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考点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830980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考点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考点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考点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考点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下表示意我国某年四地区产业碳排放总量和CO2减排效率大小。读下表完成12题。地区京津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CO2排放总量(亿t)1.352.74.83.55CO2减排效率(tCO2(万元%)1)1.50.862.51.8A京津地区 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CO2减排效率为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由表中数据可知CO2排放总量及CO2减排效率皆是东北地区最高,说明其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2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主要原因是()A地处季风区,CO2扩散速度快B以轻工业为主,CO2排放较少C交通通畅,汽车尾气排放少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化石燃料消耗少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CO2减排效率为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是由于CO2减排效率数值低,其原因在于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化石能源消耗相对较少,进而使得CO2排放较少。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等功能。读“我国1949xx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3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反映的耕地功能是()A生态安全维护 B国民经济贡献C基本生活保障 D粮食安全保障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从1949年开始,除外其他曲线所代表的耕地功能一直存在,而所反映的耕地功能在1985年之后才出现。结合常识可知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国民经济贡献三项功能自建国就有,与不符;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工业化脚步加快,耕地的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逐渐显现,应注重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最终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所以与相符的为生态安全维护。4引起曲线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总数巨大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D地理环境的变化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曲线、功能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曲线功能强度持续上升,可知应为粮食安全保障,其并未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强度减弱,是因为人口总数巨大且新增人口多致使粮食需求有增无减而造成的。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xx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56题。52000xx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A1300米以下地带 B13001900米地带C2500米以上地带 D19002500米地带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越小,人地关系越紧张。读图可知,从2000xx年,1300米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显著下降,即土地面积百分比从高于人口百分比降低至低于人口百分比,人地关系趋于紧张。6 2000xx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越小,人地关系越紧张。读图可知,从2000xx年,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存在显著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于是便要分析其原因,其中最有可能的便是这个海拔高度地区的人口向海拔更低的地方迁移,所以人地矛盾缓解。开垦荒地可增加耕地,土地面积百分比的增大可能会使得人口弹性系数上升;在海拔2500米以上地带大量开垦荒地,不符合实际且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土地政策。大量退耕还林和人口迁入,都会使得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乙醇被称为21世纪“绿色燃料”。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用甘蔗和玉米等原料制作乙醇,下图为生产乙醇的产业链示意图。该模式被称为最清洁的生产模式。读图回答78题。7燃料乙醇的生产企业一般属于()A原料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C动力导向型 D劳动力导向型答案A解析生产乙醇是以甘蔗和玉米等农产品为原料的,对原材料的需求量较大,此种生产企业属于原料导向型。选A。8图示产业链表明()A废弃物未得到充分利用B对环境影响较大C不利于原料作物的规模化种植D第一、二产业能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 该产业模式对环境影响较小,废弃物多资源化;因为对原料的大量需求,利于原料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此模式是第一、二产业结合得很好的典范。选D。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该区域经过大规模的截流引灌进一步扩大灌区范围,读图回答910题。9该区域扩大灌区的主要原因是()A充分利用水资源B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提高经济效益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D增加绿地面积答案B解析扩大灌区就是扩大耕地面积,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气候干旱,利用水库扩大灌区,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选B。10大规模引水灌溉造成的影响是()A造成土壤盐渍化B使河流上游流量减小C局部气候变干D地下水位下降答案A解析气候干旱区大规模引水灌溉容易造成土地的盐碱化,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小区域气候变湿润,地下水位上升。选A。11(山东济宁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中A地区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县之一,海拔在20664299米之间,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有多条支流由北向南注入湟水干流。材料二图中B地区绝大部分海拔在4000米以上。该地区农业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1172平方千米,分为4、5、6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 793平方千米,4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5级、6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3%和51.7%。(1)说出A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2)说出B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材料三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3)据下图说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并说明其意义。答案(1)种植业、畜牧业、林业。(2)问题:草场退化(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措施:科技促进畜牧业科技发展,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优良品种培育;放牧方式科学轮牧(围栏封育、季节性休牧、舍饲和半舍饲、积极推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数量适度放牧;减灾防灾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清洁生产。表现: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深度开发(循环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解析第(1)题,A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大,气候高寒,不宜发展种植业,可以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在湟水谷地,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可发展种植业。第(2)题,从材料可知,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1 172平方千米,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 793平方千米,4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5级、6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3%和51.7%,这说明B地区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环境问题主要是草场退化(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针对草场退化,畜牧业为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科学放牧、适度放牧,加大草原建设、强化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牧民减灾防灾意识,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第(3)题,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工业生产主要表现为清洁生产,青海省自然资源丰富,单纯地挖矿、卖原料,经济效益不高。实行清洁生产后,湖盐开采可生产钾肥,尾盐可生产纯碱,纯碱、镁、锂可生产氯气,进一步发展稀烃、聚氯乙烯。油气得到开采,可以生产天然气,可以炼油,石油的副产品可生产烯烃、聚氯乙烯。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热、废气、废渣可供发电,发电厂的废弃物可供建材厂作为原料。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并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环境得到改善,环境效益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