育与健康,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选修系列,物理 1,物理 2,物理,必修模块,选修系列,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 运动规律,系 列 1,系 列 2,系 列 3,学生通过自行选取模块课程的学习方式开始享受自助餐的待遇。 学习内容及顺序的自主选择使学习由被动、强制转为主动,在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解决了大难题。 整个课程结构是立体的、开放的。 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将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为使高中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社会各种职业,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新课程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课程内容。 学科课程与职业教育内容的渗透、融合成为一大特色。,增强、渗透职业教育意识和内容,艺术与 文化 系列,艺 术,艺术与 科学 系列,艺术与 情感 系列,艺术与 生活 系列,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生活中的音乐 身边的设计 身体表达的艺术 戏剧创编入门,音乐的情感表现 视觉语言表达 舞蹈即兴表演 戏剧表演基础,民族民间音乐 图形的奥秘 舞蹈与服饰 中外戏剧欣赏,音乐与科学 材料与造型艺术 乐舞与身心健康 影视特技,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制作,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电子控制技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技术及其性质 设计过程 设计的交流 设计的评价,结构与设计 流程与设计 系统与设计 控制与设计,课程设置及说明,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每学年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新课程:5个转变、3项制度,实现5个转变 教育性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课程结构由体系结构向模块结构转变 课程功能由知识传授向全面发展转变 课程评价由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 课程管理由单级管理向三级管理转变 建设3项制度 学生选课制度 学分管理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1、合理设置课程 2、建立学分认定制度 3、开发校本课程 4、建立选课制度 5、转变教学方式 6、改革教学管理 7、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8、规范教学用书管理 9、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与以往课程相比较,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突出变化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比较好地阐释了新世纪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其变化的具体表现如下(六个方面):,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情况,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在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调整的基础上,与以往课程多是由学科构成不同,建立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其时代性,又要反映其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发生了转变。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实施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学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新课程实施致力于学生个性成长。学校要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方案还要求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保障高中课程更有个性。,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方案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生长空间,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启示:,课程评价与“普罗克拉斯提斯铁床”(Procrustean Bed) 完善校本评价 优化外部评价 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我国高中课程评价的最大问题是学校内部评价(即校本评价,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自身的独立性格,沦为以高考为核心的各种外部评价的简单复制、预演和准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课程内容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应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时代性,既为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奠定共同基础,同时也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本方案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选择性,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怎样看待高考改革?,隋唐开端的科举考试,在一千三百年前,比“九品中正”的荐举制度是开明的、公正的; 半个世纪前20世纪50年代,实施全国统一高考,曾起过选拔优秀高中生以培养精英人才的作用;70年代末恢复高考,对比“文革”期间的“推荐上学”,是拨乱反正,让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 然而,当维新运动开始引进新学以推动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新时,科举制的禁锢、空疏就成为阻碍文明进步的礁石,不得不予以废止;今天,当知识经济时代来临,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当社会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人才时,统一的、单一的高考制度,已不能起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相反,成为阻碍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难以逾越的障碍。高考变革,势在必行。(厦门大学潘懋元),1.关于高考制度改革,在过去十年(1994-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由将近528万人增长到2071万人,增长了392%;同期普通高中在校生数由将近665万人增长到2220万人,增长了334%,几乎是同比增长。最近两年,扩招缓解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的作用明显减弱。2003年报考人数为620万,录取380万;2004年报考人数为729万,录取了447万,几乎是同比增长。2006年考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000万左右,如果高校招生人数能达到600万左右,才能保持同比增长。因此,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由于高中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尽管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连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高考竞争的剧烈程度及其由此给社会各方面造成的压力,在2010年前不会迅速缓解。,高考改革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人才;第二,将指挥棒的作用导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第三,尽可能地扩大教育选择维护社会公平。 逐步建立起以统一考试为主要标准,同时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化的水平考试、部分中学校长的特别推荐、各类高等学校的自主考核等多元化的人才选拔制度。,目前的突破: 省内第一次拥有了制定高考方案的权利 考纲、命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改进命题 一定程度实现了学生可以选择考试模块 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纳入报名录取电子档案 进一步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 没有完美的方案 体现多样性,满足多样性 不能忘却教育的责任和实验区的义务,2.课改试验区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简介,海南省 广东省 山东省 宁 夏 江苏省,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考试科目设置为:3+3+综合基础。分类别考试科目为: 文史类考试科目组合:语文、数学(文)、外语(加听力)、政治、历史、地理、综合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理工类考试科目组合:语文、数学(理)、外语(加听力)、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基础(政治、历史、地理、技术)。 体育类考试科目组合:为理工类考试科目组合,再加考相关术科。 艺术类考试科目组合:为文史类考试科目组合,再加考相关术科。,考试时间和分值 语文 满分值150分; 数学 分文科和理科试卷,满分值150分; 英语 纸笔考试120分;听力考试30分,满分150分。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均为100分。 综合基础考试 实行物理与技术合卷、化学与生物合卷、政治与历史合卷、地理与技术合卷。满分值150分。综合基础考试安排在高二学年结束时举行 。 3+3科目的考试成绩均按卷面实际获得成绩计入总分,综合基础考试成绩按卷面实际获得成绩的10%计入总分。(30分),视点,通用技术通过基础会考纳入高考科目系列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过程的结果是学生报考高校的必备材料。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山东省2007年度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考试科目设置为:3+X+1(基本能力)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报考文史类、文科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文科综合的考试,报考理工农医类、理科艺术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理科综合的考试。“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考生都参加基本能力考试。,各科考试时间与分值为: 语文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分值150分; 数学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150分; 外语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150分; 文、理综合 考试时间各150分钟,分值各200分; 新增的基本能力的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 考试总分为750分。,视点,直接把通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四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列入高考科目,操作有一定难度。 随着全国高考招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可能在多元化评价、多方式录取、高校自主招生方面有新的政策出台,将根据国家的要求,本方案有待完善,,2007年宁夏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工作 指导方案,考试采用“3+1小综合”模式。“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使所有考生必考的科目。“小综合”指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文史方向的考生必须参加文科综合考试;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理工方向的考生必须参加理科综合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中学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评价指标须包括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四个学习领域。综合素质评价以文字形式呈现,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提供给高等学校作为录取参考。,视点,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对学生监测 对学校监测,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的测试:科目为理化生三科中和政史地三科中各必选考一科,再从6科中任选考一科,共考三科;内容为必修模块内容;方式为自治区教育厅统一命题、考试、评定成绩;时间为每年开考两次,每次6个学科,学生可重考。,对学生的监测,对学校的监测,内容为:通过对学生的入学成绩和高考成绩的对照分析,监测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对学校学分认定质量监测;对学校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及选修二等课程开设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监测。,监测结果的使用: 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与学生毕业挂钩,作为毕业标准之一;对学校的监测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挂钩,作为评定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的重要指标;开发、利用监测信息,为学校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服务。,视点,江苏高考方案很受关注,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一、 科目设置 (一) 统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二)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七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 (三) 综合素质评价: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二、 考试安排及成绩处理 1.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考试每门150分,总分450分。 另外,语文、数学附加题各设30分。 2.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科目测试:高二下学期、高三下学期 ;选修科目测试:高三下学期 ;技术科目的测试另行安排。 成绩处理:实行等级计分,分成4个等级,用A、B、C、D表示。,三、招生录取 原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高校的要求,分层次、分类别、按批次组织招生录取工作。各高等院校必须依据考生志愿,按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 划线办法 1. 按照不同录取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规定。 2. 根据不同录取批次院校招生计划总数,并放宽一定比例,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不含附加题分)规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艺术、体育专业成绩划线办法另定。 3. 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测试合格的考生,在划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志愿填报 1. 考生在高考科目成绩、全省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公布后填报志愿。 2. 以下要求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必修测试科目D级(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质”合格。3. 以下要求作为考生填报普通类本科专业志愿的必要条件:必修测试科目均达到C级 (技术科目测试合格视为C级)及其以上,选修测试科目均达到B级及其以上。,录取办法 1. 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院校,可以依据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面试成绩,自主录取。 2.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考生“学生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录取。 3. 部分专科院校经批准,可以依据考生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试行注册入学。,进行高中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观念的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 地区、城乡、学校发展不平衡 教师编制紧缺和农村教师质量偏低 经费困难 办学条件不足、教育资源短缺 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 ,实验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 新课程对学校传统的课程组织模式提出了挑战,学校适应起来存在困难; 高中课程内容新,模块多,教材变化大,师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一时难以适应,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教师培训经费与时间不足,内容与方式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考试评价制度特别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相对滞后,校长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普遍有所顾虑,放不开手脚进行课程实验; 在一些本次课程改革作为亮点设计的领域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综合素质评价、通用技术、艺术等,由于缺乏经验积累和相应的专业支持,显得进展缓慢。 在外部支持方面,经费、政策、教师编制、舆论环境等方面尚未完全到位、形成合力。,新课程,我们无悔的选择 蒋敦杰,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谈成效让我们坚定,谈问题同样让我们坚定。 因为,课程改革就是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我想,要么这场改革没有多大的价值,要么我们没有认真去实施。像驾驶员不会咒骂修路一样,尽管修路给行驶带来不便,尽管修路冲击了交通规则,甚至修路会增加撞车的可能性,但是,一条早就该修的路了,行车的人们期盼的只是赶快把路修好。 现实的高中课程已经狭窄到没有路了,已经走进了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管什么的死胡同,久而久之,带来辛苦,更带来无奈和麻木,为应试而苦斗,因应试而麻木。这是一种特别可怕的对落后现状的冷漠和麻木,一种对教师更是对学生的冷漠和麻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冷漠和麻木。新世纪中华民族的振兴,必须打破这种冷漠和麻木。 课程改革就是解决问题。因此我们不怕问题,就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着力点和出发点,特别是找不准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不同学校和教师都有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的推进自然不能一刀切齐步走。步子大是改革,步子小也是改革,暂时难以推进,创造条件也是改革,从沉寂到觉醒也是改革,因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毕竟才一年。,结束语,我曾对一位教导主任因学校条件差而对课改悲观作过回应。其实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教师、资源、经费,管理问题早就存在,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老课程、新课程都搞不好。而这些早已影响着课程实施和教学质量的老问题,课改前,人们能够那样无动于衷,心平气和,为什么到课程改革时,反映就如此强烈,甚至不可容忍了呢?我认为是新课程打破了这种冷漠,唤醒了我们育人的道德责任,激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进步还是退步?改革能让人们感到落后,并意识到需要解决,这就是觉悟,是好事。,我坚持认为,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中国特色的新课程,在中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新课程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开辟了海阔天高的空间,新课程的大众教育的价值取向较之精英课程、淘汰课程更具有做好的必然性。当然,具有必然性的事物并不一定能自然而然地生长。真正要做好,取决于各方面是否努力工作、认真探索。在新课程的诸多条件中,人的因素、人的追求和状态特别重要。诸多实验区的课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改革的人们真正具有改革的热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去思考问题,去做事情,新课程将会是一路凯歌。课改的风险在于:如果不能唤醒人解放人,不能改变师生的状态,改革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越往后,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就可能暴露得越充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越多。问题是:敢不敢做,愿不愿意做!,为了解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应对新的挑战,也为河南省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初步准备,为制定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有关课程政策提供样本,我们启动了河南省十一五重点课题: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策略研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策略研究 简 介,河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充分的酝酿和文献准备,本课题的立项经过了一年多的调研和论证,课题组考察了山东、福建、海南等省市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情况;课题组深入河南省的部分高中调研;对几年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状况进行评估和反思;课题组搜集了国家和兄弟省市高中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多次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1.充分的酝酿和文献准备,本课题的立项经过了一年多的调研和论证,课题组考察了山东、福建、海南等省市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情况;课题组深入河南省的部分高中调研;对几年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状况进行评估和反思;课题组搜集了国家和兄弟省市高中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多次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2.强大的专家阵容,张华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 。 郭元祥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负责人 顾建军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项目组负责人 付水根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训练中心主任 教授 陈树杰 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课题组承担人,顾问,专家组成员,杨光歧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刘志军 河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博士 姚远峰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 娄国强 河南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 教授 李成伟 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系主任 副教授 博士 马锦华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系书记 副教授 刘广瑞 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教授 博士 鲁选民 河南工业大学 教授,课题承担人,岳宇巅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综合室主任,3.课题研究人员优势,本课题组成员由大学教授、省市教研员和省示范性高中校长、科研主任、高中骨干教师组成,理论基础坚实,实践经验丰富,综合实力强,科研手段先进,能充分发挥多方优势,实现多方资源的有效整合。,4. 实验学校的基地优势,部分学校已经参与了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如偃师高中、河南油田高级中学、商丘回民中学等,这些学校的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参与,使我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增强了成功的信心;还有一些学校要求参加试验,我们会尽力做好实验学校的申报工作。 实验学校的参与会给课题研究提供人才支持, 为课题研究提供本土的资源和实验环境。,5.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一)、高中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 1. 高中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与经验研究 2. 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与高中教育的现状研究 3. 普通高中的定位、理念、性质与培养目标的研究。 4.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论研究。 5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角色转换。 6新课程评价原则与策略研究。,(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策略的实践探索 1. 学校新课程方案的形成与选科指导制度的建立(重点突破) 2. 新课程方案中面向学生的课程表编制技术研究(重点突破) 3. 各学科课程标准特点的研究与教学指导 (难点突破) 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与实施方法。(难点突破)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方案。(重点突破) 6. 基于学校的各学科模块学分认定与学分制管理方案。 7.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与推进策略。(重点突破) 8.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教育与社会宣传 9. 选修课与校本课程开发技术研究。,6.当前的任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的申报 实验学校成立课题研究组,确定参与研究的教师 制定研究方案 学习研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高中学分制管理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等重要文献。 收集有关资料,为进入子课题(专题)研究作准备,7.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步骤,详见课题研究指南,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